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十八课(十八)不能轻视善巧运用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560

圣者言教 第十八课(十八)不能轻视善巧运用

  对于初入佛门的信众而言,当听到导师的讲解与自己在书上所见到的描述似乎有点不一致的时候,内心难免会产生一些怀疑,甚至还有一些矛盾的思想,这是非常正常的。对于真正的修行者而言,此时即便你的见地还没有达到很高的地步,也会在第一时间以净观去改变一切,知道这是自己的过错,因此并不会造下恶业。若不是一个真正的修行者,他就会任由这种怀疑继续发展下去,这就是两者的区别。

  往昔我也听很多人说过,自己内心曾对上师生起过一些不好的念,该怎么办?这很正常。现前我们毕竟还是凡夫,若内心已经可以完全不生起一丝这样的念头,你就已经是圣者了。所以,作为行道路上的修行者,内心生起这种念头的当下就应该要改变这种情绪,这才是修行者的行为,也是见解逐渐增长之相。如果往昔你一天会生起两次这样的分别念,但是其中一次可以转变,就说明你的见解逐渐开始增长。若两次都能改变,你的功德已经很高了。

  我们说过,由于无明二取而遮止了本来面目,现前就需要依靠直断之窍诀来寂灭或遮除一切迷乱之相而现证法性。但直断之窍诀本身是讲解真实教授而不讲解次第道,当妄念生起的一瞬间就自然安住。《狮吼论》中云:“其意念犹如毛不换、色不变,若能趋入清净修持,则净除所修之贪执”也就是说,除此之外,没有更殊胜的本性,由于执受本体的缘故,当妄念生起来的一瞬间就能自然安住于明了当中。若能做到这一点,就是直断的真实教授。但对我们很多人而言,现前要做到这点,恐怕是非常困难的。即便懂一些道理,多数也是一种意识造作的见解,叫伺察意之见解。所以我们讲解直断之窍诀还是需要讲解过程。

  成熟口诀法分为意识转为道用和智慧转为道用两个层次。如果能直接做到智慧转为道用的话,自然就不需要一系列过程。如禅宗惠能大师听到《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时候,当下就悟证到“应无所住”为执受本体,“而生其心”则为妙力,两者本来一如,并非是用心创造出来的。一旦认为是心创造的时候,“应无所住”就已变成“应有所住”,这样一来,所生的心当然是妄心,也并非是体用一如的见解。即便自认为是体用一如,实际上除了名词有所改变之外,境界仍旧如同凡夫一般,没有丝毫之差异。因此,如果你没有很殊胜的见地,还是需要起心动念,就不得不依靠意识转为道用。华智仁波切在《屠夫真言》中说过:“虽然所舍为轮回,然初不依轮回法,不能趋入涅槃道,初识轮回性尤要。”也就是说,妄念是需要断除的,但最初不依妄念无法成办心的本性,因此初次以妄念成办解脱乃至关重要。这就是告诫我们,初次修法借鉴妄念的重要性,我们必须将它作为成办解脱之方便。

  所以,从窍诀法的角度当中而言,是运用意识转为道用还是智慧转为道用,必须按照自己的见地和对治的烦恼来树立。运用之上要善巧一点,不能认为行也得这样,不行也得这样。若这样发展下去,相信有一天你就继续不下去了。按照华智仁波切在《屠夫真言》中的教授,我们将调伏烦恼分为:剖析调伏妄念、直视调伏妄念和安住调伏妄念三个阶段。但这些是根据妄念起现的程度和自己对见解认识的程度而树立的不同方便道,在运用当中要善巧一些。

  所谓的善巧就叫做解脱。无垢光尊者曾经说过:“能知修行不知妙解脱。岂不犹如禅天定。”就是在讲解光知道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当中而不知道善巧运用者,即便他的禅定有多么殊胜,依然还是世间禅定。所以,善巧运用非常重要。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十八课(十七)判断见解是否增上的标准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十八课(十九)修法才是主旨
 圣者言教 第十六课(十)禅修要具备两个必要条件
 圣者言教 第三十课(五)如何理解获得加持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五课(十)四圣谛
 圣者言教 第十二课(十二)依止具德且具缘之导师的重要性
 圣者言教 第十五课(十二)清净传承可以遣除疑惑坚定信心
 圣者言教 第十九课(十)何谓上师大悲加持
 圣者言教 第十五课(六)疑惑是信心增上的障碍
 圣者言教 第二十六课(十四)不要轻视十不善业
 圣者言教 第十一课(八)摆正心态苦行也是快乐
 圣者言教 第二十四课(五)依靠前行对治烦恼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南北朝时期的禅定与戒律(清净)[栏目:禅宗文集]
 基本佛法 10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栏目:基本佛法]
 摩诃止观卷第十下[栏目:智者大师]
 杂念的去除方法[栏目:本性法师·禅思录]
 造塔法(济群法师)[栏目:造塔功德文集]
 术士与禅师[栏目:洗心禅·指引人生的创意佛]
 相应21经 僧伽罗婆经[栏目:相应部 7.婆罗门相应]
 看清业力的真相[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第九册 佛教问题探讨 第九课 菩萨[栏目:佛光教科书 第九册]
 佛法里面讲:“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是什么意思?[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