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七讲话 第六集 第一期 第六天 字字入心不空过
 
{返回 智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405

佛七讲话 第六集 七十九年第一期

第六天 字字入心不空过

凡是念佛的,都拿念珠。可是有一点要注意到,拿念珠习惯,只数念珠不念佛。你如果有这个毛病,赶紧改过来。这样不得往生。别人看了,你好象念佛人,其实不得往生。般舟三昧经讲「欲生我国,持念我名」,这是阿弥陀佛亲自说的,没有说过「欲生我国,只数念珠」。你如果发现有这个毛病,赶紧改。

数念珠一定要有佛号,所以,念佛要字字入心,不可以空过。 有几种念佛方便。印光大师提倡三三四,就是三声、三声、四声,这样不空过。

再譬如说高声念佛,也不空过。不过高声念佛有一点点不方便,吵闹别人。

还有一种念佛办法,慈云忏主所提,十口气念佛,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尽一口气。这个当然也不空过。不过也有不方便之处,十口气念佛,早上念十口气,晚上念十口气,不可多念,多念的话伤气。

总而言之,念佛的时候,要发之于心,出之于口,入之于耳,还之于心。就是说从心中发出来,嘴巴念出去,耳朵听进来,还教它回到心里去。这种念佛办法, 确实。

不过,也要知道要点,虽然是发之于心、出之于口、入之于耳、还之于心,其要点只在听清楚。你要是听得清楚,一定发之于心,出之于口,还之于心。其要点只在听清。所以你不必顾虑是否出之于口,还之于心,你只要把佛号听清,一定发之于心出之于口还之于心。

所谓娑婆世界的众生耳根最利,经上说,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听清了以后,意根摄,发之于心嘛!舌根摄,因为出之于口嘛!耳根摄,听得清楚嘛!六根当中有两根最利,就是意根和耳根,意根一摄,六根都摄;耳根一摄,六根也摄。可是意根不好摄,比较起来,耳根好摄。譬如说,大家都听过戏,你听戏的时候,痴痴呆呆,和傻子一样,因为耳根一摄六根都摄嘛!念佛也是一样。

念佛方便很多,你看那个方便、适合你,你就采取。佛法论修不论解,不相信你这么修修试试,得到益处以后你就相信了。

有人认为念佛进步,说:我见佛了!我见神了!我有什么境界……。甚而言之有人也说:我昨天晚上做梦梦见阿弥陀佛了!

这些境界不是不好,你一执着就糟糕了。你见佛,佛来,来者必去,来是生,去是死,那还是生死法!

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如果无相,是实相。凡所有相,皆是幻相,你为什么不求实相求幻相呢?

念佛进步是怎么个情形呢?烦恼轻。你发现你的烦恼轻了,进步了。初初烦恼轻的时候,遇到事情,总有一种无所谓的感觉,唉!不用计较了──有这种感觉。 烦恼轻了以后,逐渐逐渐智慧增加。初初开始,不对境,自己不生烦恼。

有的人愚痴就是这样。譬如说,坐在房间里,清清净净很好,忽然间感觉心烦意乱,生烦恼了!这是六道生死根,生死习气。所以,实在说起来,烦恼皆是自己起的,没有别人使你起的。

你如果自己不起烦恼了,智慧慢慢慢慢增加。如果经常自己起烦恼,智慧慢慢慢慢减退,定力消失。什么原因呢?生烦恼的时候,一定没有戒法;没有戒法,自然不得定;没有定,自然不能生慧。这就是三途之根。所以,自己不可生烦恼。

如果你念佛再进步,对境不起,纵然有烦恼境来了,不受其干扰。这个时候你将开大智慧了。因为对境不起称之为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就是做一切事情、对一切境,念佛心不退,不生烦恼;念佛心不生烦恼,可以做一切事、对一切境。这是念佛大定,比你打坐痴痴呆呆地坐在那里,心中一字不想,比那个好得多。打坐和个木头一样,一点功德没有。所以告诉大家打坐要心中念佛,佛不离心,心不离佛, 这个时候你渐渐进入念佛大定。

今天佛七第六天,晚上加香,希望大家不要紧张。我和大家讲过了,不缓不急,以不缓不急调适你的身心,圆满佛七功德。

今天不多耽误大家时间。开始念佛。 


{返回 智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七讲话 第六集 第一期 第七天 尽形寿念佛不可放逸保持定心
下一篇:佛七讲话 第六集 第一期 第五天 不生我慢持名念佛求生西方
 佛七讲话 第七集 第四期 第四天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金刚三昧经一波记 真性空品第六
 佛七讲话 第七集 第四期 第一天 随时随地记得念佛
 金刚三昧经一波记 如来藏品第七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威德自在章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拾遗卷第十
 金刚三昧经一波记 序品第一
 佛为胜光天子说王法经句解 释经题
 性缘问题之申论 五、与种子识的关系
 性缘问题之申论 七、天台宗性具法门之商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四十集[栏目: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佛法基础 三、佛法的內容 2.佛法的人生观[栏目:佛法基础]
 功成不居[栏目:无常的真理·迷悟之间]
 普贤菩萨行愿赞讲记「功德回向」赞[栏目:普贤菩萨行愿赞讲记]
 学习瑜珈菩萨戒的几点体会(廖乐根)[栏目:戒幢佛学研究所2000级学员文集]
 大方广圆觉经 第二十七集[栏目:净空法师]
 真正修行从消除对立修起[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二]
 天台小止观 证果实相 一[栏目:永本法师]
 前世真的存在吗?如果真的有前世,那后世的性格、面容会改变吗?[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法食[栏目:佛教词汇小百科]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