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四岁孩子助我拜佛(佟培瑞)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24

  四岁孩子助我拜佛

  《净土》2012年第4期

  作者:佟培瑞

  二零一二年七月八日,我和老伴在女儿家小住,上午看了一会儿书,已近十点,该到拜佛的时间了,老伴也在旁边催:“快拜佛吧。”我刚在地上放好拜垫,外孙女小美就先行一步,来到佛像前磕了一个头,然后站在一边。

  我拜佛时,小美聚精会神地看着。我想,孩子这么认真看我拜佛,我要好好地拜,一定要有恭敬感恩的心,呈现愉快微笑的表情,给孩子一个好印象。就这样,当我拜到二十几拜时,只听小美“呱嗒呱嗒”地跑出屋去,随后端来一杯水给我。出乎意料的我既高兴又感动,接过杯子一饮而尽,水微凉正好喝。我由衷地赞叹道:“小美真是好孩子!谢谢小美。”当我拜到一百二十多拜时,觉得头上冒汗了,小美就拿起扇子给我扇了起来。老伴正在看电视,我向她说了小美的表现,老伴也开心地笑了起来。当拜到一百五十多拜时(上午目标是一百八十拜),我有些累了,开始贪快,拜佛动作也就不规范了,平常同样情况时也有这个毛病。这当然躲不过小小的弥陀使者——小美雪亮的眼睛:“姥爷,你立直了再弯腰啊!”我说:“对对,谢谢小美。”在小美的帮助和“指导”下,我顺利圆满地完成了一百八十拜。小美的纯真可爱像一股欢喜、清新的暖流在我心里回荡。

  今天孩子助我拜佛,使我有如下感悟。

  先说小美,她不但自己能拜佛,还帮助我拜佛,三次所做所说恰到好处,即是随喜,又指出了我的缺点。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一个孩子也不例外。

  再说我自己,正好可以从我刚才看的书说起,其中有一篇文章是《自己决定别人看你的眼光》,简述该文和大家分享。

  美国科研人员做了个“伤痕实验”,由好莱坞专业化妆师在每位志愿者左脸做出一道血肉模糊的伤痕,而且给每个志愿者一面镜子,照看一下自己的脸,然后收回镜子。有趣而关键的是,化妆师还说:“为了防止化妆变形或褪掉,还需擦涂一层粉浆。”实际上是化妆师用纱布蘸上清洗剂水把整个妆擦掉了。然后把不知真情的志愿者派到各大医院的外科候诊室,任务是观察人们对其面部的反应。陆续返回的志愿者,竟无一例外地说了相同的感受——人们以疑惑而歧视的目光盯着他们的脸看,现出无礼、不友好的态度。

  我刚才拜佛时,四岁小的外孙子的几个反应与此实验可以说是异曲同工:一个人的内心怎样看待自己,就能感受到外界以怎样的眼光看待自己。或者说:别人是以你看待自己的方式看待你的。外在的世界其实都是我们心的显现。从现象层面来看,我们人与人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整个世界是相互影响的,但从一个修行人内心观照的层面来看,却是一个人有一个人的世界,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看似我们面对的是同一个世界,但由于我们各自内心不同的贪求、执著、分别,使得我们有着各自不同的诉求和情感,也因此感得各自不同的世界。

  譬如做梦,其实我们此时此刻就生活在梦境当中,梦中有“我”、有你、有他,有人我是非,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但这个梦只跟我有关,梦中所有的人事物其实都是我的心的变现,梦中的人快乐、幸福、慈悲、痛苦、嫉妒、瞋恨……其实是我们的心如是。由此我们应当观照到当他人在赞叹、帮助、关爱我们的时候,或者在影响、伤害、诽谤、侮辱我们的时候,其实都是我们心的显现。也因此,如果我们试图通过改变他人、改变这个世界来达到我们的幸福与快乐,那么我们就已经背觉合尘,深陷无明当中了。

  佛门修行是从修心开始,是“心地法门”。“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整个世界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的,乃至儒家的“内圣外王”都是在诠释这个不变的真理。我们应当不断修行,反复体认,加深“信、解、行、证”,必将趋善而获益无穷。

  (完)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修身之“譬”——镜子的法则(朱景东)
下一篇:入住寺院度晚年(孙强)
 安心二法(本性)
 聚少成塔:黄夏年老先生访谈录(李阳泉)
 慧根
 农禅的现代意义(闻一凡)
 心性解答(李炳南)
 感悟人生(张锦丽)
 略谈佛教之“腊”(通德)
 从《寒山诗》看寒山子生平(肖太国)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体现的人生境界论(袁方明)
 缘(尹进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50 点石成金[栏目:依空法师·人间巧喻]
 净土思想与和谐社会相适应(吴洪激)[栏目:净土宗文集]
 走在喜乐的大道上5[栏目:妙宝菩提心·嘎玛仁波切]
 梦中梦因果问答 86 什么业力让我从小就失去了父亲,并不常跟母亲...[栏目:梦中梦因果问答-泰国高僧]
 51 萨埵太子舍身饲虎[栏目:佛经民间故事]
 265.中竺中仁禅师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二]
 成唯识论疏翼 第二冊 卷四 五、第二能变思量识相[栏目:韩镜清教授]
 第一回 溯源流书生说法 警痴顽菩萨化身[栏目:观世音菩萨传]
 佛教养生观 三、定慧与养生[栏目:佛教与养生]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