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为什么因和果之间的差别如此巨大?
 
{返回 生西法师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528

问:顶礼法师!您在讲解《入行论》第七品“如嗜刃上蜜,贪欲无餍足”这句颂词的时候,给我们引用过一个公案。说有一个人,因为摸了少女的手臂,所以堕入地狱。我也看过一些公案,比如说有一位婆罗门,他因为受到母亲的教唆,侮辱了比丘,结果在后世当中,感受到“百头之鱼”的果报。作为学佛的人,我有时候对因果生不起坚定的信解。为什么非常小的因,最终付出的代价这么大?果怎么会大于因千百万倍?是不是佛教特地把果报夸大了?没有学佛的人,觉得因果只是佛教徒劝世人止恶行善的一种方便方法,实际上并非真的如此。请法师开示一下,为什么因和果之间的差别如此巨大?

  生西法师答:以前佛在世的时候,也曾经出现过这个问题。有一次佛陀到一个地方去游化,当地的国王因为害怕佛陀把老百姓引入佛教,会舍弃以前的教派,所以就告诫手下的人,如果有人接待佛陀,就会被罚款。佛陀到了这个村子,因为老百姓害怕被罚款的缘故,都不出来供养佛陀。有一位婆罗门女,她和佛有因缘,就给佛供养了一点很差的饮食。佛陀为她授记说,通过供养这些饮食的缘故,以后你可以获得很多人天悦意的善果,还可以成就殊胜的道果。当时旁边有一个婆罗门听了之后,说,佛陀为了得到饮食,居然说这种妄语。只给佛供养了这么一点点东西,怎么可能得到这么多的果报呢?

  佛陀问这个婆罗门,你有没有去过城里,有没有看过尼拘树?

  他说,看到过。

  佛陀问,尼拘树有多大?

  他说,很大很大,尼拘树下可以停放五百辆马车。

  佛陀说,你看过它的种子吗?

  他说,看过。

  佛陀问,种子有多大呢?

  他说,尼拘树的种子比芥子还小。

  佛陀说,这么小的种子,怎么可能长出这么大的树呢?

  他说,这是我亲眼看到的。

  佛陀说,同样的道理,世间都有这样的缘起。对于佛这种殊胜的对境,供养一件小小的东西,感得的果报也是百千万倍,无量无边的。

  其实世间的比喻也是这样。“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春天的时候,一粒种子种下去,到了秋天的时候,收获万颗粮。这些事情其实在我们生活当中有很多,难道是佛教徒编出来的吗?不是这样的。只不过很多人没有去分析观察,一个微小因得到无数果,这方面在庄稼、种子方面,它体现得非常的明显。

  我们再看,世间上的人,有时候只是偷了一点点东西,把他关到监狱里面好几年,虽然他做的很少,但是后果很严重。外国有些人犯罪比较重,判了几百年监禁。造罪的时间也是很短的,但是它的果很重。所以说在世间当中,也有很小的因,感受很大的果。世间上做善法也是同样,有些见义勇为的人,他做的事情很少,但是来自于社会的回报是很大的,这其实也有很多。业因果的问题,它是一种自然规律。前面我们也经常提到过,佛说,未做不遇,已做不失。不管是善因,还是恶因,业果都有辗转增大的功能。

  我们通过佛陀开示,通过佛教公案、世间庄稼的比喻,都说明了造微小因成熟广大果的情况。修法的时候,虽然因看起来很小,但是通过强大菩提心的摄受,所缘的众生、所缘的境界无量的缘故,很小的一个行为,以强大的善心摄受,它的力量也会再再增上。佛经当中,对于这个问题,以诸如此类的方式作了一些教诫。世间上的人也是这样,虽然行为很小,但是发心很恶劣,或者发心很贤善,都会有数倍于发心效应的截然不同的果出现。我们在分析的时候,都会产生一些定解。


{返回 生西法师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我的父亲有一次接了五加行的传承,但是他年纪太大,不太方便修,如果接了传承不修,请问是否有过失呢?
下一篇:请问《智慧品》中唯识宗所认为的“识”,指的是阿赖耶识吗?
 声音,比如我们所念的咒语,到底是色法,还是我们心的意识化现?即到底是色..
 佛经中说“有信无解,增长无明。”请问有解有信又是什么?
 希望在有限的生命中尽可能地闻思修,但本地学会希望我参加弘法工作,我感到..
 请法师举实例说明 离一多因 金刚屑因 的区别,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观修-谢..
 请问收到大幻化网灌顶的加持品后,怎么吃?如果不吃,是否能够戴在身边或供..
 请问如何理解"内收"?和"精进"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加害菩萨还会种下安乐、解脱的因缘呢?
 弟子学习佛法后,觉得工作没有意义,一直有去寺庙发心或者出家的想法,请问..
 戒律和窍诀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我自己的冤情眷属在三恶道,他们自己没办法(没有时间和能力)念咒,所以我..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中国佛教禅观的本质与特色[栏目:惠空法师]
 听说打坐无人指导是会发生问题的,不知会发生什么问题呢?[栏目:体恒法师·问答集锦]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