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如果请您用几句话向人们介绍佛教,您会如何介绍?
 
{返回 生西法师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51

  佛教本身博大精深、教派众多,人们对佛教的理解常有模糊失真之处。如果请您用几句话向人们介绍佛教,您会如何介绍?

  答: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如您所说,佛法博大精深。三言两语的确很难说得清楚。我在这里就勉为其难地啰嗦几句,供各位参考。

  在我看来,佛教的一大特点是有教无类,有求必应。佛陀根据众生不同的禀赋、性情、因缘,宣演与之相应的法门,因材施教,善巧地引导众生解脱烦恼,获得安乐。八万四千,极言其多。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佛陀便教以八万四千法门。众生的愿望诉求各不相同,而都能在佛法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佛法的要义可以归结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您一听这个,大概要失望了,这不是老生常谈么。然而,很多道理,三岁小儿说得,八十老翁做不得。最简单平常的,往往既不简单也不寻常

  “诸恶莫作”可以说是小乘一切戒律的基础,其精髓在于不伤害。

  “众善奉行”是大乘所有修行的核心,关键是饶益众生。

  “自净其意”指拥有三轮体空的见解和证悟。

  三轮体空,简单地说,就是无论作恶、行善,都是依缘而起,是主要、次要的种种条件具足后显现的象,这其中没有独立、恒一存在的施者、受者及行为,一切都是现而无自性的。然而,尽管没有可执持的实质,现象却不会随心所欲地出现或隐没,象的显现遵循着因果的规律,丝毫不会错乱,所以了解“空”的道理后,还要谨慎地取舍因果,断恶行善。

  自净其意,不著有无。以此清净心,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据我的理解是佛教最为根本的教义和修行方法。


{返回 生西法师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环境保护与护生放生的关系如何?
下一篇:如果轮回学说真的成立,为什么人会越来越多?多出来的灵魂是从哪儿来的?
 明知故犯...忏悔有用吗?
 怎样能迅速找到自己最恶劣之处?以及自己最执着的事物?是否有窍诀?..
 我父母对我学佛非常反感...破坏佛经、佛像...我该怎么办呢?..
 以前诵熟的经...诵经的过程中,妄想特别多,这种现象应该如何对治?..
 《入行论》里说:“珍贵菩提心,众生安乐因,除苦妙甘霖,其福何能量?”..
 “六度”的度,因为有了“空性”,才称为“度”吗?
 对菩萨加害的人也会获得安乐,作害者会和安乐连接在一起,二者之间难道不矛..
 众生有没有福报与佛法结缘,是由于自己的业力,菩萨在这里面可以起到什么样..
 众生平等。可为什么有人不费劲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而有些人却一直活..
 我听人说天人最有福报,智慧一定超过其他道的众生,请问这种说法对吗?..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第九部 女弟子们 第八章 慈悲的化身:沙玛瓦帝皇后[栏目:佛陀的圣弟子传]
 如何做个开心快乐人[栏目:衍慈法师]
 若极乐世界如上师所描述那样美好,是否又给了众生另一执念,对极乐世界的执念?[栏目:希阿荣博堪布问答]
 邓子美:人间佛教思潮有消沉的迹象吗?[栏目:佛教视野与观察]
 与祖师同行 陆 当下即道场 小事急处理[栏目:与祖师同行·明一法师说公案]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栏目:宣化上人]
 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栏目:张秉全居士]
 关于皈依、戒律、信心[栏目:格桑扎西仁波切]
 Questions and Answers with S. N. Goenka[栏目:S.N. Goenka]
 佛七开示[栏目:常福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