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入中论自释讲记 第二十九课
 
{返回 入中论自释讲记·益西彭措堪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46
入中论自释讲记 第二十九课

  以无我而成就利他

  《金刚经》这样说:“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菩萨”是梵语“菩提萨埵”的简称。其中“菩提”是觉悟的意思,“萨埵”译为有情,或者勇识。《佛地论》中说:“具足自利利他大愿,求大菩提利有情故。”意思就是,通达无我真理的觉悟者,必定能够利益一切有情。所以,真正觉悟了无我,不仅能够度越苦厄,远离颠倒梦想,而且决定会发起利他。这就是观修无我的作用。

  要知道,唯有执著“自我”,能够障碍利他心的显发。如果心里念念耽著有一个“我”,就会害怕“我”吃亏、受伤害、失去利益等等。结果利他的心就发不出来。如果心里没有“我”,就不会去计较什么。这样就能很自然地去利益别人。

  过去有个妇女,由于对自我的执著很少,不会生起呵护自我的心,所以几十年如一日地照顾家人,完全尽到一个好妻子和好母亲的责任。后来有个人对她说:“你怎么这么傻啊?只知道对他们好,都不知道呵护自己。”她听了之后想:“是啊!我为什么不给自己吃好一点,穿好一点,多享受生活呢?”结果她生起了这一念私心,之后行为就不一样了,不再忘我地利益家人了。这就是“我执”毒素的作用。

  现在新一代的人从小被灌输要张扬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等等,全都中了“我见”的毒。由于自我意识太强,人们变得越来越封闭、自私。普遍来说,越是发达的城市,知识程度越高,自我意识就越强,就越是自私、冷漠。因为彼此都有一个巨大的“我”横在那里,大家互相都不敢接近。或者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道“自我”的防线,对别人就会有所保留,对很多事情也会非常计较,这样彼此之间就很难相处。比如坐在公交车上,观察周围的人,几乎人人都很“酷”,目光都是冷冷的。你稍微有点什么动作,他的眼睛立即凶凶地看着你,好像碰到鬼似的。相反,通常情况下,在乡村、山区,那些比较纯朴的环境里面,人们的自我意识没那么强,人与人之间会比较容易沟通,心和心的距离没那么远,也比较好融合。这样“自我”的想法少了,彼此之间就好相处。

  这样就知道,我见越重就越麻烦。那么深重的我执,不说做菩萨,连世间善道都达不到。世间善法里面虽然没有无我的教法,但是世间善法完全随顺无我之道。像是忠、孝、仁、义、礼、智、信等等,就是要压伏“我”,降低、减少对“自我”的执著。比如,爱国家胜过爱自己,就叫做“忠”;爱父母胜过爱自己,就叫做“孝”;爱他人胜过爱自己,就叫做“仁”;爱朋友胜过爱自己,就叫做“义”;心里尊重别人,就是“礼”。

  过去由于有这个文化的导向,人们心里会认识到退让、奉献,让“自我”缩小就是好的;能够服务别人,忘记自我就是好人。即使无法全部做到,但是大家心里会懂得做人应当多付出,多尽职,多利他,这样才好。像这样,整体的导向就是减弱“我执”,整个社会的风气就很好。

  可惜当今时代,人们的认识完全颠倒,根本不随顺无我之道。相反,大家都认为不实现自我、抬高自我就不是人。像什么“我的地盘,我做主。”谁侵犯绝对不让他好过。不满足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就白活了……像这样,全部强调自我主义。结果生活处处不顺心,遇到一点小事就过不去,很难感到幸福 。

  其实,只要还有“我”,就必定有“他”,由此会出现自他对立的情况,这样就没办法完全放下自己,无条件地利他。如果真正通达了无我,知道根本没有“自我”,自然能够彻底地放开,就会敢于牺牲自己,利益别人。

  所以,我们要学着开始渐渐把“我”放下。时时提醒自己,没有“我”,之后努力做到爱他如己。也就是你以后不要再死死地抱着“我”不放。不要再想:这个是我的,那个是他的。我的钱怎么能给他?我的名誉、地位怎么能让他享用?我凭什么要对他好?我怎么能用自己的宝贵时间去帮助他?我怎么能为他放弃自己的利益?等等。

  应当拿着“无我”这把单刀,直接斩断“我爱执”的魔鬼。之后你就能真正无私地利他,无我地行一切善法。没有了“我”,再遇到什么样的人,也不会看成“他”。就像过去认为有“我”,因此会全身心地呵护自己,爱护自己。现在把“我”去掉了,天下的众生都成了自己。这样一来,别人感受痛苦就是自己感受痛苦,别人缺少安乐就是自己缺少安乐。比如,作为一个医生,为病人看病的时候,就当作是自己的身体,细心地治疗。就像自己身上有根刺需要拔掉一样,别人身上有根刺也应当拔掉。

  无我故,心无所住

  如《金刚经》所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我们常说,六祖是通过两个半卷《金刚经》而开悟。这两次都是因为听到这句经文。第一次是卖柴时,到了一个客店,听到有人在诵《金刚经》,听了半卷,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时候,心当即开悟。第二次是在五祖弘忍大师面前,五祖半夜给他传《金刚经》,讲到这句话的时候,他就大彻大悟了。之后连说了五个“何期自性”。

  当时六祖正是以无我之心,识得了心无所住,而能明明显显地出生此真如妙心。

  不明了无我,心必定有所住。只要出现境相,心就开始执著,无论如何都只是“有所住而生其心”,这样就没办法契合本心。也就是说,过去由于用心的方式不对,所以生起的每一念心都有无明的成份,都落在虚妄分别当中。因为每一念都围绕着一个“我”,认为我应当去分别、争取,要努力打造全新的自我,创造美好的生活等等。天天这样发动妄想,认为有实在的意义。别人叫你停下来还不愿意,认为会失去什么,害怕落后于他人。总之,由于没有住于“无我”,认为有此法彼法,从而引生种种分别执著,以及贪恋、嗔恚等的烦恼。所以说,过去生生世世都白活了,一直在做妄想家,做苦恼分子,没有一念契合真如本性。如果现在还不肯提起“无我”,只能继续走“有所住”的轮回之路,没办法回归本来面目。

  因此,从现在开始就要在一切时处当中提着一把“无我单刀”,不要像过去一样,一出现什么法,心立即去攀缘、执著。应当把一切观空,不要让心有所住。比如正在化妆的时候,就要想“脸无我”。既然脸没有自性,还会有什么妆容吗?或者你正在照镜子的时候,就要想“身体无我”,那么依于身体的法自然也是没有的。或者当你得到什么名誉的时候,就要想:“名誉无我”,从而摆脱名声、赞誉等的束缚。

  总之,一切法本来无我,如实作观能够止息一切戏论分别。这样你的妄想、执著的生活就会开始停止,你的妄想病、执著病就能逐渐痊愈。从此就知道到底该怎么生活了!

  无我故,远离染净二边

  如同《解深密经》所说:“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善男子!汝今谛听,吾当为汝略说不共陀罗尼义,令诸菩萨于我所说密意言词能善悟入。”佛对文殊菩萨说:“善男子,你现在应当谛听,我要为你们简略地宣说不共的总持义,从而使得诸菩萨能够善巧地悟入我所说的密意词句的真实义当中。”

  “不共陀罗尼义”指什么呢?经中又说:“善男子!若杂染法,若清净法,我说一切皆无作用,亦都无有补特伽罗。以一切种离所为故,非杂染法,先染后净,非清净法,后净先染。”无论是惑业所摄的杂染法,或者远离惑业苦的清净法,我说这一切法都无作用,也无有“我”。因为一切染净诸法都是因缘所作,无有自性或自体。因此本来远离染净二边。既不是杂染自性的法,先前杂染后来变成清净;也不是清净自性的法,后来清净先前杂染。

  一切法本来无我。因为诸法无不是因缘和合而生,而因缘和合的法本来没有。因此没有任何杂染法,也没有灭尽杂染的清净法。所谓“杂染”只是一种妄现。就像梦里的一切法现似存在,实际上一丝一毫也得不到。既然本来没有梦,也就不会有梦的息灭。也就是说,梦里的一切现相代表杂染。梦本来没有,说明并不是先前杂染,后来转成了清净,而是本来没有杂染。既然杂染本来没有,也就没有它的清净。就像本来无梦,也就没有离梦一样。

  由于观待他者而成的法绝对没有自体,或者任何相对安立的法都原本不成立,因此一切法远离染净二边,本来清净。本来没有轮回,也没有灭尽轮回的涅槃,这就是诸法本自寂灭,本来涅槃。或者说本来没有愚痴,也就不会有断除愚痴的智慧,这就叫做本来智、自然智。

  一般人认为,轮回里的杂染法全部自性成立,有作用,有“我”。比如有房屋、汽车等无情法,有人、狗等有情,始终觉得有这些法。其实,这只是被一合相骗了而已。比如,面前有一条狗,它的名字叫“阿黄”,见到人就会摇尾巴。结果你认为它是真实的,有作用,并且把它看作一个实有的有情。像这样,对于眼前的人,身边的事物,整个世界里的法,都觉得它们实有,有各自的体性,常常被错觉笼罩。

  实际上,真正去寻找它们的本体,一丝一毫也得不到。比如,观察那条狗,你的眼睛就像一个高倍的显微镜那样去看,结果马上不见狗的相,只见到空间当中一个个悬浮的粒子群。再往细处观察,这些粒子也消失了。所以,组成狗身体的每个粒子都不是实法,只是假相,这样又怎么会有和合而成的真实的一条狗呢?

  这里要发现到,凡是由各个部分和合的整体相,绝对不是实法,而只是对于多个部分的积聚安立一个总体的假名。所谓的总体是各个部分的总聚合,因此在每个部分上得不到它。这样把一个个部分都排除掉之后,始终找不到单独成立的它。这样就能断定:凡是由多个部分合成的总体法都是假立的,没有自体可得。

  要知道,如果某法实有,就只有一体或多体两种情况。其中“多”由“一”组成。所以现在就要观察一切法的最小单位“一”是否实有。某法只要可分,就绝对不是“一”,分析到不可分时,就是无方分的微尘和无时分的刹那。

  首先看空间上有没有独自成立的“一”。其实,凡是空间里显现的事物,一定有它的形相,否则根本无法呈现。所以空间里呈现的法全部有方分(有空间方位上的部分),因为只有各个方分彼此组合才能出现形相,没有上下左右等各个方位,绝对没办法呈现。

  这样就知道,空间上绝对没有独立的“一”。因为“独一”就意味着只有它,而不观待任何法。但是,没有下就没有上,没有左就没有右,没有边就没有中等等。如果一个法真的不观待上下等的方位,那么它一定没有任何形相。也就是说,凡是空间里能够呈现的形相,必定由多个部分合成。没有上下左右等部分,就没有任何面目和细节,这样的法永远不会呈现。既然这样不观待、独一的法在空间中没有显现,也找不到它的住处,那么这样的法决定是没有的。

  由此可知,凡是在空间里能显现的物体决定是假法。这里面永远找不到独立的“一”。看起来好像所有的法都是独立的“一”,比如一堵墙、一根柱子、一扇窗户等等。其实这只是你的错觉,是你的心分辨不了假立的“一”和实有的“一”。当你的心计执这是“一”的时候,你已经搞不清了。而一直这样执取惯了,就陷在深度的错觉里误以为真。

  比如一堵墙,当你走近它的时候,一堵墙的“一”不复存在,因为你只会看到很多的砖头。这时候又会误以为其中的每一块砖头是实有的“一”。进一步观察,砖头的“一”也没有了,成了多分的碎石粒。再继续分析,碎石粒的“一”也不成立,因为它也是由多分更小的法和合而成。像这样,落到更细的层面上观察时,心还是习惯性地把支分看成实有的“一”。其实这个支分跟那堵墙的情况一模一样,可以说它只是更小的“一堵墙”,同样只是多个支分的假合。所以这时候又要想,这也不是“一”,因为实有的“一”不是观待他法而假立的,这样的“一”不会呈现在心前,永远没有人见过它。要知道,空间中的一个法只有在心前显现,有它的形相,才能说有这个法。然而所谓的“一”根本无法显现,就证明它绝对没有。

  当你想通了这个道理之后,就要遍观空间里的一切法。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山山水水、车辆、房屋,各种的有情,还是更小的粒子等等,凡是能够成为被观察的对象,一定有自身的形相呈现在空间当中。既然有形相呈现,就必须有各部分的和合,独一的、没有上下等部分的法无法显现。因为“上”一定要观待“下”才能出现,“左”一定要观待“右”才有,一个独立的、没有上下左右等部分的法就没有任何细节,因而无法显现。所以空间上任何方所、任何大小的相,全部是观待而现,没有自体。

  时间上有没有独自成立的“一”呢?这也没有。因为任何一个果法,必定观待因缘而现。现在这一刹那的法,也是由前前分位的各种因缘和合而现。既然是一个众多因缘的共同作品,就绝对没有独自成立的体。既然由众多因缘和合而成,就必定在单个因缘上得不到它,而把单个的因或缘一一拿掉,也是一无所有,根本得不到它。

  拿放电影的例子来说,无数的光线打在银幕上,下一刹那立即现起影相。这个影相是由光束、银幕等的因缘和合而现,脱开这些因缘绝对没有影相。每一道光里面也没有它,把每一道光都拿掉更不会有它。既然通过各种因缘和合,才能现出影相,就证明影相没有独立的体性。像这样,如果有独自成立的体,决定不需要观待因缘。即使没有因缘,也应当出现。但实际上,时间上的每一刹那都无法脱开因缘而安立。以观待的缘故,决定没有自体。

  总之,凡是存在的法,决定由因缘所作。而因缘所生法决定没有自性。

  通达此理有什么功德呢?经中说:“若有如实知如是者,便能永断粗重之身,获得一切烦恼不住。最极清净,离诸戏论,无为依止,无有加行。善男子!当知是名略说不共陀罗尼义。”能够如实通达这个道理的人,就能永远断除粗重之身,远离一切烦恼。所谓的“粗重之身”,既可以说是由烦恼种子变出的身,又可以说是含藏烦恼种子的身,这是分别按果和因的情况解释。它是最沉重的负担。这个蕴的重担放下了 ,就能得到真正的休息。如果它没有停灭,就还会继续执著诸法实有,从中源源不断地变现各种错乱的相。

  轮回里的一切现相就像迷梦一样,我们却认为这里面真的有很多法,它们各自持有自身的体性。并且认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很丰富,从这里源源不断地出生各种分别、计执。我们的心就像小孩追逐肥皂泡那样,在幻化光影里面不断地攀缘、求取,醒不过来。

  又好像一个人喝醉了酒,一直在错乱当中出不来。而且是越来越错乱,越来越复杂。妄想的程度轻一点,世界就稍微清明一些,妄想程度重一点,世界就更加恶浊。妄想变得越来越强,世界就变得越来越复杂。

  这时候,如果认清轮回的真相,心里不再起什么妄想,也就不会继续攀缘、求取,这样就能够恢复清净。一切法本来清净,不必再另外制造一个清净。正所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你只要不再继续做那些搅扰不休的事,分别心的野马也就不会继续奔驰了。也就是说,你不要一刻不停地打妄想,不断地做轮回的错乱梦,应当像瑞岩和尚那样[1] ,常常提醒自己不要迷失。

  真正明白之后,就知道在轮回世间里,没必要发展很多事,也没什么要想、要商量的。你一定要换换脑筋,在这上面要有不一样的表现。

  比如,别人问你:“怎么解决这世界上的问题?”

  你就说:“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

  当然,他们可能会觉得奇怪:我们写了那么多本书,有那么多位专家,开过那么多次会议,研究新的策略,推出各种方案,都没解决问题。在佛法里,居然这么简单就解决了?

  其实,佛法是最省力的事,不需要你再去执著什么。因为一切事由心而生,心里没有了分别妄动,就不再有什么事了。既然本来没事,哪里还需要什么解决方案呢?

  而且只要不再搞戏论,不再没事找事,一切的妄动就会自然止息。

  比如别人问:“你有什么主张?”

  你就说:“敝人无主张。”

  对方再问:“你到底立什么宗?”

  你说:“宗是什么?”

  对方继续问:“难道你没有自己的思想、主张吗?”

  你就说:“连自己都没有,哪里有什么自己的主张?”

  你应当这样,不要想还要保留点什么。像这样,通达诸法因缘生,就能够远离一切戏论,这就是世尊所说的不共的总持之义。

  以无我观空性的步骤

  总的来说,以无我观空性。首先,通达经论的所诠义;然后,通过反复思维把它融会于心;之后,经常串习、运用,也就是依止所得到的正见反复修习,这样就能把原来颠倒的习气转换掉。

  -----------------

  [1] 《明觉禅师语录》:“沙云:瑞岩有何言句?僧云:唤主人翁。自云:诺!醒醒着,他后莫受人瞒。”

 


{返回 入中论自释讲记·益西彭措堪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入中论自释讲记 第二十八课
下一篇:入中论自释讲记 第三十课
 入中论自释讲记 第三十五课
 入中论自释讲记 第三十一课
 入中论自释讲记 第五十九课
 入中论自释讲记 第五十五课
 入中论自释讲记 第六十三课
 入中论自释讲记 第六十课
 入中论自释讲记 第五十七课
 入中论自释讲记 第八课
 入中论自释讲记 第四课
 入中论自释讲记 第五十二课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六根对六尘的觉受、动作如果清楚,是否表示比较不是被念拉着走?[栏目:海云继梦·禅修释疑]
 《中阿含经》卷3[栏目:中阿含经讲义·福严佛学院]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三 第六章 众生颠倒 迷失本心[栏目:楞严经白话解]
 内心解读 二、色空分:人格形态和菩萨潜质[栏目:清净法师]
 藏文本马鸣菩萨造《佛本生鬘论(佛所行赞)·梵天生品第二十九》[栏目:夏坝仁波切]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12[栏目:智海法师]
 不共内加行金刚萨埵篇(节录)[栏目:金刚萨埵法门]
 什么是佛法 What is Buddhadharma?[栏目:宣化老和尚开示 Venerable Master Hsuan Hua's Talks]
 朝暮课诵白话解释卷上 一、楞严咒[栏目:佛法大意·朝暮课诵白话解释合刊]
 观世音菩萨灵感事迹1000例 四、弘法 应化[栏目:观世音菩萨灵感事迹1000例]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