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学习《坛经》有感(圣祥)
 
{返回 福建佛学院·学僧园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25

学习《坛经》有感

——圣祥(08级本科班)

    新学期伊始,我们学习了《六祖法宝坛经》,共同向:未曾读过一天书,却能说出自性真理的禅宗祖师学习。

    在第一自序品中,六祖自述身世及其求法经历,其中给我感悟最深的便是六祖在做偈之前说的那句话“欲学无上菩提,不可轻于初学。上上人有下下智,下下人有没意智,若轻人,即有无量无边罪。”多么意味深长的教诲。看似简单的言教,但他却道出了修学佛法的宗旨——破除我执,放下自我。

    在我们学习的诸多科目中,无一不是让我们破除对人我的执着。如天台课,我们从最基础的藏教学习,藏教的生灭四谛透析了世出世间的因果,让我们知苦断集慕灭修道;中观本着“但破不立”的宗旨,更是破除以自我为中心的一切自性实执;唯识宗,详细阐述诸法自相无不离识,为的是让我们领会“一切法唯识无我”之真意;乃至戒律中,亦是以破“我”为基础,如佛制僧人应该六合而住,做羯磨法,半月说戒,每年安居自恣等。

    可见“破我”是多么的重要,《成实论》云:“有我者,则业烦恼集;若无我者,则诸业不能报,以不局故。”与人相处中,“我”更是自私的主因,过分强调到自我,小则斤斤计较,大则引发不必要的争吵,打架斗殴,乃至战争……。

    如果我们把“自我”看的轻一点,把他人的利益放在首位,乃至证得无我空性,那么烦恼便会少之又少,乃至渐渐消除。在《坛经》中,一向被人看不起的慧能大师说要作偈,便遭到人嘲笑,这便是凡夫的愚痴,总是认为“我”很高大,不能以平等心对待身边的人和物。而在智者看来,万物存在的价值,不是只看外表来决定的,往往下下等的人有上上人的智慧,而上上等的人也有埋没他智慧的时候。大师意在教诫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把自我看得太重,不可只看外表而忽略实质,且不说招致无边罪过,但就己心便已受染污。所谓“我慢高山,法水不入”,若不将心放低下,又如何盛接智慧法水,自高自大定招愚痴之果。

    六祖还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可见佛法是心法,修行的目的是成佛。若离开心向外求,定是南辕北辙,终不达本。如果我们不时时刻刻反观己心,提高内心的清明觉知,则随时都会被诸尘欲境所感,从而引发贪、嗔、痴的生起。作为佛子,不反观己心,上不受人敬枉做人天师,悠悠晃晃,虚度人生,来生定披毛戴角还,思之可畏可悲……。

    学习此经,让我明白了如何待人,如何处事,不轻初学,反观自性本自清净具足,原来吾与众生无二无别,又何来你高我低?


{返回 福建佛学院·学僧园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此生无悔
下一篇:三界无安,犹如火宅 ——听安全知识讲座有感
 抉择(悟仪)
 生命的梵唱(印谷)
 笑红尘(文彬)
 假如(道运)
 寒假心得(昇皓)
 守则守己
 我想说(振铭)
 我的出家因缘(本孝)
 心态决定状态(昇皓)
 祈愿(安悟)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慈悲的灯光[栏目: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出三藏记集 6 阴持入经序[栏目:出三藏记集·白话文]
 不可思议的是行走於地面[栏目:行禅]
 我们心中所期待的东西,是不存在的[栏目:净界法师]
 佛教对「社会问题」的看法[栏目:当代问题座谈纪实]
 罔措斋对联[栏目:佛教楹联集]
 论诤地狱[栏目:印隆法师杂谈]
 什么叫做解脱?[栏目:圣严法师答疑]
 地藏经心地法门 第二十集[栏目:圣宇法师]
 唯愿化众生[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