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十六罗汉礼供文释 第二课
 
{返回 十六罗汉礼供文释·索达吉堪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542
十六罗汉礼供文释02

第二课

思考题

  1.当佛教面临诽谤和攻击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2.简述阿氏多尊者的生平公案。

  3.简述伐那婆斯尊者的生平公案。

  4.简述迦里迦尊者的生平公案。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学习《十六罗汉礼供文》以后,大家应该经常祈祷十六罗汉,令十方的高僧大德长久住世。现在有些人心胸很狭隘,觉得自己的上师必须长久住世,其他上师住不住世无所谓。这种心态是不合理的。实际上,具足戒定慧的大德是世间的如意宝,这样的如意宝都应该长久住世。因此,今后大家要打开心量,要为一切高僧大德长久住世而祈祷。

  有些人会怀疑:这样祈祷有用吗?这种疑虑是没必要的。要知道,十六罗汉不是神话人物,他们的威力是真实不虚的,祈祷他们一定会起到作用。当然,这些人的怀疑也情有可原。如果在佛法方面串习比较少,听到圣者的功德确实容易产生怀疑。

  如同佛法一样,世界上还有许多不易为人接受的道理。我有一个当医生的亲戚,他给我讲过藏药的历史。据他说,藏药最初是仙人发明的,在藏药发展的漫长过程中,出现过许多神奇的事。和藏药一样,中医也有一些神奇的历史。对这些道理,现在的人确实很难理解,在他们看来这是古代的传说。但事实上,这根本不是传说,而是真实的历史,只不过自己不理解而已。

  在介绍十六罗汉时,我会引用一些公案,在学习这些公案时,大家要有正确的态度,不要把这些公案当故事听。公案和故事是不同的,二者差别极大,就像《大唐西域记》和《西游记》一样,前者是严谨可靠的佛学著作,后者则是胡编乱造的小说。

  在这里我顺便提一点。不管什么人,在宣讲佛法时,都应该按照佛法的本义讲解,没必要讲太多世间的道理。当然,在宣讲佛法过程中,为了吸引世间人,可以采用一些人们易于接受的语言。

  前一阵子有人问我:“最近您出了《苦才是人生》和《做才是得到》这两本书,为什么许多人对这两本书非常感兴趣?”我说:“这两本书的内容还是佛法,只不过我用了现代人易于接受的语言,所以人们感觉很对胃口。”

  所以,在弘扬佛法过程中,使用世间的语言是可以的,但内容绝对不能变,不能为了迎合人心,把佛法完全世俗化,否则就会丧失佛法的原味。

  如果是没有佛学基础的人,不要说中观、因明这样的专业课程,就是听《十六罗汉礼供文》这样浅的课程,也会觉得非常困难。这也没有办法,佛法本来就是如此,我们也不可能整天以低俗化来招揽听众。如果是真想学习佛法的人,就不应该嫌佛法太深,应该努力进入佛法的堂奥,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佛法的利益。

  言归正传,这次传讲《十六罗汉礼供文》,我主要想让各位树立起护持佛法的责任心。现在佛教面临着这样的尴尬:本来,宗教是个敏感话题,人们一般不敢轻易诽谤,然而佛教却是个例外,似乎谁都不怕佛教,都敢对佛教说三道四。尤其是去年,许多名人和媒体大肆诽谤出家人。也许人们觉得佛教是无我、慈悲的,所以怎么诽谤都无所谓。如果换成其他宗教,即使个别教徒真做了坏事,人们也不敢随便评说,否则肯定会付出代价。

  我这样说,不是鼓动大家报复诽谤佛教者,佛教从来没有以暴力维护过自宗。我只是希望,当有人攻击佛教时,佛教徒应该挺身而出,用真理来维护佛教。其实,佛教并非事事要修安忍,当涉及到佛教的根本利益,特别是有人对佛教胡说八道时,佛教徒没必要忍气吞声,要敢于澄清真相。

  其实,在《金光明经》、《君规教言论》等经论中,对如何护持佛法说得很清楚。遗憾的是,现在许多佛教徒不懂这些道理,也没有维护佛教的责任心。希望大家以后在这方面引起注意。

  在这篇《十六罗汉礼供文》中,反复提到了“加持上师久住世,加持佛法遍兴盛”,这揭示了一个关要——佛法兴盛有赖于高僧大德的住世。虽然诸佛菩萨的加持对于佛法兴盛也很重要,可是在末法时代,诸佛菩萨不可能直接显现在众生面前,只有持教的高僧大德才能将佛法在世间弘扬开。

  当然,除了高僧大德,每个佛教徒都有弘扬佛法的责任。接下来,我顺便向大家谈谈弘扬佛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在弘扬佛法时,不能把重点放在化缘、搞仪式、说神通上,应该让人们懂得佛法的意义。现在许多人受过良好的教育,只要我们稍微点拨一下,他们就能理解佛法。即便有些人无法接受甚深的佛理,我们也可以从世间层面引导他们,比如介绍佛法怎样解除痛苦、怎样对社会有利,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逐渐趣入佛法。

  第二,佛法是全人类的精神粮食,并非佛教徒的私有财产,因此在弘法时,大家不要有民族或者国家的偏见,要利用一切方便,向一切众生传播佛法。否则,如果仅在小范围内弘扬佛法,就不可能饶益很多众生。

  现在有些名人通过各种方便,把佛法巧妙地传递给成千上万的众生。这些人虽然没有披上袈裟,没有正式讲经说法,但他们做的事远远超过像我这样的法师,他们确实在实践佛陀的意趣——让众生离苦得乐。看看他们的行为,大家应该反省:我应该怎样做,才能让一切众生得到佛法的利益?

  第三,如果想弘扬佛法,自己首先必须通达佛法。因此,在学习佛法过程中,大家一定要认真,不能像听故事、看电影那样一划而过。现在有些人对学习佛法不重视,上课时要么闭目坐禅,要么念咒,这是不可能掌握佛法的。佛法没那么容易,有智慧的人专注听闻尚且很难通达,何况没智慧的人三心二意听闻呢?

  其实,人的智慧主要在于磨练,以听课来说,每堂课后自己都要反思:今天我学到了什么?我能不能把这些道理转述给别人?如果有这样的鞭策,智慧就会逐渐增上。如果不主动磨练自己的智慧,只是被动地听法,收获是不大的。菩提学会的个别佛友就存在这种毛病,他们对闻法总是抱着消极态度,觉得听课是一种压力,去没什么兴趣,不去又怕缺勤。这种人就是法油子,用世间话讲就是老油条,大家不要成为这样的老油条。

  (二)阿氏多尊者

  顶礼圣尊阿氏多,居仙人山水晶林,

  一百罗汉所围绕,双手结作等持印,

  加持上师久住世,加持佛法遍兴盛。

  顶礼圣尊阿氏多 ,他居住在仙人山 的森林中,被一百位阿罗汉围绕,双手结等持印。愿阿氏多尊者赐予加持,令具德上师长久住世,令佛法如意宝周遍兴盛于十方。

  此处说阿氏多尊者有一百位眷属,其他资料中说有一千五百位眷属。两种说法并不矛盾,这是从不同角度而言的。以前法王讲《文殊大圆满》时,闻法的眷属有一千人,举办极乐法会时,闻法的眷属则有几万人,因此,法王的眷属也有不同说法。

  在佛法当中,经常有一些不同的说法。比如,文殊菩萨有一面二臂、一面四臂,有白文殊、黑文殊,等等。十六罗汉也是如此,在汉地和藏地大德面前,他们的显现也是各不相同的。对于这些不同的说法,我们都要有接受的能力。

  祈祷阿氏多尊者功德很大,一方面可以让上师长久住世,佛法周遍兴盛,另一方面可以遣除灾难和魔障,消除宿世的罪业,增长自己的善行。所以大家要好好祈祷他。

  佛经中记载,阿氏多生于室罗伐城一个长者之家。因为宿世的福德,他一生下来身上就具足吉祥的征相。更奇妙的是,伴随着他的降生,一只浑身珍宝的大象出现在他家中。因为这个缘故,父母给他取名为“具象”。具象降生那天,波斯匿王的王妃也生下一个具有妙相的公主,这个公主身上有一件与生俱来的袈裟,所以波斯匿王给她取名为“具法衣”。

  具象和具法衣长大后,有一次在花园中相遇,互相产生了感情。具象想娶具法衣为妻,但他是平民之子,按照印度的传统,这是不可能的。为了娶到公主,具象想尽办法令波斯匿王对自己生起欢喜心。

  有一次,具象取下大象的两只牙送给波斯匿王。看到这么珍贵的礼物,波斯匿王非常高兴,问具象想要什么报酬,可是具象什么都没要。

  过了一段时间,具象又送给波斯匿王一批价值连城的礼物。波斯匿王更加欢喜。他对具象说:“我不能总是白收你的礼物,你需要什么就说吧,我一定会满足你的要求。”具象恭敬地向波斯匿王顶礼,之后说:“我不需要财物,也不需要权势,我只希望您能将公主许配给我为妻。”听到这番话,波斯匿王很为难。沉默了一会,他说:“我考虑一下,明天早上再给你答复。”

  退朝后,波斯匿王对大臣们说:“具象的人品、相貌都非常出众,可他毕竟是个平民,如果我把公主嫁给他,这从道理上很难说得过去。不过,我也不愿意我们的情谊以此而毁坏。我该怎么办呢?”这时,宰相出了一个主意,让波斯匿王次日依计而行。

  第二天,波斯匿王对具象说:“如果你能骑着你家的大象到宫中,我就把公主嫁给你。”一般来讲,没经过专门训练过的大象是不能作为座骑的,波斯匿王这样说,分明是刁难具象。可是具象二话没说,掉头就往家走。不一会儿,他就骑着大象到了王宫。波斯匿王非常惊讶,也想骑上大象。可是还没等他靠近,大象就跑得远远的。这时波斯匿王才知道,具象是有大福德的人,就爽快地将公主许配给他。

  后来,波斯匿王带着具象夫妇拜见佛陀。波斯匿王问佛陀:“具象前世修了什么善业,今生拥有这么好的宝象,并且能娶到我的公主?”佛陀回答:“毗婆尸佛时代,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有一次他们看到毗婆尸佛,生起了极大的欢喜心。男孩将自己的大象玩具供养佛,之后发愿和女孩成为夫妻。女孩看到佛陀的袈裟产生了羡慕心,发愿来世拥有这样的法衣。以这样的因缘,他们生生世世成为夫妻,并且男孩生来有宝象,女孩生来有法衣。”

  随后,佛陀向波斯匿王一行宣说佛法,具象夫妇当下获得见道。再后来,具象出家为僧,最终获证阿罗汉果。

  作为佛教徒,对佛教的圣者应该有所了解。现在有些人说是佛教徒,可是对十六罗汉一无所知,到了寺院不知道恭敬祈祷他们,反而搞一些奇奇怪怪的事:要么在罗汉鼻子上贴硬币,要么给罗汉搔痒……这样做没什么意义。其实,这些阿罗汉具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并且曾经发愿护持佛法,所以,今后如果见到他们,一定要好好祈祷。

  (三)伐那婆斯尊者

  顶礼圣伐那婆斯,居于七叶窟山洞,

  一千四百罗汉绕,结契克印持拂尘,

  加持上师久住世,加持佛法遍兴盛。

  顶礼圣者伐那婆斯,他居于七叶窟 ,被一千四百位阿罗汉围绕,一手结契克印,一手持拂尘。愿伐那婆斯尊者赐予加持,令具德上师长久住世,令佛法如意宝周遍兴盛于十方。

  伐那婆斯尊者一手结契克印,一手持拂尘,这有特殊的缘起:契克印表示遣除一切人和非人的危害,拂尘表示降下清凉的法雨,让众生从烦恼的烈焰中解脱。

  有些去过印度的人可能会问:“既然伐那婆斯尊者住在七叶窟,那我去七叶窟时为什么没见到他?”其实,伐那婆斯不是以色身住在七叶窟,而是以智慧身安住在那里。不仅伐那婆斯,许多圣者都以智慧身常住世间。一世敦珠法王的传记中记载,敦珠法王小时候在喇荣附近挖开了一个山洞,在洞中发现了一位圣者,那位圣者以幻化身在洞中住了三千多年。

  伐那婆斯生于一个富裕的婆罗门家庭,从小就具足强烈的厌离心,他总觉得世间的财富就像白云一样无常,而且财富是痛苦的因,财富越多痛苦越多。长大以后,他放弃了一切家产,前往七叶窟修行,获得了四禅。后来,佛陀知道度化他的因缘成熟了,亲自来到七叶窟。见到佛陀的庄严身相,伐那婆斯生起了无比的信心,在佛陀面前皈依。佛陀宣说“善来比丘”,将他摄受为比丘。出家后,伐那婆斯精进修行,很快获证阿罗汉果。

  有些资料说,伐那婆斯是在目犍连尊者面前获证阿罗汉果的。目犍连尊者为他传讲了“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伐那婆斯听闻这个偈颂后,反复思维其中的意义,从而获证阿罗汉果。

  (四)迦里迦尊者

  顶礼圣尊迦里迦,居于瞻部赤铜洲,

  一千一百罗汉绕,手持纯金之耳环,

  加持上师久住世,加持佛法遍兴盛。

  顶礼迦里迦尊者,他住在南瞻部洲的赤铜洲 ,被一千一百位阿罗汉围绕 ,双手持执纯金耳环 。愿迦里迦尊者赐予加持,令具德上师长久住世,令佛法如意宝周遍兴盛于十方。

  《百业经》中有一则“豆蔻花”的公案,说的就是迦里迦尊者。佛世时舍卫城有一个长者,虽然他家财万贯,但一直膝下无子。后来长者精勤祈祷天尊,妻子终于有了身孕。有一天,阿那律尊者到长者家化缘。见到尊者独自一人前来,长者问:“尊者,您为何没带侍者?”阿那律尊者说:“我没有侍者,你能帮我找一个侍者吗?”长者说:“我的妻子已有身孕,如果生的是男孩,就送给您当侍者。”

  十月怀胎后,长者的妻子产下一个相貌端严的男孩。这个孩子福报很大,降生时家中香气四溢,并且天降豆蔻花雨。以此因缘,长者给他取名为“豆蔻花”。豆蔻花长大后,阿那律尊者知道度化他的因缘成熟了,又来到长者家。尊者对豆蔻花说:“你尚未出生时,你的父亲已将你送给我当侍者了。”豆蔻花非常高兴,就跟随阿那律尊者出家。出家不久,他就获证阿罗汉果。

  诸比丘问佛陀:“世尊,以何因缘豆蔻花出生时天降豆蔻花雨?以何因缘他能出家并证得圣果?”佛陀说:“往昔人寿二万岁时迦叶佛出世,有个出家人经常以豆蔻花供养佛塔,并且发愿:‘以此善根,愿我世世转生富贵之家,诞生时降下豆蔻花雨,将来能在释迦牟尼佛教法下证得圣果。’这个出家人就是豆蔻花,因为这个因缘,所以他今生有如是果报。”

  从今天的几个公案可知,发愿确实非常重要,每个人都要重视发愿。作为修行人,即生能获得成就当然很好,如果今生没有成就的把握,就应该发愿来世获得成就;今生能度化父母当然很好,如果今生没办法度化他们,就要发愿来世度化他们;今生能弘扬佛法当然很好,如果今生没有这个能力,就要发愿生生世世具足弘扬佛法的能力。

  在这方面,藏族人还是很不错的,很多人都有常发善愿的习惯。昨天,有几个牧民来经堂找我,僧众们在念《普贤行愿品》时,他们一直坐在旁边合掌发愿:“为了利益天边无际的众生,愿我早日成佛……”我想,这些人应该没有世间八法的念头,也没必要在我面前装模作样,他们的发愿应该是发自内心的。

  和这些目不识丁的牧民相比,在座各位天天学习五部大论,可是在发愿方面许多人还不如他们。有些道友成天想着自己平安顺利、灭除烦恼,至于度化众生、获得佛果,基本上没考虑过。甚至某些修行多年的人也是如此,自己觉得境界很不错,可是却没有重视发愿。这确实有点遗憾。其实,发愿非常重要,往生极乐世界需要发愿,修无上大圆满需要发愿,度化众生更需要发愿,所以大家今后一定要重视发愿。

  说到这里,我顺便向各位提两点要求。

  一,要在修行上下工夫。现在有的佛教徒不重视修行,只是泛泛地学一点佛。其实,如果没有在修行上下一番工夫,只是听一两堂课,修一两天法,这样很难断除相续中根深蒂固的烦恼。有些人经常说:“我烦恼太重了,我好想出家。”其实,光出家是不够的,关键是要努力修行。

  二,要重视积累资粮。刚才讲了迦里迦尊者的公案,尊者前世不光闻思修行,也重视积累资粮,因为以豆蔻花供养三宝,所以生生世世福德圆满,最终获得了圣果。

  在这个世界上,一切福德都是积累资粮的果报。现在中国有许多富人,其中不少人都是忽然发迹的,甚至有些人十年前还在街头漂泊,连固定住处都没有,现在已经是钱多得不得了。从表面上看,他们是抓住某个机遇发了财,实际上这就是往昔积累资粮的果报,如果福报耗尽了,他们的巨额财富很可能一夜间化为乌有。

  不光财富,包括名声、地位等,都跟自己的福报密切相关。我向来对此深信不疑。当然,有些人不一定接受这个道理,不接受也没办法,这只能说明他们的无知。现在有些人分别念特别重,听到好的道理马上产生怀疑,听到不好的道理马上接受,这就是佛说的可怜悯者。

  因此,希望大家一方面学修佛法,精进积累资粮,另一方面经常祈祷十六罗汉等圣者。依靠这些内外因缘,让相续中的正能量不断提升,负能量尽量削弱。这样的话,将来不管独自修行还是弘法利生,都会有一定的成就。

  如果一个人没有在善法方面精进,不管他是在家人还是出家人,其实都是非常可怜的。在家人每天忙于世间八法,造了无量的罪业,这当然可怜。有些出家人不好好闻思修行,没有戒定慧三学的功德,又接受信众的大量供养,这种人更可怜。所以,希望每个人把握好自己,千万不要成为可怜之人。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返回 十六罗汉礼供文释·索达吉堪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十六罗汉礼供文释 第三课
下一篇:十六罗汉礼供文释 第一课
 十六罗汉礼供文释 第二课
 十六罗汉礼供文释 第五课
 十六罗汉礼供文释 第四课
 十六罗汉礼供文释 第六课
 十六罗汉礼供文释 第三课
 十六罗汉礼供文释 第一课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准备你自己的供养[栏目:普贤上师巴珠仁波切的故事]
 佛陀的故乡与降生地毗邻[栏目:佛宝论·明贤法师]
 深信业果 依法行持 29[栏目: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成都五大寺在都市佛教中的角色定位(向世山)[栏目:佛教与都市]
 在家菩萨戒 十七[栏目:如瑞法师]
 临江仙(将春峰)[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怀孕自然流产的孩子,需要做超度吗?[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