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七讲话 第六集 第一期 第七天 尽形寿念佛不可放逸保持定心
 
{返回 智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626

佛七讲话 第六集 七十九年第一期

第七天 尽形寿念佛不可放逸保持定心

大家不但佛七期间用功念佛,回去以后还要用功。无量寿经说,尽形寿念佛。所谓「事须用功,久习方成。」

或者有人说,观经不是说吗?十念三念一念即得往生。何必尽形寿呢?要知道,你如果没有罪恶障,不障碍你,可以临命终时十称佛号往生;如果你有障碍,临命终时不能念佛。我们说几项,教大家知道。

临命终时不遇善知识,忘记念佛。如果被大水淹、大火烧,不能念佛。如果堕落高崖跌死,不能念佛。再譬如说,当兵作战,两军阵前阵亡,不能念佛。甚而言之,病苦所逼,不能念佛。有很多种情形之下,没办法念佛,你如果仰仗临命终时十念,那太危险了。所以平时要多念佛,所谓「平时念下急时用」,才能免得临终手脚忙。

大家念佛,我已经讲过,在清净心。你做事、做生意,只要不起贪瞋痴,就不失念佛心。在世间,天天须要办事,记着:事来即办,事去不要存心。所谓「事过即了」。如果你放在心里记罣不忘,妨碍你念佛。要记住,不论大事小事,总要放下。所以平时在世间,一切随缘好。不可以起心碍境。要知道无常迅速,没有事情可计较的。唯一的事情就是力求往生。如果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切计较皆是空的。

世间的事说起来,没有碍心的,都是起心碍境。起心碍境有三种心──贪心、瞋心、痴心。由于贪瞋痴心,就造七项恶业──杀、盗、淫、妄语、恶口、绮语、两舌。由于恶业因缘,所以才生死不离。所以大家记住,千万不要起心碍境。

如果能会到佛法深义的人就知道了。心经上说,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等等。不要计着。六祖也说过,教你的六识,出于六根门头,在六尘当中来去自如。六识怎么能在六尘当中来去自如呢?就是没有贪瞋痴心。所以,大家回去,谨谨慎慎,老实念佛。

我们不幸生到五浊恶世,没有可贪恋的了。因为五浊恶世之中,事事皆是罪业。地藏经说,举足动念,皆是罪业。所以大家,谨慎小心,了此一生,千万不可放逸。如果放逸,就给后世作因缘。

怎么放逸呢?眼贪色,耳贪声,鼻贪香,舌贪味,身贪触,意贪法,这就称为放逸。

放逸总说起来,不外乎一个贪。所以大家起贪念的时候,要提高警觉。那怎么能不贪呢?有八个字──厌离娑婆,求生极乐。娑婆世界,实在都是苦。极乐世界,唯有诸乐。娑婆世界认为乐的,不过是苦轻为乐就是了。因为娑婆世界的乐,都是对苦言乐。极乐世界,怎么称为极乐呢?它的乐不对苦,所以说「无有众苦,但受诸乐。」

今天佛七圆满,希望大家佛七以后,不可放逸。我每次佛七发现,有很多人最后一支香刚圆满,就大喊大叫,欢乐不止。这样不好。佛七完毕以后,大家要保持你的定心,这样才有功德。不但佛七以后,在道场中保持定心,回去,天天提高警觉。

佛七圆满,所谓有一句话──千言万语说不尽,各自珍重前途。现在开始念佛。 


{返回 智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七讲话 第六集 第二期 第一天 放下我慢随顺一切
下一篇:佛七讲话 第六集 第一期 第六天 字字入心不空过
 佛七讲话 第七集 第二期 第七天 心地光明于心无愧
 诸法无行经浅解 简短介绍
 佛七讲话 第六集 第二期 第二天 念佛三昧在心清净
 佛七讲话 第六集 第四期 第五天 不贪名利随缘过日
 佛藏经描仿卷下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句解 释经文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述要
 佛七讲话 第六集 第四期 第六天 持佛名号至诚忏悔
 佛七讲话 第八集 第四期 第七天 欣往西方厌离娑婆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拾遗卷第五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记印顺导师《印度之佛教》的特见——从声闻部派到大乘二大唯心论[栏目:悟殷法师]
 伤别[栏目:孤独是一种修行]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06 因果不虚[栏目: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雍正皇帝与《御选语录》[栏目:张文良教授]
 挂碍[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5年]
 会花钱是师傅[栏目:普献法师讲故事]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六0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二集]
 正知正见是学佛的根本(释昌明)[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什么是菩萨种姓?[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致吴普明函[栏目:明真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