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冀胜境界最易著魔
 
{返回 佛法修行止偏法要·印光大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29

冀胜境界最易著魔

   所以近来修行者,多多著魔,皆由以躁妄心,冀(希望)胜境界。勿道其境是魔,即其境的(的确)是胜境,一生贪著欢喜等心,则便受损不受益矣,况其境未必的确是胜境乎?倘其人有涵养,无躁妄心,无贪著心,见诸境界直同未见,既不生欢喜贪著,又不生恐怖惊疑,勿道胜境现有益,即魔境现亦有益。何以故?以不被魔转,即能上进故。此语不常对人说,因汝有此种事,固不得不说也。汝最初礼佛所见之大士像不的确,以若果实是,不至因念与《观经》不合而隐。然汝由此信心更切,是亦好因缘,但不宜常欲见像,但至诚礼拜而已,庶无他虑。

  临睡目前白光,及礼佛见佛像悬立虚空,虽属善境,不可贪著,以后不以为冀望,当可不现。窥汝根性似是宿生曾习禅定者,故致屡有此相也。明虞淳熙在天目山高峰死关静修,久之遂有先知,能预道天之阴晴,人之祸福。彼皈依莲池大师,大师闻之,寄书力斥,谓彼入于魔羂(juàn绳套),后遂不知矣。须知学道人要识其大者,否则得小益必受大损。勿道此种境界,即真得五通,尚须置之度外,方可得漏尽通。若一贪著,即难上进,或至退堕,不可不知。

  夜见白光及虚空清白等境,乃心净所现。何可以法界一相,寂照不二自拟?以此自拟,则成以凡滥圣矣。其过殊非浅浅。二句经文,未见所出。盖亦宿生记忆之文,未必即经中文也。修净业人,不以种种境界为事,故亦无甚境界发生。若心中专欲见境界,则境界便多。倘不善用心,或致受损。(复何慧昭居士书二)

  不宜于见净境、见佛处著力。若不善用心,唯欲速见净境。只此妄念固结不解,日深一日,唯此妄念,则必至宿生怨家为现净境。待其见已,生大欢喜,则魔便入窍,不可救药矣。(复传度和尚书)


{返回 佛法修行止偏法要·印光大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心空境寂时,何境界之有
下一篇:勿欲急得一心不乱
 不可高推禅宗藐视教典
 修禅不可错认消息
 佛法修行止偏法要·印光大师 序言 目录
 魔境胜境之分别
 五阴虽破一二尚或著魔发狂
 法门须量力而修
 拨无因果为魔说
 机锋转语认作实法其害甚大
 印光大师示寂记
 动辄作法或起魔事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家智慧与企业管理(多识仁波切)[栏目:佛教与管理]
 息心铭[栏目:禅门修证指要]
 半路上[栏目:本性法师·禅思录]
 持诵经咒的秘诀是什么?[栏目:印光法师·问答汇编]
 当代南传佛教大师法像[栏目:当代南传佛教大师]
 《菩萨宝鬘论》讲记(十三)[栏目:菩萨宝鬘论讲记]
 有人说佛门中人是看破红尘,究竟「看破」了什么?[栏目:问星云大师]
 放生得延长三十六年寿命[栏目:放生病愈]
 念佛只在心中念,不出声可以吗?[栏目:印光法师·问答汇编]
 《入行论讲记》第五册 第六品 安忍 第八十六节课[栏目:入行论学习]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