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境界现前莫失正念
 
{返回 佛法修行止偏法要·印光大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97

境界现前莫失正念

  所言深益,不必在境界感通上求,当在往生西方上认定,方可不负此番三宝加被[1]之深恩耳。钟英宿根固深,智识不开。夜半念佛,见一金甲神,恐是魔试,便不敢念,何无知一至于此?凡念佛人,但宜至诚恳切,一心正念,绝不妄想见佛见境界之事。以心若归一,见佛见境界,皆不至妄生欢喜,遂致得少为足,便成退惰。不见佛不见境界,亦了无所欠。心未归一,急欲见佛见境界,勿道所见是魔境,即真系佛境,以心妄生欢喜,即受损(谓生欢喜退惰)不受益矣。当以至诚念佛为事,勿存见佛见境界之心。

  [1] 加被:即把智慧、福德等灌注到被加被的人身上。

  倘正念佛时,或有忽现佛像及菩萨诸天等像。但心存正念,勿生取著,知所见之像,乃唯心所现。虽历历明明显现,实非块然一物,以心净故,现此景象。如水清净,月影便现,毫无奇特。了不生夸张欢喜之心,更加专一其心,认真念佛。能如此者,勿道佛境现有利益,即魔现亦有利益。何以故?以不取著,心能归一。佛现则心更清净。魔现则心以清净不取著,魔无所扰,心益清净,道业自进。

  今则偶有所见,便生畏惧,不敢念佛,其心已失正念。幸非魔现,倘是魔现,由不敢念佛之故,便可令魔入彼心窍,令彼著魔发狂,丧失正念。何不知好歹一至于此?恐是魔现,正宜认真恳切念佛,彼魔自无容身之地。如明来暗自无存,正来邪自消灭,何得怕魔现而不敢念佛?幸非是魔,若果是魔,则是授彼全权,自己对治之法,全体不用,则任魔相扰矣。哀哉!哀哉!

  念佛偶生悲感,亦是好处,然不可专欲兴此感想。若心常欲兴此感想,则必至著魔而不可救。宜持心如空,了无一物在心中,以此清净心念佛,自无一切境界。即有魔境,我以如空之心,不生惊惧念佛,魔必自消。今恐是魔,不敢念佛,譬如恐强盗来,自己先将家中护兵,移之远方,令勿在家,则是替强盗作保护,令其了无所畏,肆行劫夺净尽耳。何愚痴一至于此?(复陈士牧居士书六)

  心地清净,圣境现前,乃得我固有。何可如贫儿拾金,作极喜颠状?既有此状,完全是凡情气概。若不省察,难免著魔。昔智者大师,诵法华经,于“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处,豁然大悟,寂尔入定,亲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使有狂喜不支之相,则何能入定乎哉?思此,则知圣境现而狂喜者,皆系凡情,殊(特别)乖(违背)圣智。倘不自量,亦危乎其危。(复济善大师书)

  今之小知见人,稍有一点好境界,便自满自足,以为我得了三昩了,此种人,十有九人皆著魔发狂。以心念与佛相隔,与魔相合,故致然也。(复朱仲华居士书二)

  所示令亲之事,甚为希奇,可谓宿有善根。然又须兢兢业业以自修持,庶不虚此一梦。倘以凡夫知见,妄谓我已蒙三宝加被,已入圣流,从兹生大我慢,未得谓得,未证言证,则是由善因而招恶果。末世之人,心智下劣,每受此病。《楞严经》所谓“不作圣心[1],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2]”者,此也。(复包右武居士书二)

  [1] 不作圣心:不当作已得圣证之心。

  [2] 若作圣解,即受群邪:若作已证圣果解,就会遭受群邪所扰。


{返回 佛法修行止偏法要·印光大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勿慕见境
下一篇:念佛发光乃属魔境
 动辄作法或起魔事
 执理废事罪岂有极
 以身谤法罪过无量
 念佛三昧不易得
 受阴十魔
 以唯心则无土是魔外知见
 想阴十魔
 求感通为修行大障
 印光大师感应记
 宜先学本有之佛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六十七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一集]
 杂阿含经卷第十四(三四五)[栏目:杂阿含经]
 放生蜈蚣[栏目:放生指南]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五十卷(1/2)[栏目:大智度论阅读笔记·学诚法师]
 268.张栻居士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中兴时期[栏目:尕藏加教授文集]
 觉苑应为修七觉之苑[栏目:太虚法师]
 内心烦恼很重,不知从何下手?[栏目: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