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二十课(十四)如何理解自己与上师一如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155

圣者言教 第二十课(十四)如何理解自己与上师一如

  观修时如何理解自己与上师一如,取决于自己的见地。第一次观想上师化光融入自己的身体,自己和上师在无二无别中稍许安住,这是加行的修法。从修学禅定的角度来说,我们修学上师瑜伽就是在修自心与上师意智慧融为一体。

  从有相定的角度而言,心里想着上师当下,哪以外是上师,哪以内是自己的心?两者是分不开的。就如同我手中拿着的念珠,当你们开始分别念珠是念珠,刚刚胡思乱想的是自己的心时,已经是第二念了,此时所缘的对境已经不是念珠了,而在你看着念珠的当下,念珠与自己的心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在有相定的时候,内心想着上师而当下安住,这时候就是自心与上师一如。虽然这不是最了义的一如,但我们需要先从这里开始入手而成办最了义的一如。

  站在无相定的角度,无相定分为迷惑和清明两种。迷惑无相定中永远不会具有自心与上师意智慧融为一体之功德。因为迷惑无相定一种处于八识状态,五根已经遮止,如闷厥和酣睡状态般,内心处于完全无知的状态。即便当时自认为已经达到一如,也只是后念给前念的一个掩盖,实际上并不具备自心与上师意智慧融为一体之功德。

  迷惑的第二种状态是五根虽然已经起作用,但内心仍旧在迷惑状态当中。也就是说,眼前好像能看得见境,耳边能听得见声音,但不知道自己所闻所见的是什么。即便与八识状态相比有一点明了,但从第六识而言,由于它没有专注于某一个境,还是不知道所见所闻的是什么。因此,从出世间的角度来说,它也不是智慧,只能称之为前五根识。要记住,在前五根识状态,仍旧不具有自心与上师意智慧融为一体之功德。

  有些人说自己平常打坐时,眼前好像能看得见境,耳边能听得见声音,只是不知道听见、看见的是什么,这是一种五根已经起用的状态。这里我们分两个角度来观待。从第六识意识的角度来说,由于内心没有专注于某一个境之上,没有能所对立,所以自心感觉似乎没有分别,但不能称之为第六识,因为还是一种不知道的迷惑状态。从智慧的角度来说,智慧是一种很清明的状态,完全远离能所二取,同时具备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见解。如果只是看得见听得见,但具体内容不知道,这不是智慧,只是一种前五根识状态,不具备自心与上师意智慧融为一体之功德。

  我们通常把上述状态称之为迷惑无相定,因为它没有一个所缘的对境,也不具备出世间一切功德。我们说过,色界在一禅当中可以安住六千大劫,但最终还会堕落,原因就是它不具备出世间的一切功德。无色界天虽然是无想状态,但所谓的“无想”也是我们给它安立的一个名称,因为它没有一个所缘的对境,所以称之为无想,但他自己并不知道是有想还是无想。即便无色界天人可以在这种状态安住八千个大劫,但由于不具备出世间一切功德,最终仍旧会堕落。

  如今在座的弟子都在修出世间禅定,所以一系列功德必须圆满。至于如何圆满,则根据个人的见地来定夺。比如修加行时,观想上师化光从梵穴融入自身,在自己与上师融为一体中安住。修有相定的时候, 把上师观想在对面,心中缘着上师的相而安住。修到清明无相定的时候,无论前面是否有上师的形象,净信一直都存在,我们把它称之为智慧。这些都需要依靠细致修行去体会。当然,现前如果对印证见解讲得太过细致的话,可能还没有修到这个地步的人会依此作为标准而形成伺察意之见解,这样一来,对自心可能起不到很大的作用。

  总的来说,在平常修行的过程中要记住这一点,自心与上师意智慧融为一体,非常重要。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二十课(十三)观想与上师无二时净观的重要性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二十课(十五)从三个方面理解暇满人身
 圣者言教 第三十课(九)零散饿鬼
 圣者言教 第二十课(十四)如何理解自己与上师一如
 圣者言教 第九课(六)修行不能走极端
 圣者言教 第十八课(十三)修法应该细致如法
 圣者言教 第七课(十)何谓密咒
 圣者言教 第二十八课(二)不要执著觉受
 圣者言教 第八课(十)时时不忘净观
 圣者言教 第六课(十七)实修者方能清楚辨析显密见解之差异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五课(十五)经教三藏与论藏三学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二课(十四)净信 欲信和诚信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以开放的态度对待一切事物[栏目:关于这颗心·阿姜查]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