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十六课(二)调伏内心才是修法的功德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438

  圣者言教 第十六课(二)调伏内心才是修法的功德

  虽然我们都知道修学佛法的目的是调伏内心,但在行持各种善法时,可能还是会将重点放在身语之上。因此,即便你参加了不少法会,朝拜了许多神山,谒见了众多导师,行持这些善法虽具有诸多功德,但请问你的功德在于何处?如果将功德安立于自己身口意三门之外,这份功德当然不属于自己。

  譬如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以及历代传承祖师都早已成就,但现前我们仍旧在轮回中漂泊,他们的功德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呢?也就是说,三门之外安立的功德对我们而言,没有一点意义。同样的道理,三门之外若能安立业障的话,对我们也不会有什么损失。如三恶道众生由于往昔造作种种恶因,现前正在遭受不同的痛苦,而我们却在人间享受种种快乐,所以三门之外的业障对我们也没有任何妨害。由此可知,身口意三门之外的功德或者过失对我们都没有丝毫之影响,所以我们行持善法所具有的功德应该体现在自己的三门之中,而三门之中心是主宰,因此,我们行持善法的目的应该是调伏自心,并观待自己的内心有多少改变。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

  当然,初次进入佛门时,由于虚荣心非常强的缘故,还是会着重在表面上做一些善法,而在调伏内心上走个形式。因此无论内心是否具有功德,或者所获功德多少,只要身语做了一些善法,自我感觉都非常好。但是后期随着见解的增上,可不能继续如此。尤其对修学无上窍诀大圆满的弟子而言,无论对逆缘还是顺缘,都应该有很细致的认识,而不能仅仅停顿在粗大之中。我常常和弟子们说,往昔我也非常执著于四处朝拜神山或者参加法会。虽然口中说是为了成办解脱,但其实就是让自己去散散心,到各地走马观花。因此,无论是朝拜神山还是参加法会,内心都难免有一种散乱的心愿。后期随着自己的成熟,知道作为希求解脱的佛门弟子,修学佛法的目的不是为了走个过程,而是为了成办解脱,而解脱不在某个地处,而在于内心。

  所以,作为修行者,真的需要细致观心。有时候由于心太过粗大的缘故,总觉得这样那样都可以,但现前细致想想,真的不可以这么粗大。如今这个时代,由于众生烦恼沉重的缘故,信仰佛教的人非常少,如果你的修法只是走个过程,让别人看看满足自己的虚荣心,那么请问,有谁会欣赏你的过程呢?因此,无论走过程的修法能让自己的内心有多么满足,都没有任何意义,也不符合历代传承祖师的教义。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认真观待内心,让自己的修行更加圆满呢?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十六课(一)任何修法均应以调心为根本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十六课(三)观修不能只走一个过程
 圣者言教 第十一课(三)妄念之规律与细直视调伏妄念之辨析
 圣者言教 第十九课(三)以妄念多寡判断见解高低则易落入庸俗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七课(六)通达修行方便的重要性
 圣者言教 第二十六课(十)不善业之绮语
 圣者言教 第二十八课(九)异熟果
 圣者言教 第二十四课(十一)依教奉行而成办解脱
 圣者言教 第三十课(九)零散饿鬼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七课(十二)二禅、三禅和四禅
 圣者言教 第十七课(三)具有分别心的修法无法成办解脱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一课(四)传法要符合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的真实相,无相、无不相[栏目:月悟法师]
 福德日记5月19日─皈依心态的差别[栏目:福德日记]
 答向鉴莹问(二则)[栏目:太虚法师]
 谈心说识 第九章 因缘所生法——依他起性与缘起无常[栏目:依昱法师]
 赖耶缘起与宇宙人生的奥秘(田光烈)[栏目:唯识法相·参考资料]
 如何接引眷属学佛[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八]
 潭州纸贵,一状领过[栏目:禅宗话头名言解读]
 昨日[栏目:戒嗔的白粥馆]
 放生鸟类[栏目:放生指南]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128-129卷[栏目: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日常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