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法苑谈丛 第五章 佛教文化艺术(四)寺塔
 
{返回 法苑谈丛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29

(四)寺塔

中国最古的寺院是洛阳的白马寺,是佛教最初传入汉地时,汉明帝为摄摩腾等所创建的,但是现在这座寺院的建筑已经过后代多次重建。关于中国佛教建筑的最早记载,是《后汉书·陶谦传》所说;「笮融大起浮图祠,上累金盘,下为重楼,又堂阁周回,可容三千许人」。所谓「上累金盘」,就是用金属作的刹(刹是梵语「刹多罗」之略,义是土田,印度塔上立竿柱,也叫作「刹」);所谓「重楼」,就是多层木结构的高楼,这正是后来中国塔的基本式样。最早的佛寺建筑,是以塔为中轴线上的主体,而僧房散布其四周。后来的寺院,中轴线以殿堂为主体而塔建在附近了。

中国现存的最古佛寺建筑是五台山的南禅寺(建于公元783年)和佛光寺(建于公元867年)。佛光寺大殿是一座七开间的佛殿。殿中有三十几尊唐代佛像,梁柱间有唐代题字,壁上有唐代壁画。可以说,唐代四种艺术集中保存在这里。

其次,河北蓟县独乐寺有一座结构精美的山门和一座高大的观音阁(均建于公元984年)。阁中奉有十一面观音像,高十六公尺。还有河北正定隆兴寺(建于公元971年)和山西大同善化寺。隆兴寺的主要建筑有大悲阁、左右侧楼、转轮藏殿、戒坛、牟尼殿、大觉六师殿及锺鼓楼。其中大觉六师殿和钟鼓楼已经倒塌。大悲阁中供奉著高大的千手观音像。转轮藏是现存唯一的十世纪造的可以转动的大藏经架。牟尼殿中有优美的宋代壁画。善化寺是十一世纪中到十二世纪中叶建成的,现在还保存著四座主要建筑和五座次要建筑。大同下华严寺的薄伽教藏,原来是规模宏大的华严寺的藏经殿。殿中四壁保存著辽代制作精巧的藏经橱,橱的上部有「天宫楼阁」。

山西赵城县的霍山广胜寺,是元代建筑(建于十四世纪),有上寺和下寺两部分。上寺有一座琉璃塔,是十五世纪建成的。

北京西山碧云寺是明代建筑。寺中殿堂、廊庑的布局,是结合地形,并把泉石树木组织在内。大殿和菩萨殿保存著明代的精美塑像(现已不存)。寺中有田字形罗汉堂和汉白玉砌成的金刚宝座塔,是清代修建的。寺内有明净的清池,涓涓的流泉,密茂的松柏。这种布局与浙江杭州的灵隐寺、江西庐山诸大寺院大致相同。

中国南方的寺院,多半依山布局,在建置上、风格上与北方寺院不同。院落虽比较局促,而寺外有茂林、有峰峦,气象仍显开阔。如峨眉山麓的报国寺、半山的万年寺、山顶的接引殿都如此。

在十四五世纪间,中国佛寺建筑上出现一种拱券式的砖结构殿堂,通称为「无梁殿」,如山西五台山显通寺、南京灵谷寺。宝华山隆昌寺中都有此种殿堂建筑。

清代修建的喇嘛寺,以北京雍和宫和承德的「外八庙」为最。雍和宫(建成于公元1735年)中*轮殿的殿脊形成金刚宝座塔的「五塔」形状。万福阁与左右两阁以飞桥相连,阁中供奉十八公尺高的弥勒佛立像。承德的外八庙是公元1713一1870年间陆续建成的,其建筑风格有摹仿新疆维吾尔族形式的,有藏式的,也有汉族形式而带有西藏风趣的,兼收并蓄,多彩多姿。

以上只叙述现存历代佛寺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各地还保存著不少宋、明建筑的佛寺,不能一一列举。在过去,僧众对于寺院的古建筑不很重视,不知爱护,不少古建筑在维修时被拆改,致使宝贵的文化遗产遭到破坏,这是深为可惜的。

塔与寺几乎是同时存在的。中国塔的建筑形式丰富多彩。历史记载中的最大木塔是元魏时建造的洛阳永宁寺塔,高一千尺,百里以外便能望见。可惜这座塔建成不久便被焚毁了。现存最古的塔是公元520年建的河南嵩山嵩岳寺十二角十五层密檐式砖塔。塔身有用莲瓣作柱头和柱基的八角柱,有用狮子作主题的佛龛,有火焰形的券间,形式优美。自此以后,砖塔逐渐增加,木塔逐渐减少。到十世纪以后,新建的木塔已极为稀有了。

唐代以后的砖塔大概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形同木塔,层层相累,这可以叫作「多层塔」;一种是在一个高大的塔身上加多层密檐,这可以叫作「密檐塔」;此外还有单层的僧人墓塔。唐代的塔一般都是四方形的。多层塔是在塔的表面上表现出木结构的柱梁斗拱等,如西安慈恩寺大雁塔(公元652年)、荐福寺的小雁塔、香积寺塔(公元681年)、兴教寺的玄奘塔(公元669年)等都属此类。密檐塔一般不用柱梁斗拱等装饰,而轮廓线条呈现优美,如嵩山永泰寺塔和法王寺塔(八世纪建),云南昆明慧光寺塔和大理崇圣寺塔都是此类。墓塔中以山东长清灵岩寺的惠崇塔(七世纪前半期建)为最典型。此类塔一般是两层重檐。顶上有砖或石制的刹。只有唐代嵩山会善寺的净藏塔(公元746年建)是单层八角形的,塔身用砖砌出柱梁斗拱门窗等。

到了十世纪以后,八角形的佛塔成为标准形式。建造方法也改变了过去外部用砖砌成筒形,内部用木楼梯、木楼板的方法,)而是改用各种角度和相互交错的筒形券,把楼梯、楼板、龛室等砌成一个整体。山东长清灵岩寺的辟支塔,河北正定开元寺的瞭敌塔(公元1055年建)都是此种类型。河南开封六角形的繁塔(公元977年建),开始采用琉璃造的佛像和花纹处理塔面。其后开封佑国寺塔(公元1041一1048年建),俗称「铁塔」,即采用二十八种琉璃面砖砌出墙面、门窗、柱梁、斗拱等,塔有十三层。河南济源延庆寺塔也是同一类型。宋代在长江流域也出现很多八角形塔。杭州灵隐寺大殿前有石雕双塔(公元960年建),高仅十公尺,而有九层,雕刻成仿木结构的形式。苏州报恩寺塔。杭州六和塔和保俶塔,都是用砖砌成的仿木结构形式的塔,檐椽部分杂用木料。至清代,这些塔的木檐椽多已朽败,修理时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法。重修后的报恩塔接近于原形;六和塔在塔身外加上一层木结构,极不相称;保俶塔只保存了塔身,形成了柱形塔。

中国现存的唯一木塔是山西应县佛宫寺的释迦塔(公元1056年建),全高六十六公尺,共有五层。河北涿县双塔(公元1090年建)是仿应县木塔建的砖塔。

辽代在河北中部以至辽宁等地出现了八角形的密檐塔,杰出的典型是北京天宁寺塔,这一类型曾被普遍应用。特殊的是福建泉州的双石塔(十二世纪三四十年代建),全部用石料仿木结构建成。四川宜宾的白塔(公元1102一1109年建)和洛阳白马寺塔(十二世纪后半期建),都保存唐代四方形密檐塔的风格。自此以后,密檐塔的风格变化繁多,难以尽述了。

元代由于西藏地区的佛教传入内地,在汉地出现了西藏式覆钵状塔。北京妙应寺的白塔(公元1271年建),是尼泊尔的工艺师阿尼哥所设计的,山西五台山塔院寺塔(公元1577年建)和北京北海公园的白塔(1651年建),都继承了这一类型。

中国现存的佛塔,大部分建于明清时代。在造型上,斗拱塔檐很纤细,环绕塔身如同环带,轮廓线也与以前不同。太原永祚寺的双塔,北京玉泉山塔(十八世纪建),便是这时期的多层塔的典型。北京八里庄慈寿寺塔(全元1576年建),是密檐塔的典型。唯有山西赵城县广胜寺的飞虹塔是用琉璃面砖装饰的,八角十二层,高四十公尺以上。北京玉泉山还有一座清代的小型琉璃塔。

明代出现了一种特殊的塔型,就是仿印度菩提伽耶金刚宝座塔(佛成道的地方)而设计的金刚宝座塔。即在一长方形的高台上建立五座正方形的密檐塔。云南昆明妙湛寺塔、北京五塔寺塔(公元1473年建)都是这一类。北京香山碧云寺有清代建立的金刚宝座塔,塔台上于五座密檐塔外加了两座瓶式塔。北京北郊黄寺,也有金刚宝座塔,那是第三世班禅的墓塔。正中是瓶式塔,四角有四座较小的八角密檐塔,中央塔身雕刻精美。

在我国各地除了佛塔之外,还有一种「文风塔」,或叫作「文峰塔」。那是过去科学时代人们为了祈求本地方的文人能中试及第而建造的。这种塔一般都是仿照佛塔的形式。

1958年在北京西山,开始建造一座佛牙舍利塔,供奉释迦如来灵牙舍利,1964年落成、塔有十三层,高五十八公尺,采用传统的密檐形式,而在结构、刹顶方面,都有创新的地方。形式优美,颇为山林增色。


{返回 法苑谈丛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法苑谈丛 第五章 佛教文化艺术(五)石窟
下一篇:法苑谈丛 第五章 佛教文化艺术(三)大藏经
 法苑谈丛 第四章 佛教的胜迹(一)名山
 法苑谈丛 第一章 寺院殿堂佛像释名(三)大雄宝殿
 法苑谈丛 第八章 漫谈变文的起源
 法苑谈丛 第五章 佛教文化艺术(三)大藏经
 法苑谈丛 第五章 佛教文化艺术(一)佛画
 法苑谈丛 第三章 佛教的仪式(一)日常行事
 法苑谈丛 第九章 漫谈罗汉(二)十八罗汉
 法苑谈丛 第一章 寺院殿堂佛像释名(四)观音殿(又名大悲坛)
 法苑谈丛 第一章 寺院殿堂佛像释名(八)罗汉堂
 法苑谈丛 第三章 佛教的仪式(四)重要佛事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入出息念修法管窥 前行 第二节 调心 2-2生起喜悦[栏目:德雄尊者]
 往生有分 第一集 主礼龙善寺佛七第一天晚上开示[栏目:妙莲法师]
 增支部1集31经[栏目:增支部1集]
 《正理经》简读之二十四[栏目:刚晓法师]
 都市茅棚 作者介绍 前言 目次[栏目:清净法师·都市茅棚]
 40 要尊重不同的宗教信仰[栏目:本性法师]
 出世解脱之善因 八关斋戒 二十[栏目:宽运法师]
 菁华语录[栏目:星云日记]
 破瓦法(第二世苏曼昆桑仁波切开示)[栏目:颇瓦法[往生法]]
 律制生活[栏目:圣严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