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少欲知足 自在安乐
 
{返回 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339
少欲知足 自在安乐

——大四班:弘瑞

   出家修道,辞亲割爱,剃发染衣,无不是为了解脱各种烦恼之束缚,六道轮回之苦。佛在《遗教三经》中云:“汝等比丘,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逸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所以要想解脱必须少欲、知足,放下尘缘,所谓一念放下就不受尘劳纠葛,当即得解脱,无不自在,当下即是极乐,可见知足、放下是学佛之人最为重要。

   我们在这五欲六尘的苦海中漂流,处处暗藏五欲之乐的杀机,时时都有轮回的可能。所以我们必须特别警惕欲望的过患,正所谓“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报。”要用文殊菩萨的智慧宝剑(也就是般若智慧)来观照欲望,时时提起正见之心,收摄六根,不让他向外攀援,心念常常安住在知足的心当中。所谓“少欲无为,方可身心自在。” 修行之人欲望极少时,内心就会光明坦荡,无忧无虑,处理各种事情时游刃有余,不会有手足无措的窘境,不仅如此还可以达到涅槃成佛的境界。如《佛遗教经》云:“当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恼亦多,少欲之人,无求无欲,则无陷曲,以求人意,亦复不为诸根所索,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犹畏,触事有余常无不足,有少欲者则有涅槃。”

  所以我们必须远离杂染,少欲知足,安住道中,如法行持佛陀教法,时时安住在善法欲中,依教奉行,所谓身外无所求,心内无所动,通身放下才会自在安乐。


{返回 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的交友观
下一篇:从读佛学院到实践“持午”的认识
 观想莲花
 心地之见
 圆满你的孝顺
 君不可不知
 佛教信仰防被消解
 清明之忆
 恭敬僧宝的意义
 禅坐
 风·雨·禅
 认识自我,离苦得乐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二0一三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二十一集]
 蜜糖里头的毒最毒(宣化上人)[栏目:戒邪淫文集]
 佛教的头陀苦行法[栏目:济群法师]
 容易触恼人,做事情,总想做好,不做好心里就不好受。[栏目: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中册 上士道 发菩提心[栏目: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人性[栏目:管理三部曲·迷悟之间 ]
 弟子请问回到小庙好多事应酬,每天坐两个小时禅相和定力会不会退失?[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浅释在北京大学的无相念咒[栏目:张尚德教授]
 佛教文学观 七、佛教文学的功用 二 启发心智、破迷开悟[栏目:佛教与文学]
 看得见[栏目:福报哪里来·迷悟之间 ]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