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人间典范世中稀有
 
{返回 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04

  人间典范世中稀有

  『佛事己事,心事一如;菩萨行中,经道路同;人间典范,世中稀有。』

  『佛事己事,心事一如。』我们常常都说,佛陀为一大事来人间,就是为了众生,要为众生开示。因为人间众生刚强难调伏,刚强难调是什么在刚强?心啊!一念心,就烦恼无明不断复制,所以众生刚强。

  不过佛陀慈悲,还是很肯定众生,『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他将众生认为人人都能成佛,只要转一念心,转迷为悟,转恶为善。所以『心事一如』,我们的心事,从恶若能转善,佛陀的一大事因缘不就是很简单吗?

  就是因为众生的心事难转,众生的心事都是烦恼,都是杂念,所以佛陀就要用种种方法,来教我们回归的道路,如何去付出。所以『菩萨行中』,教我们行菩萨道。

  菩萨道要怎么走?我们人人都不离开于经、道、路,所以『菩萨行中,经道路同』。是经吗?你要说它是经,是啊!包含了天下一切万物,善恶的道理都在其中。

  我们若不知道恶,我们怎么懂得行善呢?我们若不知道苦,怎么懂得求福呢?所以,做人要先将人间路走得对,不可偏差,我们才能真正与理来会合;能与理会合,我们才能入甚深微妙法。所以就要好好的把路走得对。

  『人间典范,世中稀有。』只要我们了解道之理,发这念心,遍布六道都能发心去修行,发心去度众生。佛陀就是这样走过来的,所以说这是一个典范。

  再接下来要说的话,那就是『本生、未曾有』。

  ⊙『以诸缘譬喻,言辞方便力,令一切欢喜。或说修多罗,伽陀及本事,本生未曾有。』《法华经方便品第二》

  『本生、未曾有』,这都是人间典范,也是世中稀有。

  佛陀的慈悲,引种种因缘来为我们譬喻,教育我们,用种种的言辞,句句都含藏着道理。虽然说是方便法,但是很有力量,对人间有益,对修行者有益,这『言辞方便力』,大家听,大家能欢喜,所以我们要常常用感恩的心。

  前面说过了,『修多罗』就是经。经是传天下一切善恶万物的真理,全都包含在其中。这是经,经典。经典就是亘千古,无法说的时间,很长的道理;横遍十方,无论是在任何一个空间中,全都包含在经中,它有道理存在。这叫做经,修多罗。

  『伽陀及本事』。『伽陀』说过了,就是『讽诵』。短短的偈文,我们容易记住,容易诵,常常能脱口而出。

  自己一个人静静地看,叫做读经。大家共同在一处讽颂,大家来诵,声音合一,叫做诵经;其实自己也能开口念。何况人多时,众口合一,诵念出来——你念出来,我听;我念出去,你听;我们大家念,普遍空间,魑魅魍魉、天龙八部全都听得到,听出我们诚恳的心,听出了佛陀所说的道理,都能涌现在虚空中。虚空界全都听得到佛的道理,听得到人世间的真理,这就是功德。

  所以说,念经的功德在哪里?就是我们一念虔诚的心。将佛陀的教法,我们不断地宣读,不断读诵,这能人人听得到,甚至遍虚空法界,都能再复诵佛的真理、经典。

  『伽陀及本事、本生、未曾有』。前面的叫做『伽陀』,就是短句讽颂,我们能用直诵,能用短短的文字去分析很广的道理。

  『本事』呢?那就是佛说弟子、菩萨、声闻等等,菩萨他的今生前世,精修度生,生生世世所发的宏愿,本所行道法。

  ⊙本事:谓佛说弟子、菩萨、声闻等,说菩萨今生前世,精修度生,生世宏愿,本所行道法。

  在佛经中,我们能常常看到。这个弟子怎么有这么好的因缘?他在这因缘中,怎么能遇到佛,听佛说法,能得道这么快。种种很好的条件,能来亲近佛,听佛说法,能很快觉悟。佛陀就会开始说,这个因缘在过去生中就是这样、这样。我常常都在说。所以,佛的『本生经』,或者是本缘经里都常常有,这叫做『本事』。

  所有的佛弟子,无论是菩萨、声闻、罗汉,或者是初发心,他见佛、闻法,有心得,在这一生能够表达出来,这都一定是有因缘。这也是一个因缘本事,本事的因缘。佛陀常常用这种的本事,今生、前世的因缘过程,拿出来对大家说。

  所以,今生能得闻佛法,能这么快开悟,那就是过去生中精进修行,结众生很多的好缘。所以『精修度生』,生生世世所发的宏愿。本来这些弟子,曾经这样经过的事情,所以说『本所行道法』。这些弟子在过去生中,本来他就发这样的宏愿,本来他就是这样生生世世修行过来,所走过的道路,所经历的『本事』,就是故事。就是过去是这样、这样过来,所以这叫做『本事』。

  你们若听到师父又在引述,佛所说的过去生中某一位弟子,他曾经过什么样的因缘。你们若听到这样的,就是归纳在『本事』中。

  所以,『伽陀』是我们现在修行的方法。『本事』是今生、过去的事情,这些弟子的事情。

  『本生、未曾有』。本生,那就是佛陀说自己了。佛陀到底是什么因缘?佛陀就说:我和弟子的因缘,过去生中是这样过来的。比如说,在佛陀『本生经』中有一段这样的文,也曾经说过了。

  本来就是身为长者时,发觉到人生无常,又看到苦难人偏多,自己有财、有力,他自己发心,就是希望能普及让那些苦难人,令饥者有饭可吃,冷的人有衣可穿,病痛者有医有药可治疗。将他对人类的爱,他很用心,时时都是为苦难人付出,为富有的人,常常去劝导人如何来行动,利益社会人群。

  天帝在天道,担心此人将来若是一切善事都圆满了,将来他生在天上,领导天人的位置,是不是会被他占去了呢?所以想个方法,要如何来破解他,不要再一直为人间做这么多的好事。想个办法,他就叫他的子民来人间,对此人说:『这位长者,您不要一直做这么多的好事。你这样做,对你很不利,将来你要堕地狱。』

  『啊!做好事,我会堕地狱,受这么多的苦啊!若是被我救到的那些人,他们会如何呢?』『那些人将来生天堂,离苦报。』『如果是这样,堕地狱的才一个人而已。我做好事,我堕地狱,才一个人而已。被我救到的人,人人都能上天堂,这样不是很好吗?我愿意,我愿意去付出。』

  天主在旁边这样观察,他的天人要来破坏这位长者行善事,但是这位长者这么自在,所以天帝现身就来问:『到底你做好事是为什么呢?你不是要上天堂吗?你怎么愿意堕地狱?』

  这位长者回答就说:『天道算什么呢?其实天堂虽然享受很好,寿命很长,但是再长的寿命都有穷尽,有尽头。我所要的是无生无灭,不生不灭的道理。我想所需要的,是我内心那一分清净,永恒的真如。这是我修行的目标,能觉悟人间、六道的道理,这是我要追求的目标。』

  佛陀说到此,就对大家说:那一位长者是我现在的释迦牟尼佛,生生世世以来,不是为自己,我所为的是天下众生。若要说有所求,只是能够回归真理,不生不灭的真理,希望人人都能通彻此不生不灭的真理。这是我过去生中一直到现在不变,没有变异过的事情,这是我生生世世。

  这叫做『本生』,就是佛他自己说他自己本人,生生世世的道理。所以,『本生』是如来说他过去、过去生当菩萨时,在教化众生的种种因缘,所行的行业,所走过的、所造作的。

  ⊙本生:如来说昔为菩萨时为教化众生所行行业之经文也。

  业,那就是造作的意思。过去生这样不断在精进,绝对没有停滞,为度众生而入人间,这就是目标。这样的经文,凡是有说到佛陀自说过去生的因缘,这都是归纳在『本生』。

  『未曾有』那就是稀有的事情,或者是未曾有,过去好像没听过,过去不曾看过,过去我们都不知道的,忽然间有此事发生,听到这种道理等等。或者是很稀有、很稀有的法。

  ⊙未曾有:谓希有事。『未曾』即希有之法,如神通莫测,不可思议。

  比如说,佛陀说人人能现六神通。六神通,其实谈何容易!天眼通,我们的眼睛所见的是这样的范围,只要有一面墙挡住,我们的视线就到墙为止,无法透视到墙的另一边。若是天眼通,不只是能透视那一面墙,甚至在人间看天堂,在人间看地狱,这种的眼光非常普遍,这叫做天眼通。视线不受距离与物质障碍,这叫做天眼通。

  有办法吗?人生下来时,开始少年、中年、老年,肉眼随着岁月也是同样会衰退。所以,人生自然的法则,总是六根随着岁月在败坏,世间万物都一样,何况人的六根呢?却是佛所说的『六通』,『六通』那就是很不可思议。

  再说目犍连,他能在饭食顷,从此山头一脚就能跨过那座山头,这样的神通。佛的经典是这样说,但是我们未曾有,我们还不曾看过。

  不过在现代,佛陀所说的六神通,我们能现代看得到。我在这里讲话,其实我们的『小静思』——大殿,也有一群人在那里精进,他们透过电视的画面同样看到了,师父在这里说话,隔了好几层墙壁,他们也看得到。

  现在的信息很通达,不只是眼睛看到,耳朵也听到。所以天眼通、天耳通,在现在。神足通呢?到底是我到,还是他们来呢?彼此之间,人看得到的,这都是我们现在的科技。

  但是,宿命通,我们现在还未通。但是佛通了,无论是说弟子的过去、过去、过去生中的事情,或者是说他自己,无量劫、无量劫以前的发心,这种宿命通,佛陀全都知道。对我们而言,未曾有,我们还不知。

  这真的是我们很难、很难去了解。不过,我们要相信,相信佛陀所说的法。无论是过去的弟子,或者是他过去生中种种本生、本事等等,这全都在因缘中,我们应该都要很相信。

  这种的神通变化莫测,不可思议,这全都称为『未曾有』。或者是忽然间发生的事情,怎么过去都不知道,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就是我们学佛,要多去了解佛的一生中。所以,我们学佛中不要起疑心,我们甚至要启发自己很多联想的智慧。所以,道就是路;路、道,就是经。所有一切的经,所传的道理,实在是很开阔。所以我们听经要时时多用心。


{返回 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契经即道依路归心
下一篇:宏誓因缘履正行
 擐甲精进 依法为师
 法之传世 慈育万有
 微妙的心灵道场
 具德悲智与方便
 尽诸有结 因果尽亡
 劫宾那 憍梵波提
 难测一乘实智
 灭八大苦得无上觉
 机缘成熟时
 一念守志殷勤受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当其他宗教徒向我们宣传他们宗教时,身为一个佛教徒应如何面对?[栏目:答疑解惑·净空法师问答]
 禅、禅定、静坐有何异同?[栏目:禅修·初学者问答]
 《佛说阿弥陀经》慧静法师讲经弘法系列十八[栏目:慧静法师]
 昙鸾大师的净土思想[栏目:蔡惠明居士]
 佛说十善业道经-第149集[栏目: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净空法师]
 生命整体性的意义 6[栏目: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大智度论卷第六十[栏目:龙树菩萨]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0二二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一集]
 大般涅槃经卷第四[栏目:白话佛经]
 一地所生一雨润 三草二木各得所(本愿)[栏目:其它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