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者言教 第十七课(十三)信心不圆满时如何观想上师
【观其形相为邬金莲花生大士】
无论修上师瑜伽还是祈祷上师,观其形象为邬金莲花生大师。可能有些人会问:“为什么我一定要把导师的形象观想成邬金莲花生大师的形象呢?我能不能直接观想自己的上师?”
要知道,邬金莲花生大师乃红教唯一的上师,所以我们通常在修行过程中把莲花生大师观想在自己的对面,这样观想,是为了我们能得到圆满的加持。初次开始进入佛门期间,我们即便依止了导师,但在我们内心深处,虽然讲不出导师和佛之间差异在何处,但还是感觉有一定的区别。因为我们感觉平常看见的导师就是一个人,该吃饭的时候好像也在吃饭,高兴的时候好像在笑,遇到烦恼的事情好像脸还会红。在我们心中,阿弥陀佛不应该是这样的,阿弥陀佛应该天天都是笑脸,就像弥勒菩萨一样,无论何时,见到谁都是笑的。我们有时候会站在自己的立场中观待佛与导师,就会产生导师与佛好像有区别的想法。这时即便我们对导师有一些信心,没有直接诽谤导师,但会站在自己的立场之中评判导师,所以信心还不够圆满。由于信心不圆满的原因,直接观想上师,恐怕无法得到圆满的加持。为了避免这种过失,我们在修上师瑜伽、本尊的时候,把上师、本尊的形象观想成莲花生大师形象。若对上师没有丝毫疑惑,无论上师从事什么事业,即便平常吃饭,有些导师爱吃咸,有些导师爱吃甜,无论如何显现,都觉得一切都是为了度化众生,都站在清净心的立场上,那么你可以直接观想上师,不需要观想诸佛菩萨的形象。所以是观想上师的形象还是莲花生大师的形象,完全取决于自己的信心。
我们在讲《普贤上师言教》、《初学悦耳宝藏库》等前行教言期间,无论是修皈依、顶礼还是金刚萨埵,都把皈依境面相观想成佛的形象,就是因为初次开始进入佛门时,我们虽然对导师具有信心,但信心还不是很纯净,所以这时观想诸佛菩萨的形象。
如今我坐在法座上,以导师的身份为你们传法,有时候我也反问自己,有什么资格可以做导师呢?虽然很多高僧大德印证过我的功德,但是反观自己的内心,站在信心的角度,从初次开始依止导师直到现前,我对导师没有产生过一点点分别。中期有近十年的时间一直追随在上师身边,无论上师到什么地方,我都随同着上师,但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产生过一丝一毫不好的念,永远没有在心中对上师产生过疑问,问过为什么。我想这可能就是我的功德。除此之外若要再寻找一个功德,我就找不出什么功德了。我之所以讲解自己的过去,是因为我们在座的弟子和我一样,修行的目的都是为了成办解脱,而成办解脱唯一的条件就是信心。那么问问自己,信心如何?
当然,信心可以从两方面去创造。我们平常从事一切善法,会在无意中消尽烦恼、增长信心。细致观待,从初次进入佛门直至今天,我们虽然没有特别去修信心,但是在从事一切善行期间,我们的信心无意中也在增长。这是无意中的信心增上。另一种是有意培养信心。比如在依止导师、祈祷上师以及平常整个修行过程中,在心起现不清净的念头时,第一时间认清自己的过错,有意消尽与圆满正行相违的一切念头和行为。这是有意培养信心。信心说起来很容易,但是要达到最纯净、最清净、最圆满的信心,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平常修行过程中,就是因为对导师、对诸佛菩萨、对法的信心不够,所以业及烦恼仍旧存在。当信心达到圆满的时候,业及烦恼自然消失。这是心本具有的特点。所以我们真需要从两方面去培养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