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戒的殊胜
 
{返回 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80

  佛戒的殊胜

  ——大三班:德修

  我们都知道国家有宪法及相关法律。它是为了规定人们行为,规范和维护社会稳定,家庭和谐,及人类和平的各项制度。同样,在佛教里也有规章制度,那就是三藏之一的律藏,三无漏学中的戒学。

  早在2500年前,出生在印度的三界导师本师释迦牟尼佛,为了维护僧团的庄严,清净与和谐,初成道时只有略教诫:“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念。”当时利根弟子都能受持不犯,到后来根性的漏劣,出世的层次不同,素质修养的差异,弟子逐条犯戒,逐条的制定。因此每条戒律的制定,都有各自的缘起。后来戒律也有伴随涅槃分成五部,八部,十八部,二十部之多。

  佛在涅槃时,最后教诫:“以戒为师,依四念处而住。”倘若佛住世也不出此范围。佛戒制定不同世间的法律,非为一时一世;而佛戒是放之四海而皆准,通于三世、三界,涵盖作持(诸善奉行)与止持(诸恶莫作)。佛是“为道制戒,非本世福。”也就是说,佛制定戒律是用来修行证得“涅槃”为主的,而非单指追求福报享乐。

  戒律虽有出家在家二众之别,总的来说是为解脱而来的,其余的都是顺世的利益。他的行持也是活活泼泼的,有制有开,但非一开到底,自有它的妙用善巧。

  许多人以为戒律是约束,是枷锁,因恐惧而不敢受戒,学戒,持戒,戒从修持来说有止持与作持。止持是止恶;作持是行善,对恶意的止,对善积的行。

  《大智度论》中说,经通五种人说的;而戒律唯佛一人能制。能称之为“经”的话,除佛以外,佛弟子,天人,仙人,化人所说的法,符合三法印“诸法无我、诸行无常、涅槃寂静”,抑或经过佛陀的印证都可称为经。不过,能称之为“戒律”的话可就不同,唯有福慧两足尊、大智慧圆满的佛陀才能为之,戒律是佛陀在大悲心中等流而出的戒法,它辅助众生破迷开悟,直趋涅槃城。

  佛戒以“三皈依”为入,“五戒”为基,有更广的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戒等。只有对佛戒有充分的认识,才不会因人云亦云而误解佛戒。

  牢记受戒,学戒,持戒的作用,把握当生,从而实现它的价值,佛戒功德利益的殊胜,那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返回 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学而优则“佛”
下一篇:罗什大师之大气
 以佛法简择世出世间爱
 同圆一个梦
 乌云散后 明日当空
 常州与沧州参学见闻记
 戒律的功用
 什么是“不二法门”?
 缘生则聚,缘尽则散
 四月初八浴佛节小记
 迷悟皆由心 烦恼即菩提
 我的生活观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陈景富[栏目:当代佛教学者]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自序——祝福,永不止息[栏目: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准提佛母修法简便仪轨[栏目:准提菩萨·行法仪轨]
 二谛与三性——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与人间佛教(于晓非教授)[栏目:其它]
 法会的目的与要求[栏目:仁焕法师]
 心还没起作用,就要能看到心的存在[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禅法]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第43集[栏目: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净空法师]
 以愿心得佛接引 用信心化解违缘[栏目:达真堪布]
 《楞严经》轻松学 卷二(之八)[栏目:楞严经轻松学·超然法师]
 Two Main Schools of Buddhism[栏目:Dr. K. Sri Dhammananda]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