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戒律不是对人的约束,戒律是一种解脱
 
{返回 大安法师·微教言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426

戒律不是对人的约束,戒律是一种解脱,它约束的是我们的烦恼,解脱的是我们的法身慧命。所以大家对戒的精神要把握住。

你修行念佛一法不需要借助其他的方便:比如还要参究啊、还要止观啊、还要修多少多少福德啊、还要修多少多少禅定啊,这些都不需要,因为这句名号里面就有着止观、就有着定慧、就有着寂照。

尤其是读净土宗的书,一定要静下心才能读进去,才能在读的过程中生起法味。法味上来了,看祖师的书或者净土宗的注疏,就会看得很喜悦、很欢喜、欲罢不能。不是谁勉强你去看,自己就想看,不看就浑身不舒服。这就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做人和学佛都要有真诚心。在做人方面,孔子了达众生虚情假意的劣根性,故所提出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就有"诚意"一条以修养身心。真诚方可参赞天地之化育,不诚无物。学佛更应真诚,具三心往生极乐,其中就有“至诚心”。

阿弥陀佛的光明为了达到救度众生的这样的一个功能,它具有极强的穿透力,一切有质碍的东西不能障碍,像铁围山、须弥山,都不能障碍弥陀的光明,它能穿透过来。不仅有质碍的东西不能挡碍,就是众生的无明烦恼也不能障碍弥陀的光明。


{返回 大安法师·微教言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参禅的人不念佛求生净土很危险啊
下一篇:劝进行者
 净土法门拯救浊恶众生
 我们为什么要修行?
 什么叫菩提?
 信愿称名
 一切生灭法都是无常的,一切有为法都不究竟
 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一定要有一颗利人的心
 永恒的快乐
 在家里,父母就是两尊佛
 戒律是佛教的寿命
 念佛往生一法是成佛的捷径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当代中国佛教公众形象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李利安)[栏目:中国佛教公众形象专题]
 何谓真修道人[栏目:法藏法师]
 二乘启知求解[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从何处下手学法[栏目:星云法师]
 让残障者生活得更好[栏目:圣严法师·心灵环保]
 光明之旅 第三章 殊胜的菩提心 一、大乘佛法的根本——菩提心(三)远离慈悲心修持的过患[栏目:光明之旅·慈成加参仁波切]
 一集 第二品[栏目:如是语经]
 中观四百论讲记[栏目:益西彭措堪布]
 禅修手册 止观说明[栏目:禅修手册]
 入行论释·善说海 第六品 安忍[栏目:入行论释·善说海]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