[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三课(十一)临终无畏就是最大的神通神变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22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三课(十一)临终无畏就是最大的神通神变

  【彼之因由,此不具实义,少许外缘亦无法堪忍之身,则有四百零八种疾病,亦具能引发疾病之八千零四种魔,如芭蕉树(结一次果后即会枯萎的一种植物)极易枯败。此寿命衰少,气若游丝之身,如水泡般随时消殒。】

  一切都是变化的。少许外缘都无法忍受的身体有四百零八种疾病,以及能引发疾病的八千零四种魔,就像芭蕉树结一次果后就会枯萎一样,非常容易枯败。现前这个时代,有转基因、嫁接等技术,我们看到的芭蕉树可能每年都会结果,但真正的芭蕉树我想应该是结一次果后就枯败,不能再结果的。我们的生命就在呼吸之间,能呼吸的时候,我们能称之为活人,一旦停止呼吸,就变成了死人。但呼吸何时停止,谁都不知道,因此在现前还能呼吸的时候,应该精进修法。

  如果平时不精进修法,想到临终时再修法,那一切都晚了。到达临终这一时刻若还有机会修法,我相信即便往昔对三宝有多大诽谤的人,都会变成一个很虔诚的修行者,但阎王爷绝不会给他多余的时间。我们现在提前如是观想的目的,就是为了在没有到达临终之前,先调伏好自己的内心,让自己的身心获得自在,这样在呈现无常之时,就不会有丝毫之恐惧。

  平常我在各地看病的时候,有时会见到一些病危的患者。我想给他讲解临终时应该怎么做,但又怕他内心产生极大的恐惧。普通人在没有做好心理准备的时候,内心必定怀有生存的希望,如果导师直接点明已经没有生存的可能,会不会导致弟子身心崩溃,真的很难所言。但如果是一个真正的修行者,到达临终的时候,无论你怎么说,他的内心永远是自在的。

  我在禅院的时候,有一天下午,一位老和尚的病情开始恶化,说不出话了。当时禅院的条件非常艰苦,房子很小,平常没有躺的地方,所以老和尚虽然病情非常严重,但还是坐在坐垫上。当时请藏医来看过,但觉得老和尚病情严重,束手无策。那时天快黒了,我急忙到上师身边,向上师汇报老和尚的病情。上师打了个卦说,从卦的角度来说,好像有点点希望,并拿了一个藏药,让我给老和尚服下。上师还嘱咐我,最重要的是在他的耳边不停地提醒他不要忘记上师,不要忘记上师传讲的一切教言。当我从上师身边把药拿回禅院,老和尚已经吃不下药了,只能由他弟弟口对口把药慢慢给他喂下去。我在他耳边说,我刚刚从上师身边下来,上师告诉他,无论生死,时时不要忘记上师,不要忘记上师所传讲的一切窍诀。老和尚眨了几下眼,好像要跟我说什么。我把耳朵凑到他的唇边,听到他说,病情刚刚恶化的时候,上师自然呈现在他的面前,在他的内心当中,别说忘失上师、忘失窍诀,连恐惧都不存在,内心非常轻松,非常喜悦。当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眼泪直接掉下来。像这些老和尚,活着的时候是佛,即便示现涅槃也是佛。想一想,一个身患重病、即将要从人间消失的人,说出这样一句话,多么殊胜!这就是由于时时护持正念的缘故,即便在临终这一时刻,仍然如同平常就在上师身边般,没有恐惧,只有快乐。

  当前很多人说起神通神变,可能会说谁将一座山劈成两半,谁能在天空中飞翔,谁能钻到地下等。其实这些都不稀奇,因为依靠科技,这些都不难做到。往昔有两个人一起出家修法,后来为了成就所学而外出访师问道,并相约十年后见面。十年后,两人如约相见,其中一人说他可以在天空之中飞翔,另一人说他虽然没学到多少知识,但现前已经知道如何对治烦恼,内心比较清净。前面那个人颇感不解:“天哪!让你去学神通神变,你怎么学了个清净心?你看看我,天天可以飞来飞去的。”说着,他就示现了自己的神通。后面的那个人说:“在空中飞翔还用得着学吗?如今科技发达,花几百块钱就可以坐飞机飞上天,难道你花十年的时间才值这几百块钱?这合算吗?”实际就是这样的。即便示现的神通神变有多么广大,如果不能在临终为我们带来真实利益,这种神通神变对我们而言有什么意义?据说往昔在唐朝的时候,有一个藏地修行者去谒见唐朝皇帝,被皇帝问及藏地谁的胆子最大。修行者说:“我们藏地密勒日巴尊者的胆子最大,因为他已经不畏惧死亡。这是最大的功德。”

  当无常降临到身边的时候,若能做到自在,就是最大的神通神变和一切功德。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时时观待自己的内心,时时观想无常,精进修法。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二十三课(十)无常是我们精进修行的增上缘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二十三课(十二)死时无定死处无定死缘无定
 圣者言教 第二十四课(一)如何理解窍诀法的修学
 圣者言教 第十六课(十四)语之要义
 圣者言教 第五课(一)唯有精进修法才能令今生的解脱之缘更加完美..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五课(十六)不舍小善不纵小恶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七课(八)什么是禅定
 圣者言教 第十一课(九)依靠三乘教法调伏烦恼
 圣者言教 第三十课(五)如何理解获得加持
 圣者言教 第五课(十三)以修行正法回报母恩
 圣者言教 第三课(二)追求解脱必须断绝追求人天福报之心
 圣者言教 第十四课(二十一)略说回向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父母要负起教育的责任 Parents Should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栏目:宣化老和尚开示 Venerable Master Hsuan Hua's Talks]
 浅析唯识学——心识与中道义(圆悟)[栏目:唯识学研究]
 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六章 净宗心要 10 往生把握[栏目:元音老人]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六(一二二九)[栏目:杂阿含经]
 学佛是怎么一回事 (徐恒志居士)[栏目:基础佛理]
 弘大乘法之两兄弟--无着及世亲祖师[栏目:圣者传记]
 忧民之所忧 乐民之所乐──香港政改咨询的思考[栏目:宽运法师]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五 10 不偷盗的利益之常怀布施的念头 [栏目:宽见法师]
 经商与学佛[栏目:太虚法师]
 《入菩萨行论》讲记(三十六)[栏目:入菩萨行论讲记·达真堪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