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 第二章 通达方便 三、通达方便之行持
 
{返回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63

  三、通达方便之行持

  (一)贯穿所有修法之方便

  1. 三殊胜法

  全知无垢光尊者云:“加行发心正行无所缘,后行回向殊胜所摄持,趋至解脱道之三关键。”如果善根以方便摄持,就称为加行发心殊胜;善根不被他缘毁坏,称为正行无缘殊胜;为令善根蒸蒸日上,结尾以回向摄持,即为结行回向殊胜。所有善行均需以此三殊胜摄持。

  (1)加行发心殊胜

  经云:“诸法依缘生,住于意乐上,何者发何愿,即得如是果。”修行者所修善法最终获得何种果报,完全取决于最初发心,故善根应以殊胜加行发心之方便摄持。

  发心总分为恶念发心、无记发心和善念发心。

  ① 恶念发心

  恶念发心分为“为得善愿而发心”和“拯救怖畏而发心”。前者仅仅为了追求身体健康、荣华富贵、名闻利养等世间福报,后者为了扭转生活逆境,遣除家庭、健康、事业等各方面的违缘。其根本在于我执,以及未认识到现世轮回之痛苦本性而贪执短暂的安乐。以如是发心即便行持善法,也已堕入偏道,充其量得到世间福报,非为解脱之因。故希求解脱者当断除恶念发心。

  反观自心:如果仅仅为孩子升学而念诵心咒,或为了遣除自己或家人的病痛而放生,或为了博得上师及道友的赞叹而供养财物等等,即使所修之法为大圆满法,亦难成解脱之因,故当断除如是恶念发心。

  ② 无记发心

  无记发心为毫无目的、盲目跟随他人行事,其根本为愚痴。华智仁波切称“此非为解脱之种子”。堪布昂琼云: “此虽非善念,但亦非恶念,若所修为正法,或许亦有少许功德。”此乃祖师大德从不同角度安立之见解。因此, 希求解脱之修行者必须将无记之发心转为善念发心。反观自心:如果仅仅随众拜谒导师、参加法会,如是虽为善法,然所获甚微。

  ③ 善念发心

  善念发心分为小士道、中士道和大士道发心。

  小士道发心:畏惧三恶道之痛苦,希求三善道之安乐。

  诚如颂云:“若贪轮回非出离。”由于修行者尚未生起从轮回中解脱之意愿,故无论所修何法均非出离轮回之因。

  如是发心,即使守持二百五十条别解脱戒,身着三法衣, 亦与凡夫同道,至多仅为具戒之人。以如是发心,即使修持光明大圆满直断与顿超,若积资净障,将转生色界十七天及无色界四空处;若未广行善法,未来只能转生诸如旱獭和马熊等冬眠之动物。正如萨迦班智达所云:“愚者修行大手印,多数趋向恶趣处。”

  有些外道将死后升天作为今生行善的目的,有者修善的目的是来世富甲天下,如是发心虽暂时可作为引导下根者趋入佛门之方便,然非解脱之因,故对于追求即生解脱者应当断绝此等发心。诚如《佛子行三十七颂》中曰:“三有乐如草尖露,乃是瞬间坏灭法,了知恒时无变法,希求解脱佛子行。”

  中士道发心:认识到轮回之自性犹如火坑,仅追求自己从轮回中解脱,获得声闻缘觉之寂灭果位而实修显密诸法。诚如经云:“若贪自利非发心。”反观自心:如果认识到轮回之苦而生起“为了临终无有恐惧,我要修行”的心念;或者面对末法时代顽劣、残忍的众生或行为,内心一声叹息:“众生太难度化了,还是我先解脱吧!”如是发心归根到底仍为寻求自我解脱的小乘之心,而非大乘佛种之菩提心。

  大士道发心:意愿一切有情远离苦因及苦果,获证圆满佛果,亦称广大意乐菩提心。诚如《现观庄严论》云: “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 菩提心分为胜义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

  胜义菩提心乃超越一切戏论、直指心之本性,圆满悟证悲空双运见解任运呈现之无缘大悲心。但初行者于行道途中,尚难以胜义菩提心行持,故应先发世俗菩提心为要。

  世俗菩提心分为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愿三界六趣一切众生获得圆满正等觉之果位,为愿菩提心;为令一切众生获得圆满正觉果位,而以实际行动修学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智慧等六度,为行菩提心。

  具体发心方法将在“入座前行”之“意要发菩提心”部分论述。

  以上恶念发心、无记发心、小士道和中士道发心皆以谋求私利为动机,非为成佛之因。故吾等修行者从即日起, 要将谋求自利的心态和行为看成怨敌、视为过患,心生厌恶。如同颂云:“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以天下众生之安乐为己任,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依三宝之大悲甘露,将众生置于暂时乃至究竟的安乐之地。如是以菩提心行持上师瑜伽等一切善法,从世俗菩提心入手, 逐步证悟胜义菩提心,方为即生解脱之殊胜方便。

  (2)正行无缘殊胜

  善根不被外缘毁坏,称为“正行无缘殊胜”。

  能够毁坏善根的外缘有四:

  ① 未为他利获得圆满佛果而回向,则仅仅享受一次安乐的果报即会穷尽。

  ② 回向之前心生嗔恨,四十劫所积累之布施、持戒等一切未如法回向的善根,均于一念嗔心中消尽!

  ③ 傲慢心。如若炫耀自己的善行,比如夸耀自己禅定达到多么高的境界、看到了什么殊胜的境相、具有什么神通等等,他人一旦听闻,此前修法善根即时消尽。

  ④ 后悔。倘若行持善法后心生后悔,善根亦会穷尽。

  假如修法时间过长或上供下施之财物超出预计等时,萌生后悔之心,即会耗尽善根。

  若欲令善根不被四种毁坏的因所穷尽,必须证悟基大中观、道大手印、果大圆满之见解。初学者很难一开始就达到正行无所缘,故应如寂天菩萨所说:“紧系念法柱, 已拴未失否?”如今行者于修行中往往存在如下过失:闻法、念诵、禅修时,随意起止,甚至间或应答世俗语;若遇琐事,起座即走;每遇烦恼,嗔念即起;锱铢善行,广为宣扬……如是种种皆为摧毁善根之因,应于日常修法中避免。

  (3)后行回向殊胜

  令善根与日俱增之结行乃回向殊胜。萨迦班智达于《大修行者涅莫之问答录》中曰:“回向乃将善因导向所欲求之果位;发愿乃获得圆满果位之渴求。”一切善根未被诸缘摧毁,即为清净之回向。《慧海请问经》中云:“水滴落入大海中,海未干涸其不尽,回向菩提善亦然,未获菩提其不尽。”如同一滴水汇入大海就永不会干涸,我等辛勤修行所得之善根功德,若如法回向,则日日增长,令我等渐渐证得圆满佛果;若未及时回向,易被各种恶念染污而摧毁无余,徒劳辛苦。

  回向分为有毒回向和无毒回向。

  有毒回向:因实执三轮(回向之境、回向之功德和回向者),未能于轮回中解脱,此为“有毒回向”。未依三殊胜(善念发心、无缘正行、无毒回向)摄持之一切善根皆为“有漏功德”,其异熟果仅为人天福报,非为解脱之因,当福报穷尽时,仍堕恶趣。故欲求解脱之行者,为避免此等有漏功德,应以三殊胜法摄持一切善行,使点滴善法亦汇入诸佛菩萨之功德海中,无漏形成解脱之因。

  无毒回向包括真实回向和随顺回向。

  真正的三轮清净回向为真实回向,如《般若摄颂》中云:“无分别智行诸事。”然于圆满证得显空无别、无缘慈悲菩提心前,初行者难以奉行真实回向,故应以随顺回向为要。

  随顺回向的方法及要点为:

  ① 我等往昔、现在、未来所积善法,及诸佛菩萨无漏善法、一切有情有漏善法聚集一起,为一切有情远离三界轮回的苦因及苦果,速证佛果,故十方三世诸佛菩萨、历代传承祖师和大恩根本上师如何回向,我即如是回向,如《普贤行愿品》中普贤菩萨之回向:“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

  ② 能依文明观者,随文做观;不能明观者,先观想、后念诵回向文。

  总之,大乘显密的一切实修法均依三殊胜而圆满佛果。

  诚如龙树菩萨曰:“圆满福慧资,福慧所出生,二身愿获得。”三殊胜是二种资粮或二谛的归纳。加行发心殊胜与结行回向殊胜是有现福德资粮,正行无缘殊胜是无现智慧资粮。有现智慧资粮作为近取因,无现智慧资粮作为俱有缘,获得佛陀色身;无现福德资粮作为近取因,有现福德资粮作为俱有缘,获得佛陀法身。净化基二障、圆满道二资、获得果二身,就需要三殊胜,故三殊胜是显密共同所观修的法。

  2. 祈祷上师

  万法都归摄于修持上师瑜伽一法中,此一法摄尽了一切法。如法供养上师,即供养了一切;如理承事上师,即承事了一切;至诚祈祷上师,即祈祷了一切;与上师真实相应,即相应了一切。无论前行还是正行,无论座上还是座下,祈祷上师都是不可缺少的方便。

  (1)为何祈祷上师

  ① 轮回水火之中,唯有大恩上师才能救度我们如今吾等累积无量劫善法功德、持戒、发愿,方得到如此珍贵的暇满人身。然而,诚如圣天菩萨云:“死缘极众多,生缘极稀少,彼亦成死缘。”无论贪执声色而被诱惑,贪爱饮食或药物相克,还是遭遇怨敌、匪盗、猛兽乃至四百四十种疾病等诸多恶缘,生命如水泡般随时可能消殒。如龙树菩萨于《亲友书》中云:“寿命多害即无常, 犹如水泡为风吹,呼气吸气沉睡间,能得觉醒极稀奇!” 无常到来之时,若宿世作恶多端,死后受业力牵引直堕恶趣苦不堪言;若尚未证悟圣道,纵因往昔善业而投生善道,短暂安乐刹那幻灭。如是上至三有之顶下至无间地狱,轮回之苦恒常围绕,然能够救我等于轮回水火之中者唯有大恩上师。故吾等当如沉溺、挣扎于大海中命垂一线的求生者般,一心挚诚祈祷上师赐予共与不共之加持,泣血呼唤上师救护自他一切众生脱离轮回苦海。

  ② 希求世、出世间之悉地,皆以祈祷上师最为殊胜如前所述,上师乃一切诸佛菩萨之总集,具备智(遍知之智慧)、悲(无缘之大悲)、力(救度众生之力量), 且上师与自己宿缘深厚,恩德超胜诸佛菩萨。祈祷上师加持不仅能够增上世间福报,度过暂时难关,更能遣除吾等行道中的违缘,增上修法顺缘,于心相续中生起证悟之功德,直至成就佛果。至尊果仓巴云:“祈祷上师胜利者, 常与上师心相应,现前不共之证悟,觉受辗转不断生,三宝大悲恒护念,所欲皆可任运成。”甲瓦用滚尊者曰: “相续不断猛祈祷,加持融入于心间,凡识自然当消失, 实执自行亦息灭,空慧心中自然现,俱生证悟之境界,如同掌中置宝般,现量赤裸识本面。”

  无论希求世、出世间之悉地,皆以祈祷上师最为殊胜。

  昔日在潘波勇的地方,有人着了魔,当时康隆巴格西被请去驱魔。起初,格西修慈悲心、念诵忿怒本尊咒等,做了各种法事都未见效。后来,格西祈祷自己的上师仲敦巴尊者,立刻遣除魔障。仲敦巴尊者亦感慨地说:“与祈祷其他本尊相比,如果祈祷阿底峡尊者,很快能获得加持,对此我本人深有体会。”

  ③ 祈祷上师超胜祈祷本尊

  如同供养上师的功德超过供养诸佛,赞叹、祈祷上师的功德也胜过赞叹、祈祷诸佛。《誓言庄严续》云:“念咒修法千万遍,不如祈师一遍胜。”

  有人怀疑:“本尊具有无与伦比的功德和加持,为何祈祷观修上师胜过祈祷观修本尊呢?”因为上师乃三宝三根本之总集,祈祷上师就是在修持本尊。对心相续不清净的众生来说,还不能现见本尊,只有经过长久修习现见本尊后,才能被本尊摄受,亲自赐予灌顶、传法等;然而上师就在我们眼前,直接为我们灌顶、传法,逐步引导我们, 所以修上师瑜伽更为殊胜。

  总之,如同通过祈祷如意宝,今生所求都会任运成就般,猛力祈祷自己的根本上师,一切世、出世间的圆满功德都会无勤任运地现前。那若巴尊者说:“犹如顶宝般祈祷,由此将成就一切圆满。”《普贤上师言教》中说: “仅以祈祷上师便可无勤获得一切所求悉地,犹如如意宝一般。”

  (2)何谓祈祷上师

  以虔诚恭敬信心祈求上师赐予世、出世间一切悉地,即为祈祷上师。祈祷之因是敬信,祈祷之对境是根本上师, 祈祷句为成就者所造具加持之祈祷文,祈祷义是自己之根本所求。了知如是意趣极为重要,若能如理造行,修法会从根本处入手,以获得传承上师殊胜之意传加持为目标而行持一切善法。

  (3)如何祈祷上师

  吾等最根本的意乐乃成就与上师无二之佛果,真实利益自他一切有情。唯依上师之加持,方可成就如是果位。故时时祈祷“生生世世不离师,恒时享用胜法乐,圆满地道功德已,唯愿速得金刚持”非常重要!此乃祈祷上师最根本的内容,坚信上师加持遍虚空、尽法界,何处呼唤何处应。只要以挚诚虔敬之心呼唤、祈祷上师,就会迅速、直接获得不可思议之加持。

  如是挚诚祈祷,常得上师摄受,甚至梦中也能获得上师之加持,直至成就与上师无二之果位。诚如麦彭仁波切于《上师供》中云:“甚至游历沉睡梦境中,师尊殊胜加持亦显现,永不分离慈悲而摄受,祈愿永恒怙主汝生喜。” 修持上师瑜伽,上座之后可以选用《显密甘露心滴念诵集》中的祈祷文:

  龙萨前行祈祷文

  三世诸佛之本体大宝上师知 !

  祈请加持吾之自相续 !

  祈请加持自心行于法 !

  祈请加持法行于正道 !

  祈请加持消尽行道惑 !

  祈请加持幻化显智慧 !

  修成熟口诀法的祈祷文

  愿充满虚空之际有情父母,证得原始怙主之界,

  是故吾乃修持深奥之道。(一遍)

  三世诸佛之本体大宝上师知 !

  加持吾之意识获得成熟解脱 !

  加持自心证得殊胜甚深之见 !

  加持即生圆满光明大圆满之胜道!(三遍)

  金刚上师持明尊, 三界轮回唯一亲。

  无依众生之怙主, 引导次第解脱道。

  断除无明之明灯, 迷惑吾等敬皈依。

  泥泞轮回大海中, 迷乱无依垂救护。

  燥热三毒之火焰, 自然沐浴得解脱。

  无明迷乱之缚染, 实执身口意三门。

  自显光明本性中, 愿获无余涅槃位。

  (以上诵毕,修持成熟口诀法者可以进入正行。)

  具德根本上师如意宝, 住吾梵顶莲花蕊垫上,大慈大悲恩重摄受我, 祈请赐予三门得成就。

  无明驱使五毒缚自他, 依此而造种种罪恶业,彼现恶果恒常漂六道, 祈请上师救度轮回渊。

  普遍虚空轮回诸众生, 祈愿吾成引导胜道师,如是无勤获此大宝藏, 祈请上师赐予得加持。

  证得本基空性妙力中, 红身瑜伽圣母之梵顶,金刚持明善逝总集尊, 其与莲花颅鬘力无别。

  珍宝曼茶普贤大供云, 具足无量有寂之富裕,供奉圆满福德之刹土, 愿诸众生趋入解脱道。

  生生世世所造诸罪堕, 一切违犯上师足前忏,利众有情永转妙*轮, 祈无涅槃恒住金刚座。

  诸佛总集上师大宝尊, 赐予加持悉地如意宝,三门挚诚猛力作祈请, 祈请速疾赐予胜加持。

  全知慧眼广垠无边际, 祈授经续窍诀胜灌顶,广行利他事业之上师, 祈请获得成熟解脱法。

  身依身要语依语要法, 意要呈现觉性金刚链,祈愿不离本性之法界, 具足功德上师所行相。

  纵一刹那亦不生邪见, 所行皆视正法作恭敬,祈请上师加持心相续, 如是具信猛力作祈祷。

  生生世世愿遇清净师, 不离殊胜妙法恒受用,五道十地功德胜圆满, 祈请速得金刚持果位。

  回向时的祈祷文

  祈愿世代摄受颂

  南无格日贝!三宝三根本众护法神, 吾等三门挚诚作祈祷,此生乃至生生世世代, 愿能生于怙主上师前。

  如来甚深三藏之法宝, 闻思修而增长诸功德,无误引导取舍善知识, 愿能依彼趣入解脱道。

  依于一切佛子之善法, 救度无边有情之怙主,宣说清净妙道善知识, 愿能值遇依止令师喜。

  密咒金刚乘之深密道, 修持成熟解脱吾自续,实相窍诀如理作宣演, 愿能依止具相胜怙师。

  密宗之密极密无上法, 三传密意修持之究竟,甚深加持无谬作修习, 愿能值遇具德阿阇黎。

  无欺三宝殊胜谛实力, 因果不昧甚深加持力,吾等意乐清净之妙力, 祈愿速得此等一切愿。

  (二)座上方便

  上师瑜伽修法之方便贯穿前行、正行、结行,涵盖座上方便及座下护持,其中座上方便又分为前行之前行、入座前行、共同外前行、念诵仪轨及回向等方便。

  1. 前行之前行

  (1)选择修行的清净地处

  修行首先应寻找一个寂静之处,因为在前行当中讲解初次修法要具备三清净——地处清净、身清净和心清净。

  独自一人打坐比较合适,因为两个人会相互影响,心很难静下来。我看到汉地有些人的家里有个小小的房间称为佛堂,平常在佛堂打坐;如果家里没有适合打坐的佛堂,只要是没有他人干扰的地方如卧室、客厅都可以打坐;天气很热的时候,在阳台上打坐都可以。总之地处必须清净,无他人干扰。

  (2)合理安排修行时间

  一般来说,清晨起来打坐是最好的。早起打坐在《如意宝藏——上师瑜伽之圆满引导》中提到过三个原因:身心堪能,无他缘干扰,具殊胜加持之“光明时”。除此之外,在家居士早起修行更能体现善巧方便。如今汉地并非全民信仰佛教,可能家里很多人不信仰佛教。如果将打坐时间安排在日间家人正常起居的时间,你因为坐前立誓而暂时断绝与家人的交往,日久天长,家人难免心生烦恼,并且担心你弃离正常家庭生活和工作,进而阻碍你修行,反招致修法违缘及障碍。所以要善巧一些,不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烦恼。

  (3)入座前准备

  修行是一门真正的苦行。往昔历代高僧大德精进修法,也并非如我们想象般,仅仅依靠一种正念就能调伏自己的内心。诚然,禅定中以诸多方便护持正念不可或缺,但有时必须辅以一些善巧外缘。

  ① 下午和晚上应进少量清淡饮食或者不进食

  喇嘛仁波切从小时候起一直过午不食。往昔我曾经问过上师喇嘛仁波切:“您现在身体虽然非常好,但毕竟已经高龄,为什么不考虑下午也进食一点?您这么做完全是为了守持别解脱戒而过午不食吗?”上师说:“从某种角度而言,我们作为出家人,尤其是一位导师,应该作为他人的榜样,所以自己必须做得很好;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过午不食完全是为了避免次日早起昏沉。因为晚上如果进食太多,就会招致次日早起昏沉的违缘。”因此晚上少吃点,甚至不吃饭,有利于次日晨起修法。

  ② 坐垫、衣着等

  打坐时可用衣被适当覆盖腰部以下身体,特别是膝盖, 应适度保暖(过暖则易昏沉,过寒则不利身体健康),主要根据自己昏沉、掉举的沉重程度来定夺。如果昏沉太沉重,坐垫则不宜太软,身上盖的衣服也不要太舒服。冬天天气寒冷,如果担心着凉感冒,衣服可以稍微多穿一点, 但也不要过于暖和,否则容易招致昏沉。

  准备坐垫:如果难以在平地以七支坐法做到不松不紧状态,如膝盖不能平贴于地,可用坐垫将臀部稍微垫高, 以膝盖着地舒适为度。对于年长或者肢体比较僵硬之修行者,若散盘仍难以稳固,可在膝下适当垫一个小垫,以便身体端直。如是方便,修行易入不松不紧之状态。尤其打坐期间身体要端直,不要倚靠等等,这些方便很重要。

  囊加活佛的父亲——翁知青美多吉尊者闭关时,从河边找了些圆圆的石头平铺起来,上面再放一点点草,然后坐在上面打坐,依靠这种方式断绝昏沉。龙萨娘波尊者是一位瑜伽士,为了防止昏沉,打坐时把头发吊到一棵树干上,稍有昏沉,头一低,就被头发牵扯而清醒,白天晚上都一直这样修行。以前很多高僧大德在修行过程中,坐在一根粗木棍上打坐,稍不注意就会从上面摔下来,依靠种种方便对治昏沉。

  无垢光尊者曾言:“初始修法即丰衣足食,如何能修好法?”往昔历代高僧大德都是通过苦行而成办解脱的,所以作为后一代弟子,也应该追随祖师先贤的足迹而苦行。

  我初次修习佛法期间,物质条件非常匮乏,曾经跟狗一起吃过两个月的饭,穿着就更不用谈了。在这种看似恶劣的环境下,我内心的精进、信心和出离心等,不需要特别观想就非常深刻。后来吃穿条件稍好一点的时候,昏沉来了,掉举散乱也来了。

  ③ 入座前处理琐事

  为了摒除外缘干扰,顺利圆满禅修,入座前尚需处理好一切琐事,如:喝水、如厕、擤鼻涕、关闭手机,交待家人:如果座间有来访电话,暂时不接听;如有紧急事务, 则先迅速处理完毕等。如果感到身体有些僵硬,可以适当以礼拜等方式活动肢体再入座;若觉昏沉严重,可用冷水洗脸等方法令自己清醒后入座。

  (4)立誓

  打坐之前把诸佛菩萨和根本上师观想在自己的对面,首先立第一个誓:“我要修一个小时或两个小时,在此期间无论谁、纵然是大恩大德的父亲来到,我也绝不中断入座而随着迷乱所转。”为了稳固第一个誓言,接着还需立第二个誓言:“纵遇命难,我也不舍弃第一条誓言。”这样令第一个誓言更为坚固。若没有第二条誓言,第一条誓言并不稳固。

  立誓的目的是为了遣除人与非人的一切违缘。很多修行者都说在修行的时候有很多违缘和障碍,为了遣除一切违缘和障碍,修行之前要立这两个誓言。如是行持相当于修生起次第之时,把自己所住的地方观想成智慧火或金刚铠甲等等,不让一切外缘侵犯自己的修行。

  总之,入座前行就是通过选择修行地处、修行时间和立誓等方便排除他缘干扰,在护持自己与他人信心的同时, 不失毁自己的修行誓言,为修行创造顺缘。

  2. 入座前行

  入座前行支分为三:身要七支坐法、语要排九节风与意要发菩提心。

  (1)身要七支坐法

  ① 身要七支坐法之重要性

  大圆满无上窍诀法殊胜方便之关要乃“三不动摇”修法,即身不动摇稳如大山、五根不动摇清如大海和意识不动摇净如虚空。前二者均于身要七支坐法中圆满。颂曰:“身不动则脉不动,脉不动则气调顺,气调顺则心安稳。”故身要七支坐法非常重要,若未如理造行,则无法调伏自心,故应细致把握每一个修行关要,逐一做到圆满。

  ② 身要七支坐法之要点

  身要七支坐法要点包括:双足跏趺坐(足支);双手定印或休息印(手支);身体端直如箭(头支、肩胛支、腰脊支);舌抵上腭(舌支);眼睛自然平视(眼支)。

  第一、双足跏趺坐

  若能双盘,身体自然端直;如若不能,只要做到不紧不松,单盘、散盘都可以。

  有人说双盘的功德比单盘和散盘更高,其实双盘只是让身体自然直起来,七支坐法不需要很大改造,会成为非常自然的行为,而单盘和散盘要让身体直起来,还需要逐渐形成一个好的习惯,否则散盘的时候身体很容易弯下去。

  两者的区别主要在此,所以单盘、散盘都可以禅修。

  有些老年人由于四大衰弱的缘故,打坐期间无法做到标准坐姿,即便能做到,可能时间也很短暂。但不要紧,能坐的时候尽量坐,不能坐的时候把腿伸开打坐,甚至坐在沙发上打坐都可以,目的是让心静下来。就像我们在积累资粮的时候,完全没有一点点资粮者,即便供养沙子或石块,也能积累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但若具足福报者,由于吝啬而供养石头或一般的东西,则永远无法积累功德。

  如同这个道理般,开许可以不标准坐姿打坐,只是针对腿脚实在不方便而不能以七支坐法修行者,绝不是对懒惰、懈怠、怕吃苦者的开许。

  第二、双手定印或休息印

  定印: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双手大拇指轻触,置于脐

  下。定印位置要适宜,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手抬太高会导致双脚发麻,身体不舒适;太低也不合适,置于脐下最好。休息印:双手自然置于双膝。定印或休息印都可以。

  汉地有男众、女众结定印姿势不同的说法,如男众左手在上,女众右手在上。但这种说法在教言当中并无记载,因此我们在打坐时按照以上的教言行持即可。

  第三、身体端直如箭

  初行者在开始修学打坐期间应该尽量做到身体端直,稍许紧张,并逐渐趋向于自然。如果开始打坐时身体不端直而追求“自然”,打坐期间会越来越松,很难达到七支坐法的标准。所以初始打坐期间身体应该稍微挺直一些,形成良好的习惯,并从稍紧开始逐渐趋向于自然。但对于已经修到一定程度的弟子而言,应该学会越来越自然。

  第四、舌抵上腭

  开始打坐时应该舌抵上腭,其中具有很深的教理。但当进入禅定之中,即便舌已经放下,也不需要起心动念观察或重新舌抵上腭。

  第五、眼睛自然平视

  双眼睁开,自然平视前方。

  三不动摇修法中“五根不动摇清如大海”主要讲解眼根。眼睛必须睁开,睁眼既不太大也不太小,如平常视物般,普遍广阔地看着外面的一切境,不专注在某一个境之上。

  眼睛若睁得太大,很容易疲劳、流泪;若睁得太小,则易落入昏沉。很多人说打坐期间眼睛睁开不大舒服,但反观我们日常一切行做都没有闭眼,为什么没有不舒服的感觉呢?就是因为眼睛没有过于专注在某一个境上,看得非常自然,所以眼睛不疲劳。打坐时由于眼睛完全专注在某一个境之上,因此不到几分钟时间,眼睛就会疲劳、发胀甚至流泪。这些都是没有做到自然所致。

  如今汉地信众有闭眼打坐的习惯,但是我们现前修学必须睁开眼睛,面对现实而调伏一切,而不是逃避现实。

  我们总不能在临终或危急时刻,先把眼睛闭上再开始安住吧?谁知道那时有没有等你闭上眼睛的时间呢?所以,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面对现实,睁开眼睛修行。但是刚开始修学的弟子,由于以前形成闭眼打坐的习惯,所以一睁开眼睛就觉得很难把心静下来。其实当你觉察到很难把心静下来的时候,心已经开始静下来了。前面通过闭眼达到的“心静下来”,只是外缘暂时无法束缚内心而趋向于一种迷蒙状态。由于宿世的习气,眼睛一闭上,五根就开始内收,时间不长就会进入睡眠之中。所以打坐期间,必须睁开双眼,自然平视前方。

  ③ 身要七支坐法如量之标准

  身要七支坐法如量之标准是身体达到轻安的状态。有者在禅修时感到身体仿佛不存在了,这是身体达到轻安状态的表现。

  ④ 身要七支坐法中常见过失

  毗卢七支坐法分为解脱七支坐法和方便七支坐法,两者最主要区别在于是否自然。方便七支坐法强调必须符合一定的坐姿标准,于方便中成办解脱,乃生圆次第以下之修行坐式;而解脱七支坐法(即上师瑜伽修法中的身要七支坐法)则遵循自然,于自然中成办解脱,乃自宗大圆满无上窍诀法之修法坐式,亦为即生成办解脱之殊胜方便。身要七支坐法若未如理如法做到自然,则会有如下过患。

  第一、身体坐式不自然

  自然是身体不太紧也不太松的状态,需要在实修中不断摸索和体会,而不是打坐一两次就能做到。身体坐式若过于太紧,会产生胸闷、背部不适等现象,且易起现众多妄念。由于身体不适、妄念沉重,修行者逐渐会对打坐心生畏惧而成为修行的障碍。若身体坐式过于太松,则易起现不清明和昏睡状态,难以赤裸出世间禅定。如今有些弟子常常上座伊始就想睡觉,多数是身体姿势过于松缓所致, 这时必须提起正念,调整坐姿,使身体稍许紧一点。

  第二、五根不自然

  修行过程中五根既不内收,也不外散,就是自然。若做不到自然,无论堕入哪一边,都会出现过患。

  比如,有些弟子修行偏向于内收,身体倚靠,眼睛闭上或者睁得很小,打坐几乎就是打瞌睡。还有些弟子偏向于外散,一上座就观待外面的境,尤其是对外在形象太执著的弟子,打坐的时候,一直都在期待、寻找外面的五彩光、圆空光、金刚链等。有时候不知不觉突然出现蓝色的光,心中的快乐难以抑制;若什么显现都没有,就莫名沮丧。需知,显现尚应分为邪魔加持之相、无明贤脉之相、业风飘动之相和觉性妙力之相。过于外散而呈现之相,都不是清净之相。只有执受本体之显现,才是清净之相—— 觉性妙力之相。而执受这样的见解者,绝不会被外在的显现所束缚。

  此外,五根不自然是神通、神变不能呈现之最大障碍。往昔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如意宝喇嘛仁波切曾说:“如今亚青寺很多弟子见解已经很高,但是神通与神变的呈现并不理想。就像太阳已经呈现,但光芒却很稀少,两者之间不是很吻合。”后来上师让我去查阅《七宝藏》之《胜乘宝藏论》,其中讲解“五根若不自然,神通、神变无法呈现”。由此断定,神通、神变不能呈现的最大障碍就是“五根不自然”。比如平常打坐的时候,未依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而身体倚靠、闭眼等,都会导致神通、神变很难呈现。当然,见解不稳固或没有赤裸,也不能呈现神通、神变,但主要还是五根不自然所致。虽然我们修学禅定的目的,不是为了神通、神变而是为了成办解脱,但是成办解脱的同时必然呈现神通、神变的功德。要呈现这样的功德,必须遵照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绝不能自己想怎么行持就怎么行持。

  (2)语要排九节风

  ① 语要排九节风的重要性

  有些修行者虽然修行,但易起现众多散乱或昏沉,且心随念不能安住,此乃不具前行身要、气要之方便所致,故修法之前以身要、气要而调整,目的就在于此。

  气要排九节风,如同我们平常煮饭前刷洗脏锅般。若不刷锅而直接煮饭,即便用最好的米、最恰当的水、米比例、最合适的煮饭时间,煮出来的饭依然不会有好味道。

  如同此理,若于修法之前不清净无始以来至今所造作的一切罪业,而在此罪业中修持正行,就会出现沉重的昏沉、散乱而无法静下心来。因此为了我们在修行正行时更加顺利,必须先清净无始以来的一切罪业,以身要、尤其是气要调伏。修法前如法排气,可以遣除粗大的烦恼,形成修行正行之法器,并于修行中自心容易安住。

  ② 语要排九节风之要点

  语要排九节风的要点在于手势(金刚拳、金刚杵)、排气(初缓、中快、后缓如小麦形状)以及排气时的观想。

  具体如下:

  步骤一:按照宁提派的传承,首先左手大拇指压住无名指根形成金刚拳,置于左大腿动脉之上。

  原理:依生圆次第讲解,大腿动脉至无名指根之间是飘动一切业风之脉,用大拇指及金刚拳压制此脉,为止息业风飘动而进入寂止创造顺缘。

  步骤二:右手结印成三股金刚杵,以中指抵住右鼻孔,从左鼻孔以先缓、中快、后缓的方式排气三次,所排之气如小麦形状(两头细中间粗),观无始以来至今嗔心所造一切罪业及病魔,如灰白色之垢气排出而获得清净。

  原理:左侧聚集的是白色的精脉,精脉中飘动的是嗔心,所以将嗔心所造一切罪业和病魔观想为灰白色的风而排出体外。

  嗔心所造的一切罪业,指以嗔恨为发心而造作的杀生、妄语、偷盗等罪业,并由此而导致疾病、障碍等。故于修法时,应认真观想,清净罪业。

  步骤三:右手结金刚拳,置于右大腿动脉之上;左手结三股金刚杵,以中指抵住左鼻孔从右鼻孔排气三次,观无始以来由贪心所造一切罪业及病魔如暗红色的风排出而获得清净。

  原理:之所以将贪心所造一切罪业观想为暗红色,是因为右侧血脉为红色,飘动的是贪心。

  步骤四:两手结金刚拳置于左右大腿动脉之上,两鼻孔同时排气三次,观无始以来由痴心所造一切罪业及病魔如烟渍般的黑色垢气而排出,并获得清净。

  我们每次打坐之前都必须如法排除九节风。虽然有些教言讲解排三节风(左边、右边、两边同时各排一次),但是按照自宗历代传承祖师的传统修法,平常都以排除九节风为重点。

  (3)意要发菩提心

  ① 发菩提心之重要性

  殊胜菩提心总摄八万四千法门之精华。菩提心的功德利益如颂云:“若有成佛彼足矣,若无成佛无计施,成佛无误之种子,胜菩提心愿生起。”弥勒菩萨亦曰:“阻塞恶趣道,显示善趣道,引至无老死,顶礼菩提心。” 自心如来藏之功德为因,菩提心为缘,因缘和合方为成佛之种子。如无菩提心,凭借任何途径均不能获证佛果。

  若具足菩提心,善根与日俱增,恶业如劫末火焚烧草堆般一扫而光,能从根本上铲除业及烦恼障。故当恒时忆念菩提心的功德,所行一切善法皆以令自他成佛而发心、回向,乃修行上师瑜伽之殊胜方便。故我等当念念思维追逐自利之过失和珍宝菩提心之功德。诚如寂天菩萨云:“何须更繁叙?凡愚求自利,牟尼唯利他,且观此二别。”释迦牟尼佛一心利众,结果证得了圆满佛果;而凡夫无始以来一直谋求利己,至今于轮回中饱受诸苦。故自利之心行乃一切痛苦的根源,会阻碍暂时佛子菩萨地的功德及究竟遍知佛果于心相续中呈现,是真正的魔障。欲彻底断除如是魔障,唯有修行自他平等、自他交换和自轻他重,生起不退转之珍宝菩提心。

  ② 意要发菩提心之要点

  菩提心分为胜义菩提心与世俗菩提心。胜义菩提心乃真实见解之悲空双运,此时,执受本体的同时妙力即为慈悲心,这种无缘慈悲心与本体一如,即悲空无二,此中已圆融菩提心的两层含义——慈悲缘众生和智慧缘大觉。执受本体就是诸佛菩萨的坛城,因此不需把众生度化到某个实有的地点,在自然状态中如是呈现见解而安住,就是胜义菩提心。但对于初次开始修学佛法者,以及禅定见解还没有稳定、仅处于了知和觉受阶段者,无法奉行胜义菩提心,应以世俗菩提心修行为妙。

  修行世俗菩提心时,首先要认识到遍虚空之际,遍布有情;有情周遍之处,充满业感痛苦,而此等充满业感痛苦之有情无始时来曾无数次做过自己的父母,诚如龙树菩萨云:“地土抟成枣核丸,其量不及为母数。”故对于大多数次第根机行者而言,以知母、念恩、报恩为菩提心之所依,逐步成办菩提心。

  寂天菩萨云:“菩提心妙宝,未生令生起,已生勿退失,日日而增上。”所谓的“菩提心妙宝”指的是:希望一切有情获得佛果的心愿;“未生令生起”的方法就是修四无量心;“已生勿退失,日日而增上”的方便即发起殊胜菩提心及其学处。故生起菩提心的方法,包括修四无量心、发殊胜菩提心和受持愿行菩提心学处三个步骤。

  第一、修四无量心

  四无量心指慈(愿众生具足乐因及乐果)、悲(愿众生远离苦因及苦果)、喜(愿众生不离安乐)、舍(愿众生远离贪嗔)之四无量心,此乃断除自私的利己之心、生起广大菩提心之方便。四无量心分为有缘无量心与无缘无量心。

  修无缘无量心时,初学者以如梦如幻等幻化八喻修炼内心,证悟者以“无分别智行诸事”入定,修行其妙力慈悲心等。

  依照窍诀修法,应从舍无量心开始入座依次修“舍心与舍等持、慈心与慈等持、悲心与悲等持、喜心与喜等持”。否则若无舍无量心,一切修法则成四梵住。

  座下,针对对境以四相联的方式护持。如面对具贪嗔之心的有情,以四相联护持舍心。

  第一与发愿相联:愿他们恒时远离贪嗔之心。

  第二与希求心相联:如果他们能远离贪嗔之心该多好啊!第三与立誓相联:我一定要使他们远离贪嗔之心! 第四与祈祷相联:为实现以上愿望而虔诚祈祷三宝。

  如是反反复复观修。 

  第二、发殊胜菩提心

  广大意乐菩提心具二种要义:慈悲缘众生和智慧缘大觉。慈悲缘众生为:愿一切众生远离苦因及苦果;智慧缘大觉为愿众生获证圆满佛果。若仅具为了利益众生之慈悲,但未意愿将其安置于佛地,仅为相似之慈悲;若仅愿求证佛果,但未具对众生之慈悲,则无有实义,二者任一均非圆满之菩提心。如是失坏其中任何一条——舍弃有情或舍弃遍知佛果,则已犯了根本堕罪,故行者尤当谨慎。

  舍弃有情:例如内心对加害自己或亲眷的怨敌生起嗔恨心并且发愿舍弃他、不救度他成佛,归根结底乃自私自利及嗔心所致。如是舍弃一位有情等同舍弃一切有情,即违犯了根本堕罪。

  舍弃遍知佛果:行道过程中,初行者会因为畏惧魔障而心生退缩:“唉!我实在修不到如此大的成就,还不如希求声闻缘觉、阿罗汉果位呢!”如是舍弃遍知佛果的利己心念一旦生起,则一并失毁显宗的别解脱戒和菩萨戒。

  真正的胜义菩提心,必须借助三殊胜修行的力量才能生起。初学者于行道途中尚不能以胜义菩提心行持,需依仪轨发世俗菩提心,如在上师面前(或者自己在皈依境前) 受菩萨戒。为防止菩提心退失且使菩提心日益增上,应反反复复受菩萨戒。

  正式发心

  于自己前方的虚空中观想诸佛菩萨、传承上师以及护法圣众作为自己发心的见证人,并思维:遍虚空界一切有情无一未曾做过自己的母亲,予我生身、赐命、施财、教授世间知识等恩德及出世间珍宝人身。如今深恩母亲茫然不知取舍善恶之道,求乐反造苦因而辗转轮回,漂泊无依, 饱受诸苦……我如今蒙师摄受,知晓安乐之途,面对深恩母亲,何忍袖手旁观而希求一人解脱,故当发殊胜菩提心,誓愿追随诸佛菩萨之广大心行,为芸芸众生皆获解脱而精进修行,并念诵发心偈:

  藏文音译 汉文

  吙 吙

  那凑囊瓦切得怎瑞记 种种显现水月幻化纹

  扣瓦乐革杰德恰波昼 相续漂泊轮回众有情

  让热怄萨扬色鄂瘦谢 为于自证光明界休息

  擦美月叶昂内塞吉斗 以四无量境界而发心

  最后对一切圣众满怀虔诚的恭敬之心而观想:所有圣尊从边缘依次化光而融入中央三宝总集的上师中,上师也化光融入自身,依靠这种外缘令自相续了然生起皈依境尊众心相续中的胜义菩提心;再念诵发愿偈:“胜宝菩提心, 未生令生起,已生令不退,愿其日增上。”并且如法回向。

  第三、愿行菩提心之学处

  虽然母亲希求哪怕片刻的闲适乃至恒久的安乐,却不知奉行快乐之因——善业和正道,亦无缘听受善知识讲解的真正解脱痛苦之教言。尽管她不想遭受哪怕微如火星般点滴之苦,但却因无明而造作痛苦之因,所想、所行与究竟安乐背道而驰。她孤苦无助,漂泊无依,如荒野中流浪之盲人,面对危机四伏之未来茫然无知、不知所措……故吾等需生起猛力慈悲心,一定要令她及现世眷属乃至生生世世之父母远离一切苦因及苦果,永离轮回获得究竟解脱而发心,为此挚诚祈祷上师三宝。此乃愿菩提心。

  愿菩提心学处

  愿菩提心之学处分三:修自他平等菩提心;修自他交换菩提心;修自轻他重菩提心。以上学处均需要从现世母亲、亲眷、怨敌,逐步推及一切有情而次第观修。

  行菩提心学处如是于我具生养大恩之父母,现今因无明遮障造下无边罪业而沉溺轮回苦海,即便获少许暂时安乐仍纵得终失。

  为安置其于无上安乐佛果,故我等皈依三宝,行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智慧等六度万行,此乃行菩提心。

  (四无量心、菩提心的具体观修方法以及愿、行菩提心学处,请详阅堪布昂琼著述之《前行备忘录》,在此不复赘述。)

  3. 共同外前行

  所谓前行,如同种地之前翻地松土,能令庄稼正常生长,行持正法之前,也需以共同前行净化相续,调柔自心;皈依等不共前行就如同种植庄稼及打捶庄稼一般;享用庄稼则相当于正行引导。

  龙萨前行祈祷文开篇为:

  三世诸佛之本体大宝上师知 !

  祈请加持吾之自相续 !

  祈请加持自心行于法 !

  祈请加持法行于正道 !

  祈请加持消尽行道惑 !

  祈请加持幻化显智慧 !

  其中,“心行于法”指四个共同外前行,“法行于正道”指皈依等不共同内前行。可见前行对于成熟殊胜妙法之法器具有重要意义。

  共同外前行是引导众生趣入善法之门。依无垢光尊者教言,依靠暇满难得与寿命无常对谋求现世心生厌离,依靠轮回过患与业因果对谋求后世轮回的心行产生厌恶,间接厌恶谋求自私自利的心行,进而产生利他菩提心。当我们懈怠、拖延、放逸时,说明共同外前行尚未纳入自心, 仍需修持;何时前行要义与自心水乳交融,并落实到行为上,方不需刻意修持前行。诚如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如意宝喇嘛仁波切所说:“暇满难得、寿命无常、业之因果、轮回过患乃整个修法之基础,历代成就者均依观想共同外前行而精进修行,才得以调整身心。无论闻思还是实修,如果超离了共同外前行之范畴,其懈怠的前兆就已经预示:此人绝不会今生成就。”故共同外前行乃修持上师瑜伽之殊胜方便。

  (1)暇满难得

  若欲远离轮回之苦,唯有依靠暇满人身励力行持解脱之道,故当极其珍惜得之不易之暇满人身。若未思维暇满难得,必不能生起精进修法之心,是故思维暇满难得具真实大利益。诚如颂曰:“此身行善即是解脱舟,此身作恶便是轮回锚。”若以此百千万劫积善、持戒并发愿获得的暇满人身谋求世间利益,则是一切恐怖和痛苦的序幕。

  依龙钦前行,将暇满人身安立为十八暇满:远离八无暇(地狱饿鬼及旁生,边鄙地及长寿天,邪见不遇佛出世,喑哑共为八无暇),同时具足十圆满(得人生中根具足,业际无倒信佛法,如来出世并说法,教法住世入圣教,为利他故心悲愍),如是宣说“十八种珍宝人身”,其义归摄于密法所宣之外(已得上师摄受)、内(五根具足)、密(具足出离心和信心)三相圆满之身中。

  无垢光尊者于《如意宝藏论》中还讲述了暂生缘八无暇及断缘心八无暇,不被这些逆缘所转也同样至关重要。

  暂生缘八无暇:五毒粗重、愚昧无知、被魔所持、懈怠懒惰、恶业涌现、为他所转(被人奴役)、求乐救怖、伪装修法。具上述八种心行之人无有修持正法的机会。

  断缘心八无暇:为今束缚、人格恶劣、无出离心、无有正信、喜爱恶行、心离正法、毁坏律仪、失毁誓言。上述八种无暇远离妙法,称为解脱灯灭。

  我等观修“暇满难得”之法义,并非仅仅了知自己具备暇满人身即万事大吉。善加观察内心刹那、刹那的妄念流转,则知具足十八种珍宝人身甚为希有。如自心贪著世间八法,修法仍有拖延、懈怠,即是细微的“业际颠倒”; 仅仅表面求法或得法,但未将法义纳入内心实修,亦非真正的“得师摄受”;若未对三宝生起坚定的信心,即便口诵经文,也未必真正趋入佛法……如是种种,故应通达暇满之自性,如理如法时时反观自相续,务必具足暇满之功德。诚如无垢光尊者在《究竟胜义之教言.精要明镜》中所言:“如今我等已圆满获得暇满人身,值遇大乘法宝,具此如法行持正法之际,切勿无义虚度人生,当做清净究竟意乐为妙。”

  (2)寿命无常

  暇满人身如此希有难得,却又极其脆弱无常,犹如风中之烛,无论如何保护珍惜,随时都有熄灭之危险。吾等需知,生者必死、死期不定及命灭无助乃生命颠扑不破之定律。

  因此,当下所有行持若对临终有利即为善法,若对临终有害即为罪业。反观自相续:若一生执著世间得失而奋斗不息,纵临终时富可敌国、眷属成群、声名显赫,然于生死关头又有何益?若仅仅满足于现世衣食享乐、游山玩水,纵值遇具德上师与殊胜妙法,仍不思修持,于放逸、懈怠中虚度人生,在大限将至的弥留之际,凭何能坦然面对阎王爷?若于气血旺盛、风华正茂之时散逸度日,一旦病苦突然降临、四大衰弱的老境将至,仍为凡夫者于痛苦、衰老中挣扎已经筋疲力尽,哪有力量、精力和正念修持正法?

  由此可见,生命必死无疑、无处可逃,何时、何因死于何地无法预见,临终时一切世间财物、眷属及权利均无法救度我等,唯有祈祷上师三宝加持及依靠生前所修持的善法方可度过生死关口。故当下即为不早不迟修行之时,内心断然立下誓言,以“宁死也要修行了脱生死、达到无死本来坚地的法要”和“不舍此誓言”这两个誓愿,挚诚祈祷上师,依教奉行,精进修持正法。

  (3)轮回过患

  观修轮回过患时,不能以旁观者的心态像看热闹一样眼看一个人葬身火海而轻描淡写地感叹:“可怜啊!”而是应该设身处地地观想如果自己置身地狱,以地狱众生的处境感受如是痛苦。

  如今自己尚未真的置身地狱,乃上师三宝之加持,故当感恩上师三宝!反观自心,且不论无法忆及累世所造之种种恶业,单就今生所造杀生等恶业,亦已成为堕入地狱之因。为了未来不感受地狱等轮回之苦,故应挚诚祈祷上师三宝,精进修持正法!如今于地狱中哀嚎不止的罪苦众生以及现世恶贯满盈、未来必堕恶趣者皆曾为我等恩重父母,因无明遮蔽而沉溺轮回饱受诸苦,为一切父母远离痛苦及痛苦之因,故应猛力挚诚祈祷上师三宝,努力修持上师瑜伽。

  (4)业之因果

  造善恶业的轻重取决于对境和发心。其中三宝福田、父母恩田、受苦者悲田三种对境尤重,特别是依三宝福田所造的善业之功德或恶业之过失最重。而恒常发心、贪执发心和无对治发心所行善恶业中,以恒常发心最重。

  感受业报时间前后的顺序,如云:“业果何者重,何近何串习,何者先造作,首当成熟果。”即善业、恶业哪个果报严重,哪个先感受;如果轻重程度相等,那么哪个靠近临终结生,哪个先感受;如果距离临终结生远近也相同,那么先感受以往串习力大的那个业;假设串习力方面也一模一样,则按照造业的顺序,哪个在前,哪个先成熟。

  消业的方式只有两种:一种是被动地随业感果;另一种是通过包括菩提心在内的四种对治力忏悔罪业。特别是如果相续中生起了无伪菩提心,那么无论往昔造了多少罪业都会自然而然清净,如《入行论》云:“如人虽犯极重罪,然依勇士得除畏,若有速令解脱者,畏罪之人何不依。菩提心如末劫火,刹那能毁诸重罪。”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贪嗔痴烦恼时,要感恩上师三宝加持令我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相续中存在如此不善的心行,因而猛力祈祷上师三宝、精进修持上师瑜伽而调伏自相续。

  有者认为上师替自己摆平一切痛苦境地(如生病者立刻痊愈、离婚者复合、生意扭亏为盈等等)方为加持,此乃未通达因果所致。当我等感受病苦、贫穷、亲人离散等痛苦时,要感恩上师三宝:第一、警示我等认识到轮回痛苦之自性而增上出离心;第二、认识到因果不虚而挚诚祈祷上师,忏前戒后,精进修法;第三、以如是重报轻还等诸多方便消尽自己无始以来的恶业。此乃逆缘转为道用。

  当我等生起出离心、菩提心和信心等哪怕一念善心,都应挚诚祈祷上师三宝加持增上善根,如《入行论》中云: “犹如乌云暗夜中,刹那闪电极明亮,如是依佛威德力, 世人暂蒙修福意。”当我等感受丰衣足食、有修法闲暇等善果时,应感恩上师三宝加持令自己感受当下之安乐,同时清醒地认识到诸行无常,暂时的安乐乃上师三宝慈悲加持。故我等当充分利用短暂的修法顺缘,为自他未来究竟的安乐而挚诚祈祷上师三宝,精进修持上师瑜伽。

  由此可见,精进修持上师瑜伽,恒常护持正念,生起真实菩提心和圆满信心,乃断除恶业、培植解脱善根的最殊胜之法。

  4. 念诵仪轨

  (1)依文明观

  念诵仪轨时应该依文明观,否则若以无记发心动动嘴皮,则无有实义。有者仅仅将上师瑜伽当做一门念诵功课,修行时象征性地念诵一遍仪轨、敷衍了事地安住几次就算完成任务,如是徒走过场,见解无法增上。

  (2)金刚诵

  以金刚诵的方式(声音不高不低,不快不慢,以自己能听清为度)念诵莲花生大师心咒。有些弟子注重寂止轻视念诵,进入念诵莲师心咒环节并未如法念诵,就开始一味安住,如此行持大多很快堕入迷惑无念状态。

  (3)止观交修

  如理止观交修:观想皈依境时尽可能清晰;安住时若起现昏沉掉举,依程度轻重选择调伏方法。

  昏沉掉举相对粗大时:运用剖析调伏妄念,如念诵莲师心咒、观想皈依境、观想共同前行等。

  昏沉掉举相对细微时:运用粗直视调伏妄念(觅心法)、细直视调伏妄念以及持风调伏。

  (4)持风

  ① 持风的目的

  为了很好地调顺烦恼,而令见解迅速增长。

  ② 持风的含义

  我们知道,密宗具备调伏气脉明点之殊胜方便,持风也包含在调伏气脉明点之中。

  气脉明点可以分为身气脉明点、心气脉明点和自性气脉明点;也可以分为世俗气脉明点和胜义气脉明点。

  身气脉明点

  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身上飘动的气、脉和父母的明点等。

  心气脉明点

  飘动一切妄念之力量叫做“心的气”,也叫做“业气”。比如说我先看见这朵花,知道是花,第二念又转变成这是一本书的时候,前念转变成第二念的飘动之力,就叫做“气”,也叫做“风”。脉是前念转变成第二念之间的通道。明点就是能了了分明的识。

  自性气脉明点

  自性气脉明点也称为智慧气脉明点。产生一切智慧之力量为“智慧气”;智慧产生的通道为“脉”;“明点”就是智慧。

  身气脉明点和心气脉明点为世俗气脉明点;自性气脉明点为胜义气脉明点。

  如今我们在调顺烦恼的同时,也在调伏气脉明点。因为身气脉明点和心气脉明点是相关联的,我们在调心气脉明点的时候,同时也在调身气脉明点,由此在身上出现不同的感觉也很正常。所以经常告诫大家不要执著身上的感受,其原因就在此上。

  ③ 持风的原理

  持风的目的是为了控制“气”,因为一切识都是靠“气”运转、转变。由于“风气”转变的缘故,了了分明的识就变成很多识聚。贪心、嗔恨心、痴心、嫉妒心、傲慢心与出离心、菩提心、信心等一系列的心念,都是因“气”飘动而形成。要控制好了了分明之识聚——妄念,就必须先控制这个气。打个比喻:“气”如同一个没有眼睛的马,“识”如同一个没有脚的人。马由于没有眼睛的缘故,无法到处活动,只能呆在一处。人由于没有脚,也只能蹲在一处不动。其寓意就是“心识”虽然了了分明一切,但是不会变化,引起其变化的力量都是靠“气”的作用。只有懂得这些道理,才谈得上是一个修密宗的弟子。

  不然的话,只听说打坐时要张口呼吸,就只是把口张开做个样子而已,但对于如是修学的意义仍感一片茫然,这样无法对修法生起真实的信心。由此可见,只有当识和气契合一起的时候,了了分明之识才会产生很多妄念。了了分明之识本身并没有什么变化,导致它产生变化的原因都是由于气的推动。故我们先控制好“气”,这样识就不会飘动,只能明明了了一切,但不具备第六识的耽著和第七识的分别作用。

  每个人鼻和肺之间有根像小麦管一般的脉,脉里飘动的就是“业气”。鼻子里呼吸出来的气不叫“业气”,只是由它来引发脉里的业气,如果它顺着直路行走而从鼻里呼吸,就会带动业气飘动得更旺盛,妄念也就会更炽盛。因此为了使业气飘动变得越来越弱,就不要从鼻里呼吸,而稍微把口张开,从口里呼吸。我们一开始修学禅定,不管是有相定还是无相定,都强调把口稍许张开呼吸,其原因就在此上。

  ④ 持风的方法

  念诵仪轨时不需要持风,当开始修持禅定的时候,就要把口稍微张开,从口里缓慢呼吸。口不要张得太大,留一粒米大小的缝就可以,呼吸越缓越好。

  持风的时机是昏沉掉举比较细微时,或者感到身体不舒适,就做一次深呼吸,然后自然停止呼吸;当憋气憋到一定的时候,感觉到有些劳累,就又开始呼吸。要记住,做这样的深呼吸是根据当时妄念起现的程度乃至自身的感觉来调伏,而不是一次接一次不停地深呼吸。

  ⑤ 持风与宝瓶气之区别

  持风与宝瓶气不同,以前修过宝瓶气的弟子,应该了知两者之间的差异。宝瓶气是针对下乘派生圆次第的一种方便,着重于强制;持风是大圆满无上窍诀法,尤其是顿超的一种殊胜修行方便道,着重自然。所以称“持风”为最捷径之道,因其一开始便具备成办解脱的条件——自然。

  5. 回向

  回向分为有毒回向和无毒回向。无毒回向分为随顺回向和真实回向。作为次第根机行者,当以随顺回向的方式进行回向。

  有的人问:“我平时利用短暂的时间也想念诵几句心咒,但是如果前面发心加上后面回向的时间,比念诵心咒本身的时间还要长,此时该怎么办呢?”其实,以三殊胜法行持的目的在于时时以菩提心摄持一切善法,如果内心串习力已经达到时时以菩提心行持,就不需要将发心、正行和回向分别行持,念诵心咒的当下具足三殊胜法的功德,不必念诵前先思维一下发心的要领,念诵后按照随顺回向的要求念诵仪轨等等。

  以下概述上师瑜伽修法中每一个环节之方便。

  (三)起座及座间之方便

  1. 起座

  起座时不要一跃而起,而要反观自心:

  从入座到现在,自己是否随迷乱而转?如果这一座修得很成功,没有随迷乱而转,因此内心生起傲慢心而沾沾自喜,此时务必要断除我慢。扪心自问:今天这一座修得很成功,其实来自于大恩上师的加持与自己有限的一点福报,这有什么可以骄傲的?我真的有这么好吗?我还要看看自己下一座……如是断除慢心。

  如果这一座时常随迷乱而转,内心难免灰心丧气,甚至因此悲观失望、懈怠不振……此时应该自我鼓励:正是因为自己无始以来的无明和迷乱才会漂泊轮回至今,行道中的我今天出现昏沉、掉举而没有增上禅定见解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但是既然我已经誓愿踏上解脱之路,我就不怕任何暂时的失败。祈祷上师加持我能够度过暂时的难关,下一座我要努力,不被迷乱所左右。

  然后慢慢起身,进入座间。

  2. 座间方便

  对于次第根机的行者而言,座间行持最重要的是恒时祈祷上师,以改造意念之正念护持。无论行住坐卧,皆以挚诚的信心和恭敬心忆念和祈祷上师,具足净观,将苦乐转为道用。

  进食、饮水之前念诵《饮食简供》供养诸佛菩萨,或者取少许放在献新杯中献新;路遇美景、鲜花,想到供养上师三宝;拥有暂时的修法顺缘,懂得一切皆为大恩上师之慈悲加持,并以感恩戴德之心祈祷上师加持自己珍惜暇满人身而精进修法,并令修法顺缘增上……

  遭受苦因、苦果时,同样要感恩并祈祷上师加持。如果自己遭遇病苦、魔障等不幸,站在因果的角度,认识到此乃自己往昔恶业成熟感受的果报,正是因为大恩上师的慈悲加持,自己才如此重罪轻报;站在菩提心角度,以自轻他重发愿:“我今受此苦,众生不复受。”站在信心的角度,净观一切显现皆为上师智慧的游舞,并挚诚祈祷上师。此中,为培养并增上善根,初行者每日不间断念诵一百零八遍观音心咒,这点非常重要!

  总之,诚如无垢光尊者于《究竟胜义之教言.精要明镜》中曰:“所生任何苦乐、贤劣,皆观为上师之大悲。”平常,坐时将上师观于梵顶上;行走时将上师观想于右肩转绕;进餐时将上师观想于喉间作供养;入睡时(如修梦光明,要求睡姿为右侧狮子吉祥卧)将上师观想于心间,祈祷加持自己于光明境界中入眠。恒时以感恩戴德之信心挚诚祈祷上师乃最殊胜之窍诀。

  3. 修持本尊及护法之方便

  按照历代传承祖师的法规,每日应该不间断地修持本尊和护法。念诵仪轨的时间不一定在黄昏,可以自己酌情安排。

  (1)修持本尊

  ① 修持本尊的目的

  修持本尊旨在祈请本尊赐予一切悉地。

  ② 选择本尊

  自己可以选择一位感觉有缘的本尊或者请教上师自己应该修持哪位本尊。

  ③ 修持本尊的方法

  修持之初,可以将本尊观想在自己面前而念诵仪轨。随修法增上,应该将自己观想为本尊而修持。念诵本尊心咒时最少三百遍,最好一千遍以上。

  (2)修持护法

  ① 目的

  修持护法的目的在于遣除一切违缘。

  ② 供具

  供护法有专用的护法杯(如图所示),上面供茶,下面供糖果、点心等。

  ③ 供品

  最好用茶,根据个人条件辅以水果、糖、点心等。供茶最好自备一个小茶壶,每日倒入护法杯中。直接将茶叶放在护法杯中冲泡是懒惰的行为,应该避免。供养最重要的是清净——心清净、供品清净、供养对境清净,故应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量选择上好的茶叶,此并非意味着诸佛菩萨贪执好茶,而是为自己积累福报。有的人自己喝饮水机里的矿泉水冲泡好茶,供养时随便倒点自来水冲泡劣质茶叶,这是不如法的。只要茶壶内的茶仍有足够的浓度且未变质,就可以继续使用,不必倒掉换新茶叶。虽然汉地物质丰盛,但仍应避免浪费。

  ④ 念诵方法

  按照念诵仪轨念诵。集体念诵时大多采用唱诵形式,自己念诵时不一定要求唱诵,如果时间紧,直接念诵即可。

  ⑤ 供品的处理

  供养之后的供品如果能做到下施最好,比如将糖果、点心(除去塑料包装)放在很少有人经过的草丛里喂鸟、流浪猫狗或蚂蚁等;或者收集起来,等放生时倒入江河湖海喂鱼。实在无法处理,千万不要随意抛撒在路边或者城市居民小区的清洁区域里。为了避免不信仰佛教的家人或者邻里诽谤,自己吃掉也没有过失,但是不能将此作为借口——将上好的食品象征性地摆在佛堂,转身又拿下来自己享用,如是并没有起到断除自心贪执、积累福报之供养目的。


{返回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 第二章 通达方便 四、不通达方便而导致的种种过失
下一篇: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 第二章 通达方便 二、如何理解通达方便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 第一章 传承法脉清净 四、传承法脉清净之偏道..
 上师瑜伽统摄大圆满法修行之总纲——代跋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 第一章 传承法脉清净 一、传承清净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 第三章 认识智慧 二、认识智慧之次第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 第二章 通达方便 三、通达方便之行持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 第一章 传承法脉清净 二、导师功德圆满..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 第一章 传承法脉清净 三、弟子德相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 第三章 认识智慧 一、何为认识智慧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 第四章 善巧运用 三、善巧运用之误区
 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 第四章 善巧运用 二、善巧运用的方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人活的不仅仅是一张脸[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虚云老和尚及其门下十比丘(惟升)[栏目:虚云禅师思想研究与纪念文]
 打破僵局[栏目:人生加油站·迷悟之间]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三五三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四集]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八章 石头宗的灵源皎洁说 第四节 无心合道[栏目: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心做何理解?[栏目:学佛学经·净空法师问答]
 法会的目的与要求[栏目:仁焕法师]
 面对死亡,我们太天真了[栏目:实修教言]
 2 你无佛性[栏目:没时间老]
 05-091无常是通往解脱的路[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5年]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