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愚痴是最大的贫困(张春燕)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29

  愚痴是最大的贫困

  《净土》2012年第5期

  执笔:张春燕

  有一种非常流行的观点,认为贫困和环境是一对不可协调的矛盾。为了解决贫困问题,就必须要牺牲环境。至少在某一个时期,牺牲环境,以换取富裕的生活和充裕的财政收入。但当我们仔细考察这个问题,会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比如,有人认为,贫困造成生态环境退化,即认为,贫困地区的人们开垦边际土地导致水土流失,到稀疏的草地放牧导致草原退化,砍树烧薪破坏了森林资源。这一看法似乎很有道理,而实际上农民在日常生活和劳作时,是保护当地资源的。农民常在房前屋后、庄头村边种植树木,视它们为护村林、风景林。农民参与乱砍滥伐森林,主要还是与国家的林业和权属政策有关。从某种意义上,他们是被政策怂恿着去破坏环境的。

  贫困的农民生态意识和环境意识差,使他们成为自觉不自觉的生态环境破坏者,这有时是事实。但这指的是他们即便不会主动地、有意识地保护生态环境,对于他们赖以生计的衣食之本:土地、山林等自然资源,他们却是知道应该如何维护的。对于有稳定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资源,他们总是精心维护,而对于利益虚化的资源,他们才没有保护的意识。这就是为什么政府组织的造林活动,有资金、技术、物资和政策的保障,但林木的存活率很低,“年年造林不见林”,而农民房前屋后的树木,不需要技术指导和护林员,仍然长得很好。所以说,不能把生态环境的破坏,简单地归结为贫困农民的生态环境意识差,其中有着更复杂的体制、政策和社会原因。

  贫困的农民并非是生态环境的破坏者,相反,越是贫困的人,受到生态环境恶化的损害就越大。当村边河流被污染了,穷人只能饮用被污染的浅水井里的水,因为他们没钱去打深水井,更没钱去买桶装水。当山林被砍伐,水土流失毁坏穷人的田地,他们的衣食之源就会断绝。越是贫穷的人,其生活和生产越是依赖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环境恶化,他们将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所以,如果不是不当政策的引导,穷人会是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的维护者。

  引起人类关注的环境问题,首先发生在城市。在一个个很小的城市空间里,聚集着大量的人口,进行着大量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大量排放的污染物无法及时消散、稀释、分解和疏散,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有毒危险品的危害。城市,尤其是中国的城市,长期以来是远离贫困的。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产业结构调整,城市里的贫困人群正在形成。

  中国的现实是,城市环境污染还在相当严重的时候,城市贫困问题已经浮现出来。但在政策层面,还没有一个系统的城市减贫安排。一方面,城市穷人更多地受到环境污染的危害,当城市自来水受到污染时,穷人没钱买桶装水;当大气污染严重时,穷人没钱买空气净化器。另一方面,治理环境污染时,如果没有有利的政策安排,穷人可能要承担较大份额的治理费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穷人更多地暴露于环境污染之中,可能更多地受到有毒有害废物的危害,从而患病的风险更大。穷人患小病时,有很高比例的人选择不去就医,省钱也许是其中重要的考虑,因为现在医疗费用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人们收入水平的增长速度,这进一步增加了穷人患大病的风险。一旦患大病,穷人的生活水平将迅速下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形成贫困的一大原因。

  这一切都能够有力地说明:穷人不是环境的破坏者,破坏环境也未必带来富足。必须牺牲环境才能得到经济发展和生活改善的观点是荒谬的。事实是,承受贫困的人,往往是对环境最依赖的人群,也是最愿意保护环境的人。

  以汽车为例子。尽管人人都知道,开车会污染空气,侵害你的呼吸,但是,对于一个每天需要上班来赚取生活开支的人来说,他不开车,就要去挤地铁或者公交车。在上下班高峰的时候,著名的一号线地铁会把你挤成一张照片,你还必须要承受其他的困扰:丢了文件,掉了鞋子,被变态者骚扰……完全斯文扫地,毫无人的尊严,因为当你的脸紧紧贴着窗户的时候,你会想到,当年从非洲运输黑奴到美洲的时候,情形恐怕就是这样的。

  这是必须要买车的第一个理由。而这个理由,是政府给你的。因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汽车工业和汽车消费都被作为GDP的重要拉动力而被鼓吹,购买汽车被社会普遍认为是经济发展的表现形式,也是城市繁荣的标志之一。但是,普通市民乘坐便利的公共交通,却并不能证明城市的繁荣。

  第二个理由就是,你的成功与身份也需要一辆好车来表达。人的虚荣心熊熊燃烧,因为你在参加同学聚会的时候,大家都会习惯性地在饭桌上比较彼此使用的手机,在餐馆外,则会比较彼此驾驶的汽车。要坐公交车去参加聚会?宁肯死了!

  仔细观察贫困这个现象,我们就会发现,其实我们混淆了两个问题,第一是事实上的衣食无着的贫困,第二是与别人比较或者因为内心空虚而造成的贫困感。贫困和贫困感实际是两回事,我们只是常常有意或无意地把它们混为一谈。在生产高度发达的今天,绝对的贫困实际是少见的,更多的则是贫困感。

  贫困感才是最大的问题。它既有我们这个社会分配不公,贫富悬殊的原因,也有我们内心的虚荣妄想之毒熊熊燃烧使我们辗转反侧难以安眠的原因。说实话,这是一种最大的愚痴,而这种愚痴,不仅破坏环境,还破坏我们的人生,毁灭我们的幸福,摧垮我们的指望——它才是最大的贫困。

  (完)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父亲·僧人(释子甲)
下一篇:你幸福吗?(张春燕)
 学会自我反省(常静)
 王荣春居士(鲁秀珍)
 守培法师的人品德操及文艺成就(骆海飞)
 佛陀的现实观(惟贤)
 我痴(慧律)
 安祥禅与现代智慧环境(元山樵)
 禅心如水(阮小籍)
 在家奉佛的李煜(许程明)
 技能与家财
 毋欲达,欲速则不达(宣化)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一七、怎样才可达到自由平等博爱之目的[栏目:慈航法师]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二十五 (6)[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亲友书讲记 第三讲[栏目:夏坝仁波切]
 龙树菩萨传[栏目:龙树菩萨]
 做人处事的态度(星云法师)[栏目:法师法语格言]
 关于放生的问答[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四]
 抓住话头深参,照住心的活动轨迹![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禅法]
 自利利他 心得自在[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3.见的过患[栏目:专题经文选译]
 中国佛教十大名山 十、迦叶道场鸡足山[栏目:佛教与名山]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