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入中论自释讲记 第六课
 
{返回 入中论自释讲记·益西彭措堪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76

入中论自释讲记 第六课

  以上讲了世俗中的正量和非量,下面讲以世间根识无法违害无漏智慧。

  故此又曰:

如有翳眼所缘事 不能害于无翳识

如是诸离净智识 非能害于无垢慧

  前面对方说,我们现量见他生,你们却说没有他生,所以你们的观点有世间现量的违害。

  这里我们以比喻对他回答,就像有眩翳障蔽的眼识所缘的毛发等事,不能害于无翳识的所见,同样,凡夫远离清净智慧的虚妄根识的现量所见,无法违害到圣者无垢智慧的所见。

  意思是说,在抉择胜义空性时,世间根识不是正量,唯一以无垢慧为正量。所以,以“远离清净智慧的根识现量见到他生”这一点,根本违害不到无垢慧。

  前破他生,非唯住世间见而破,亦许是圣者所见也。

  前面我们破他生,不是只以“安住世间见”这样的标准来破,而是按照圣者所见来破。换句话说,这是以圣者的无垢智慧见到“没有他生”。

  若破生时约圣见为简别彼境无有世间违害。

  前面破“生”的时候,特别以圣者的见作为简别,所以没有世间违害。也就是仅仅观待圣者的所见来遮破,而不是就凡夫所见来说。

  如眩翳人见有毛轮等性,于无翳识不以为害。如是乏无漏智之异生识,于无漏见亦无违害,故彼敌者实为智者之所窃笑。

  就像有眩翳的人见到有毛轮等的体性,但是仅以眩翳人的错乱根识见到有,并不能违害“无翳识见到没有”。被错乱因缘障蔽的眼识,怎么能违害到正常的眼识呢?像这样,不具无漏智慧的凡夫根识,对于圣者的无漏见不会造成违害。所以,声称“无有他生会有世间妨难”的那些人,只会成为智者可笑之处。

  就像现在的很多世间人,他们口口声声说佛教的观点不对,因为我们都见到了,或者我们都没见到。比如说,我们都见到有根身器界等的法,佛教怎么说“照见五蕴皆空”呢?或者,我们大家都没见到涅槃,没见到空性,哪里有什么涅槃呢?

  其实这些只是成为智者的笑话而已。因为你仅仅以根识为量去见。而你是凡夫,已经被无明障蔽了,根识所见的全都虚妄不实,就像梦中所见一样。也就是实际有的你没见到,而你所见到的真实中都没有。这样,你怎么能违害到不受障蔽的无漏智慧所见的空性义呢?是根本违害不了的。

  所以,到此为止,以现量见来成立他生已经破除完毕。我们再回顾一下,前面中观宗以各种正理来破斥了他生。对方说:我们现量见有他生,所以你们破掉他生有世间违害。我们首先解释什么会被世间违害,什么不被世间违害。也就是在世俗范畴中,如果根识的所见不符合世间正量,这种颠倒的根识以及它的所见会有世间违害。但是,世间的根识违害不到出世间的圣者智慧。也就是说,这里是在抉择胜义谛,必须以圣者的智慧为正量,所以有无明障蔽的有漏根识现量见,违害不到无漏智慧的现见。

  如是由胜义世俗二谛差别,已说诸法有二体性。今当别说世间世俗谛。

  这样由于存在世俗、胜义这二种谛的差别,已经总的讲了万法有两种体性。现在要特别宣说世间的世俗谛。

  颂曰:

痴障性故名世俗 假法由彼现为谛

能仁说名世俗谛 所有假法唯世俗

  由具无明愚痴,令诸众生不见诸法实性,于诸法无自性增益为有,以障蔽见实性为体,名为世俗。

  这一段解释“痴障性故名世俗”。由于具有无明愚痴,使众生见不到诸法的真实体性,反而对于诸法无自性增益为有自性。以障蔽见真实性为体性,而称为“世俗”。

  也就是说,这个法显现的时候,由于被愚痴障蔽,见不到它的真实体性,反而对于无自性增益为有自性,这种体性就叫做世俗。

  由此世俗,令诸法现为实有,无自性者现有自性,以于世间颠倒世俗之前,为谛实故,名世间世俗谛。此即缘起假法也。

  这里解释“假法由彼现为谛”。由这种世俗的痴障性,使诸法显现为实有,使“无自性”显现为“有自性”。这样在世间的颠倒世俗面前,以为这一切是谛实的缘故,就叫做“世间世俗谛”。也就是指由因缘而现起的虚假法。

  换句话说,凡夫由于错乱的力量,会出现一种很坚固的错觉,怎么看这一切的显现法似乎一个个都是有自性的,这就叫“世俗谛”。也就是在世俗当中,大家都认为这是谛实的,是真实存在的,谁也没觉得这是一个像空花水月一样虚幻的世界。像这种好似谛实的显现,就叫世俗谛。

  所以说我们时时都在世俗谛当中。我们见到的一个个人,一辆辆车,一幢幢楼,这一切的色声香味触等,都觉得很实在,觉得太实在了,怎么会是空性呢?怎么都想不通。手一摸,就有坚硬的感觉,鼻子一嗅,就能闻到香臭,舌头一舔,那是真实的味道等等。我们认为这一切全是真人真事,所以叫做“实我”“实法”,这些全都是世俗谛。

  如影像、谷响等少分缘起法,虽具无明者亦见其虚妄。如青等色法及心受等少法则现为实有。

  像是影像、谷响等很少的一部分缘起法,即使是具有无明的凡夫,也能见到它们的虚妄性,而不会认为是实有。但是,像蓝色等色法,感受等的心法,这些法就会显现成像是“真实存在”那样。

  我们都知道,像影像、空谷回声、海市蜃楼、电影等的这些法是虚妄的,但会认为除此之外的大量内外色心等法,它们是真实存在的。

  诸法实性,则具无明者毕竟不见。

  诸法的真实体性,是具无明者毕竟见不到的。因为无明和见实相的智慧不可能同时,有无明就见不到真相,只有脱开虚妄分别才能见到。所以以世间根识,或是各种的科学仪器,永远不可能真正探测到万法的究竟实相。

  故此实性与世俗中见为虚妄者,非世俗谛。

  这样我们就知道,诸法的真实性和世俗中凡夫也能见到其虚妄性的影像等法,不叫世俗谛。

  此色心等由有支所摄染污无明增上之力,安立世俗谛。

  以上两种之外的一切色法心法,由十二有支所摄的染污无明这个根源,以它的增上力量,见为谛实,对此安立为世俗谛。意思是说,众生在无明的驱使下,会出现错觉,会错乱的认为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这些叫世俗谛。

  这以上解释了“能仁说为世俗谛”。

  若已断染污无明,已见诸行如影像等声闻、独觉、菩萨之前,唯是假法全无谛实,以无实执故。故此唯诳愚夫,于余圣者则如幻事是缘起性见唯世俗。

  下面解释“唯世俗”:在已经开始断除染污无明,已经见到有为法如同影像等的那些声闻、独觉、菩萨面前,这些显现只是假相,完全不是实有的,因为他们没有烦恼障所摄的实执。所以这一切的假相唯一诳骗愚夫,而对于圣者来说,他们知道这些跟幻事一样,是缘起性,而见唯世俗。

  圣者在后得位时虽然会有这些相显现在心前,但他心里不会执著这些是实法。也就是说,虽然有显现,但没有实在感。而我们有实在感。所以对于我们有实在感的凡夫来说,称之为“世俗谛”。对于唯见虚相没有实在感的圣者来说,叫做“唯世俗”。

  在藏文中,“世俗”的意思是虚相,只是虚假的影像。就像我们面前的一张桌子,你认为它实际存在,是个真实的桌子,就叫“世俗谛”,这是你的实执所现的错觉。而圣者认为虽然现了一个桌子的相,但那只是个虚相,是得不到任何实义的。就像人们都知道的梦境、影像那样,仅仅是个假相,得不到真实,只是唯世俗法。

  此于无相行圣者不现,于有相行圣者乃现,以彼犹有所知障相无明现行故。

  这些唯世俗的显现,对于无相行圣者则不会现,而对于有相行圣者,仍然会现这个相,因为这些圣者对于无分别智还没获得自在,还有所知障相无明现行的缘故。

  诸佛世尊心心所法毕竟不行,于一切法现等觉故。以是世尊说世俗谛及唯世俗。

  最后于佛地时,一切心王和心所法彻底消于法界,毕竟寂灭,再不会现行。因此,在佛的境界中,一切法都现前了正等觉的缘故。所以,世尊以善巧方便对于凡夫心识前的显现,说这些法是“世俗谛”,而对于声缘、菩萨后得位的显现则说是“唯世俗”。

  因为凡夫以痴障性的缘故,见到内外色心等的一切法,都是谛实,会产生实有的执著。而有相行圣者虽然现了这些相,但唯见假相,不见谛实,没有实执的缘故,所以称为“唯世俗”。

  其中异生所见胜义,即有相行圣者所见唯世俗法,其自性空即圣者之胜义。诸佛之胜义乃真自性,由此无欺诳故是胜义谛,此唯诸佛各别内证。

  所以从异生到佛之间,各类有情的认识确实不同。

  其中凡夫认为谛实的,是绝对真实的那些法,就是凡夫的胜义,因为他把这些当成了实相。其实在有相行圣者看来,这些只是唯世俗法。因为他已经在定中见了实相,后得位就知道这些只是虚相。而这个世俗假相的自性空,就是圣者的胜义谛。因为他入根本慧定见到自性空,这是真相,所以是胜义。诸佛见万法真实的本性,那是最究竟的自性。由于它无欺诳的缘故,是胜义谛,这唯是诸佛的各别内证。

  所以“自性”这个词可以从各方面来理解,它可以有很深的涵义。我们首先要了解这一切显现没有自性,你才可能知道真自性是什么。否则就会迷惑,就会认为这些显现法都有自性,这样会障蔽现前真实自性。到最终这些虚相全部隐没的时候,真实的自性就会出来,其实它就是如来藏。所以说,自性就是自己的本性,是诸佛所见的实相,也就是所谓的“自性光明”。就像六祖大师开悟时所说的那样——“,本自清净;,本不生灭……”这就是自己真实的本性,也是万法的本性。

  世俗谛法有欺诳故非胜义谛。

  世俗谛法有欺诳的缘故,不是胜义谛。

  如是已说世俗谛,今当说胜义谛。然胜义谛非言说境故,非分别境故,不能直接显示,当以闻者自能领解之譬喻明彼体性。

  已经宣说了世俗谛,现在讲胜义谛。但胜义谛不是言说之境,也不是分别的对境,所以没办法直接显示出来,意思是没办法依靠语言让你触到它,也没办法用分别心去测度它。所以现在要通过听者自己能够领会的譬喻来显明它的体性。也就是依靠譬喻让你心里有所领会。

  颂曰:

如眩翳力所遍计 见毛发等颠倒性

净眼所见彼体性 乃是实体此亦尔

  首先讲比喻,就像有眩翳的人,由眩翳的错乱力量,会遍计空中有毛发。见到毛发等是颠倒性,不是真实性。只有去掉了眩翳的障蔽,以清净眼见到无毛发等,才是真实的体性。同样,被无明障蔽的众生不见真实义,唯见虚妄的显现法。诸佛远离了无明习气,他见到的真实义,没有三轮二取等的虚妄法,这就是诸法的胜义谛。

  如眩翳人由眩翳力,见自手所持器皿中有毛发等相,为除彼故遂将彼器数数倾覆,此时诸无翳人行至其前,用目审视彼毛发处,毛发等相都无可得,更不分别彼毛发为有事无事,是发非发,及青色等差别。

  比如,一个有眩翳的人由眩翳的力量,见到手里拿着的杯子中有毛发等的相。为了除掉毛发,他把杯子很多次的倒过来,想把毛发倒出去。这时,有很多没有眩翳的人来到他前面,用眼睛仔细看他认为有毛发的地方,结果毛发相一点也得不到。既然这些无翳人见到的真相是没有毛发,也就丝毫不会去分别这个毛发是有事法还是无事法,它到底是不是头发,是青色头发还是红色头发,是三根还是五根,是处在杯子上方还是中间等等,这一切对于毛发差别相的分别,是一丝一毫都不会有的。

  若有翳人述自心意,告无翳者曰:见有毛发。尔时若为除彼分别,告有翳人曰:此中无发。然此说者无损减过,毛发之真实义是无翳人所见实非有也。

  如果有翳人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无翳人说:“我见到这个杯子里有好多根毛发,很不干净!是青色的,如何如何……”这时无翳人为了去掉他的虚妄分别,就对他说:“杯子里根本没有毛发。”然而这样说并没有损减的过失,因为有翳人所见毛发等,是颠倒性。毛发的真实义是无翳人见到的那样,确实没有的。意思是,这是如实的将本无毛发说为无毛发,而不是将本有毛发否认为无毛发。

  如是患无明翳者,不见真实义而见蕴界处等自性,此是诸法世俗性。即此蕴等,诸佛世尊永离无明习气者所见自性,如无翳人不见毛发,此即诸法真胜义谛。

  像这个比喻所说的一样,患有无明眩翳的人不见真实义,而见到蕴界处等二取三轮的自性,这是诸法的世俗性,它是一种欺诳的体性。而就是这些蕴界处等,诸佛由于已经彻底远离了一切的无明习气,见万法真实的体性,就像无翳人不见毛发一样,不见二取三轮等体性。这就是诸法的真胜义谛。

  设作是念:如是行相之自性岂非无可见,诸佛如何见彼性耶?

  有人这样想,这种真胜义谛行相的自性不是见不到吗?那诸佛是如何见这种体性的呢?如果有个法存在,可以说见到它的体性。既然它是无,诸佛见什么呢?又怎么去见呢?

  曰:实尔!然即无可见名之曰见。

  确实如此,是无所见。然而我们在名言中就是对这个无所见,安立为见诸法空性。也就是在否定方面安立为“见”,实际上是没有任何可见法的。

  《般若摄颂》中也说:“有情自言见虚空,观彼虚空如何见,佛说见法亦如是,非见余喻所能说。”这就是用我们平时所说的见虚空来作比喻。所谓的“见虚空”就是“无所见”,因为虚空没有任何颜色、形状等的可见之相。我们把没见到任何形状、颜色就称为是“见虚空”。同样,蕴界处等是虚妄的相,诸佛不见这些相就叫做“见法性”。所以这是对于“无所见”称为“见”,也就是无见而见,并不是在心前有个所缘境而见。因此寂天菩萨在《般若品》中也说:“胜义非心境。”诸法的真实体性远离一切戏论的缘故,胜义不是任何心所行的境。

  《入二谛经》云:“天子,若胜义中真胜义谛是身语意所行境性者,则彼不入胜义谛数,成世俗谛性。

  佛在《入二谛经》中说:天子,如果在胜义当中,真胜义谛成为身语意所行的境,那它就不是胜义谛,而成为世俗谛的体性了。

  意思是说,二取所摄的法全是世俗谛。如果说胜义谛是身体的行境,或是文字语言的行境,或者是意识的行境,这样就成了一种根识所见的境,根本不是真实的胜义谛,而是世俗谛的体性。这样就很明白了,凡是我们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乃至于意识缘取到的,这些全都是世俗谛性,都属于虚妄境界。

  所以,轮回和涅槃就是在这上面区分,这个非常关键。落到二取当中全是虚假的,因为立了一个“所”,就有一个“能”,这就是能所二现的虚妄境。也就是说,当心前还有个境,心可以缘到它,哪怕取的是再美好、再清净、再神圣的境,也全是虚假的。你再怎么认为我缘着一尊不可思议的佛,见到了超离言思的胜义谛等等,无论如何,只要成为身语意的所行境性,全都是世俗谛性,不属于胜义谛。

  所以要反过来还源,要脱开能、所。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证道的过程,就是逆流入于法性。从粗到细的六层能所全部脱落了,最后法界全体才显露出来。

  天子,于胜义中真胜义谛,超出一切言说,无有差别,不生不灭,离于能说所说,能知所知。

  真实的胜义谛超出一切言说,是无差别的,不存在任何此者彼者的差别相,因为凡是有差别的境都是根识所取的境相。而且这是不生不灭的,远离了能说所说,能知所知,因为:凡是能说、所说、能知、所知都是观待心才有的,既然是观待而有,那就是因缘生的法,没有自体,在真实中本来没有。

  天子,真胜义谛,超过具一切胜相一切智境,非如所言真胜义谛。

  真胜义谛,哪怕是具有一切殊胜功德相的一切智智,都不能以它为境。也就是彻底超过“是境”、“是所知”等二取的范畴。真实中,无论是凡夫、声缘、菩萨、佛,他们的所知境都不是真胜义谛。

  这里是退一步说,不必说凡夫心的所见不是胜义谛,假如是诸佛一切智智的所缘境,那也决定要说它是世俗。其实这只是一种说法,就是一概决定“胜义谛不可能是所知”。

  一切诸法皆是虚妄欺诳之法。

  一切诸法都是虚妄的,丝毫得不到实义。“欺诳”就是指明明是假法,但它看似真实。也就是诳骗了你,让你认为它实有。

  天子,真胜义谛不能显示。何以故?以一切能说、所说、为谁说等法,于胜义中皆是无生。诸无生法不能宣说无生之法。”

  真胜义谛是不可显示的,所以是“心行处灭,言语道断”。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一切的能说、所说、为谁说等三轮所摄的法,都是虚妄的,是错乱力现出来的假相,在胜义当中是没有这些法生的,完全是无生。既然诸法没有生,也就无法宣说真胜义谛无生法性。

  是故缘真实义之智,全无有性、无性,自性、他性,实、非实,常、断,常、无常,苦、乐,净、不净,我、无我,空、不空,能相、所相,一性、异性,生、灭等差别。以彼自性不可得故。

  这样就知道在现见真实义的圣者智慧面前,丝毫也没有所谓的有性、无性等以下所说的一切自性。

  首先,诸法不会持着“有”的性,也不会持着“无”的性。不会持着“自”的体性,也不会持着跟“自”相对的“他”的体性。没有所谓的“谛实”,也没有观待它的“非实”。没有所谓的“常”的体性和“断”的体性,这不会是恒常不变,也不会是前有后灭。没有现出来的苦受等相,也没有与苦相对的乐相。没有一个法真实持着“清净”的体性,也没有一个法真实持着“不清净”的体性。没有凡夫执著的人我、法我存在,也没有二乘执著的无我存在。因为既然“我”根本没有,那么相对的“无我”也不可能有。没有空和不空,这与我和无我的道理一样。没有能相和所相,并不是像隔开来的两个东西那样能所对立,其实是不二的。能相所相包括一切的能见所见、能闻所闻、能尝所尝、能知所知等等。没有“一”性和“异”性,不存在谛实的“一”,也就没有真实的“异”。因为要有真实的此者和彼者,才能安立异,而此者不可得,彼者也不可得,这样连“一”都没有,哪来的“异”?也没有生和灭,因为一个实法先无后有可称为“生”,先有后无可称为“灭”,然而现在得不到一个实法,哪里会有什么“生”和“灭”呢?虽然见到整个器世界、有情世界在不断的生住异灭,但这只是一种虚妄的所见,真实之中本不存在。

  为什么没有这些差别相呢?因为这一切仅仅是分别心的妄执所现,而诸法的自性是本不可得的。如果有自性,则可以对它建立一、异、常、断、自、他等等的差别。然而诸法本不可得,所以在见真实义的圣者智慧前,一切的差别相都是没有的。

  如是思择真实义时,唯诸圣者方是正量,异生则非。

  像这样,在抉择真实义时,唯有圣者的智慧才是正量,其他凡夫的根识不是正量。


{返回 入中论自释讲记·益西彭措堪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入中论自释讲记 第五课
下一篇:入中论自释讲记 第七课
 入中论自释讲记 第六十二课
 入中论自释讲记 第十一课
 入中论自释讲记 第六十三课
 入中论自释讲记 第五十二课
 入中论自释讲记 第十九课
 入中论自释讲记 第六十一课
 入中论自释讲记 第二十七课
 入中论自释讲记 第三十七课
 入中论自释讲记 第三十九课
 入中论自释讲记 第五十九课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执着[栏目:慧光法师]
 12.元明间与中国有关之西藏佛教[栏目:法尊法师佛学论文集]
 庄严国土 绿化心灵(源利法师)[栏目:佛教与环保]
 识缘名色,名色缘识中的识在心法中具体怎么理解?[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四)杂俎篇 二七、坐井观天[栏目:慈航法师]
 华严宗简论 第四章 华严宗的思想体系 第一节 一真法界[栏目:真禅法师]
 心灵的飨宴[栏目:传喜法师]
 佛识慧集 <三七>见性成佛[栏目:佛识慧集]
 静坐与喜悦之路 观照感受的益处[栏目:护法法师]
 赞阿弥陀佛偈略说[栏目:会性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