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能「用」多少佛法?
 
{返回 法忍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529

能「用」多少佛法?

第304期明觉 文:法忍法师

  最近这几天,有弟子来问我:「师父,我都已经50岁了,距离往生不知还有没有20年,但是佛法这样博大精深,我能於余下的日子将佛法都一一认识吗?如果要一一先把《阿含经》认识,再来将方等经典一一了解,进而再读读般若经,然后就来看《法华经》、《楞严经》、《华严经》、《涅槃经》等等,我怕我真的赶不及『看』,更不要说完全『明白』!」我很真心、诚意的回答说:「其实,我们要知道,我们对佛法不是在乎要『认识』多少,而是能够『运用』多少!」

  我在英国念完博士毕业,便回香港开始执起教鞭,教的不只是大学本科生和硕士生,还有教授一些高等文凭课程,所以亦认识了一些对佛法有兴趣的成年学生(mature students)。这些学生来认识佛法,为的除了是认识佛教文化之外,据他们透露,他们很多都是希望在这个纷烦的社会之中可以觅得一些可舒缓烦恼、困扰的「良方」,好让他们自己可以活得自在。故此,我在第一年教书的时候,已经对这些学生提过:世学之中的儒家学说都重视「知行合一」,那么涵盖世间法和出世间的佛法更加重视「行解合一」,因此我们来认识佛教,具有正知正见后,我们便应该知道其实学佛不应要求自己读多少、认识多少佛学,我们应该是在认识佛法之后,看看自己能把所了解的佛法「运用」多少在生活和修行之上。

  只学不用的佛法?!

  佛弟子本来就是不应该「口便说空,行在有中」,但是偏偏有些佛弟子当学习、了解佛法一段时间之后,便渐渐忘了自己学佛是为了「离苦得乐」的初心。结果,他们终日都是埋头计较自己学了多少佛法,甚至只懂向同修们炫耀自己所学的佛法,而到真正遇上外境的挑战时(逆的境令他们起「贪、瞋、痴」烦恼,顺的境令他们起「贡高我慢」的烦恼),他们却不能从平日所学的佛法之中拿半点出来处理挑战和烦恼,反而令烦恼愈滋愈茂,令自己要苦恼地过人世间的生活,最终甚至是要赔上继续轮回或是堕三涂[1]受无量苦报的沉重代价!

  不要将佛法关在保险箱之内

  针对以上这个学习了佛法而不会善加运用的情况,我曾经打过一个「把佛法放在保险箱」的比喻来说明。记得小时候,我常常受妈妈的吩咐「陪」(其实可能是监督)爸爸去银行开保险箱,看看他有什么「藏品」,又看看他放什么进去或取什么出来。我一般都会完成任务,之后便会很好奇地四处看看其他一大早来开保险箱的老人家,看他们究竟会放些什么在保险箱。结果,他们一般都是打开箱子,把他们的珠宝饰品和金器等珍品一件一件拿出来把玩,然后就一件一件放回去,什么都没有拿走。现在,我看到上述的只计较「识得」多少佛法而不觉知要「用得」(懂得运用)的佛弟子,我都会想起我小时候看过的那些只看不用金银宝物的长者。那些只听闻、学习佛法而不能运用佛法於生活或修行上的人,就好像将佛法一直藏在保险箱,与其他同参道友碰面时才拿所学的佛法来向别人炫耀一番,终身都不会用那些珍贵的佛法,结果空获人身、枉闻佛法、空过此生。

  我写这篇文章,是很诚意的要跟我们现在的佛弟子分享:我们实在不应该只把佛法看成是用来欣赏的珍品,而不懂或不去运用它。这实在是太愚痴!这实在就是如入宝山空手回!

  共勉!

  [1]即地狱、饿鬼、畜生等三恶道。


{返回 法忍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慈悲父
下一篇:小业障?大业障?
 关闭诸恶长善苗—八关斋戒
 义工菩萨
 忆亲恩
 烧头炷香?
 大乘佛教的目标与实践
 学佛就是「性格上的培养」
 成佛之道—不可或缺的「菩提心」
 吃蔬果、植物不是「杀生」
 极乐净土vs. 兜率净土
 真正的「厌离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莫言——幸福在哪里?[栏目:名人说佛·名人佛缘]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第六十八天[栏目: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心灵锁钥 第三章:是天上飘浮的云朵还是连通大海的海眼(一)心真如门和心生灭门[栏目:冯学成居士]
 《赵州禅师语录》壁观卷中(241-260)[栏目:冯学成居士]
 果洛石经文化[栏目:尕藏加教授文集]
 万机休罢付痴憨,踪迹时容野鹿参;不脱麻衣拳作枕,几生梦在绿萝庵。[栏目:千江映月·星云说偈]
 十四、嘉义北岳殿地藏王菩萨灵感事迹[栏目:地藏菩萨灵感记]
 《佛子行三十七颂》偈诵[栏目: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