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十课(二十)听法时所断意之行为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410

圣者言教 第十课(二十)听法时所断意之行为

  【乙三、意之行为】

  【意之行为分为二:所断与所取。】

  【丙一、所断之行为】

  【所断之行为,应断闻法之三过:耳不注如覆器之过,意不持如漏器之过,杂烦恼如毒器之过。如是所说,耳根若未专注法音,则有未听闻之过失;心中若未思维法义,则有忘失之过失;若杂贪嗔等烦恼,则有过后增长烦恼之过失。】

  在听法期间,虽然身体在法堂中,但是耳根完全趋向于法音之外的一些声音,听不到导师在讲什么,如是听法则有未听闻之过失。在听闻过程当中,如果未能将导师所传讲的一句一字铭记于心并且勤作思维,则很容易忘失法义。

  以前有一位年纪比较大的修行人来我这边求成熟口诀法,我至少给他讲了三四十次,最终他终于表示好像理解了。但是当他准备离开的时候,发现外面排队求成熟口诀法的人太多了,无法从正常的路径出门。好在当时我的房子也比较矮,于是他就从上面跳了下去。但是当他跳到地面的时候,脑海里一片空白,刚刚所讲解的他全都忘了,只能重新排队。后面我看见他又进来求法,就很奇怪地问他,为什么又来了。他告诉我因为他刚才跳了一下,所以就不记得刚刚所传讲的这些法义了。讲解这个例子也是告诫大家,这位修行人在听法的时候,也未必是没有铭记心中,但有时候老年人可能由于四大衰弱的缘故,记忆力不如以前了,这是很正常的,所以在听闻过程当中,不但要反复思考,需要动笔做记录的时候也应该做一些笔记。

  若在听法过程中掺杂烦恼,不但不是一种正法,还会令自己的烦恼更加炽盛,因此,这也是一种过失。所以无论听法还是修法,我们时时都要反观自己的内心。当然有一些人会有这样的经历,有时内心无意当中也会生起一些连自己都非常气愤的妄念。比如不恭敬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不恭敬导师,不恭敬教法,甚至还有很多连自己想也想不到的一些念头。当这种妄念变成极端的时候,内心就会逐渐开始不健康了,出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

  要记住,作为凡夫,由于无始以来习气烦恼沉重的缘故,难免会无意识地产生一些杂念,这是很正常的。作为一个初行者,想要在第一时间就能断除一切妄念,恐怕现前的见解还有些不够。但是当认识到妄念期间,应该要及时提起正念,不要再继续执著地想下去,若能做到不让它继续往下发展,你就是一个很好的修行人。因此,自己不要太极端地执著这些事,也不用天天在导师面前哭着说,昨天有了一个不好的念头该怎么办,是不是明天就要堕入金刚地狱?我想,明天可能不会堕入,只要及时忏悔,永久不会堕入。因此,在妄念起现的第一瞬间就遮止妄念继续往下发展,并且及时忏悔,自己就不需要再起极端的思想,这样一来,也就不会令自己的身心更糟糕。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十课(二十)听法时所断意之行为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十课(二十一)听法与调心
 圣者言教 第二课(四)清晰修法的目的
 圣者言教 第四课(十四)了脱生死才是真正的成功
 圣者言教 第三十课(五)如何理解获得加持
 圣者言教 第二十九课(十二)八炎热地狱
 圣者言教 第四课(二)应时时审视自己的发心
 圣者言教 第二十四课(四)以止观交修的方式修学寂止
 圣者言教 第十课(二十)听法时所断意之行为
 圣者言教 第二十课(十四)如何理解自己与上师一如
 圣者言教 第十一课(十二)闻法六垢之外散 内收和疲厌
 圣者言教 第五课(七)如何在止观交修中运用菩提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科学时代的轮回录-中国篇[栏目:轮回实证]
 六三 小车天宫[栏目:天宫事经 五 大车品]
 战火硝烟,凭谁灭却?[栏目:禅林衲子心]
 施比受更有福[栏目: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心的力量是无穷的[栏目:心生菩提树·佛理小故事]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二(九○七)[栏目:杂阿含经]
 随风云彩喻:不要因关注自己的妄心而停下念佛的脚步[栏目:净宗譬喻·净宗法师开示集]
 五三七 大须陀须摩本生谭[栏目:第二十一篇]
 阅科学的人灵交通记[栏目:太虚法师]
 若实未往生,弘法、说法的人向信徒说已往生,弘法的人有罪过或是过失吗?[栏目:临终助念问答·净空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