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佛陀
第274期明觉 文:传灯法师
佛诞快到了,脑海中浮现我曾参与的、一南一北的两种佛教传统形式。
马来西亚和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南亚国家一样,把五月的月圆日定为「卫塞节」,又称「佛陀日」。「卫塞」,音译自巴利文Vesākha,即是五月月圆日的单称。这一天,佛子们同时纪念古佛的降生、成道和入灭三大盛事。
五十年代初期,不同地区的僧众弟子,都按照佛历,依循不同国度的月圆月缺,分別在不同时候,纪念佛陀一生的三大日子。后来经多方同意,才改为三期同一庆。早期的大马,只有华裔和印裔佛教徒庆祝卫塞节,直至竺摩、金明、达摩难陀等长老,经过不断的努力和争取后,终于在1962年,成功促使国父敦姑阿都拉曼,将卫塞节定为国定假日。所以在五月的这一天,非佛教徒,包括巫族朋友,都尊重和随喜我们的信仰。
在缅甸学习期间,每逢五月月圆日,学校都放假。校方不准学生在校留宿,我们便到禅修中心,度过为期个多月的假期。我就曾多次在禅林中,度过五月月圆日。
禅林有固定的作息,一天当中,除了用膳、药石、盥洗和歇息的时间以外,就是交替著的禅坐和经行,当然还有小参。我们依照禅师的指导,从出入息著手,自我观照,渐渐地,日期、星期、时间的概念都慢慢淡化了。生活原来可以很简单,每晨,天边刚露白时,大家便起床。夜晚,夜空漆黑一片,满天星斗,才沿着小径回寮房﹝巴利文kuṭi﹞。有时萤火虫穿梭在草丛间,忽而高飞,忽而停息,活像仙境里的小精灵,那一闪闪微弱的光,给心增添莫名的温暖。
曾经试过在夜里,当我同样观照着移动的步伐和浮现的起心动念,发觉平日漆黑的小径,洒满银白的月光,缓缓环顾四周,隐约可以见到坐落林间、稀稀疏疏的kuṭi。抬头一望,喜见一轮明月悬掛天际,让人禁不住伫足接受月光的洗礼。
卫塞节当日清早,斋堂已挤满来供养的善信。午斋时分更热闹了,有人带来自制的饭菜糕饼,有人则慷慨解囊,共襄善举。大圆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丰盛的佳肴。在缅人心中,能在纪念佛陀的日子供养精进修持的禅子,是极大的福报。
月圆日,也称「受持日」﹝巴利文Uposatha﹞。趁月圆,缅人会如常地祈求比丘授予三皈依和八关斋戒。受过戒后,他们多半会继续留在禅林中,与禅子一起禅修至深夜,度过清净的一天。
布施﹝dāna﹞、持戒﹝sīla﹞、修心﹝bhāvana﹞,三者具足时,月圆日总算过得圆满了。
我们位于槟榔屿的妙香林寺,虽属北传禅宗道场,但也配合卫塞节的理念。卫塞节前夕,师兄们在寺的周围,热热闹闹掛起五色佛教旗帜,夜里,全寺的灯都亮了,里里外外,映照得光通通一片。
大殿的佛前,师父们早已细心布置妥当,中央端坐着成道的佛陀,座前写道:「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 不能证得。」右侧,立著一尊讨人喜爱的悉达多太子降生小像:「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三界皆苦,吾当安之。」左侧,年迈的佛陀呈吉祥臥,重昭入灭前的殷殷教诲:「世间万法变幻无穷,当精进不懈,一心修道。」
大众跟随法师,赞颂、浴佛;晚间,还有花车游行。纪念佛陀,是要警醒自己,学佛所教,行佛所行。
最近三年,我都在香港过佛诞。今年,我将前往台湾,以修禅修心实践佛陀的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