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七讲话 第六集 第二期 第三天 知足常乐不造恶业如子忆母至诚忏悔
 
{返回 智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171

佛七讲话 第六集 七十九年第二期

第三天 知足常乐不造恶业如子忆母至诚忏悔

今天讲一点平时个人修行应注意的事项,回去以后各自检点。

如果方便,每天起床以后,家里有佛堂的,漱洗以后,先在佛前上上供水,然后上香,然后拜佛,随自己意思拜多少拜。你如果有早课,按早课进行,其实在家人就念佛是早晚课最好了。或者跪或者立,持念佛名。念佛多少声,也在你自己,随缘规定。如果没有佛堂的,起来以后,在院子里头的话,向西方拜佛。如果在房间,向上方拜佛,然后或跪或立,持念佛名。

修道人,在家众修福的机会多;出家众修慧的机会多。实在说起来,虽然有机会多机会少,总要福慧双修。

障慧的,淫最重;障福的,杀最重。所以出家众,首先要净修梵行;在家众,首先要慈心不杀。不可以纵恣口腹。在家,身上穿的,口中吃的,得过就过,不可放纵。要想吃,随便吃,要想穿,随便穿,妨碍道人心。如果纵恣口腹,一定造诸恶业;以恶业因缘,要落苦道。所谓业系苦。为一点小事情,满足自己口腹,惹下恶业受苦,很不应该。

古德有句话,大家可以参考:「节身俭口,不生奢泰,闻说少欲,深乐修行。」节身俭口,就是身上穿的,口中吃的,要节俭。衣服不求华丽,御寒足矣;饮食不求美味,果腹足矣。所以说,节身俭口,不生奢泰,不敢生奢侈安泰之想。听善知识说,少欲知足,深乐修行。古人是圣人,皆如此作,何况我们凡夫?究竟谁说的这个话呢?永嘉大师。

所以大家在世间,不可纵恣口腹,甚而言之,妄造杀业。有机会熏修佛法,增进智慧。一旦福慧具足,就成佛。 在世间,不要和人家争强斗胜。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如果有事情,和人家起抵触的时候,路,总要让他一步,其实,是你赚了最大的便宜。让他一步,你的路愈走愈宽;抢,争他一步,你将来愈走愈窄。

为人在世间,可贵的不在精明,要存憨厚。堕苦道的人,多部份都是精明者;有福的人,差不多是憨厚之士。在世间,所谓仁义,出于憨厚之人;不仁不义,多部份是精明者。

在佛门当中也是一样,慈悲喜舍,皆是憨厚之人;三涂苦道,多是精明之人。譬如说,佛,最憨厚,为众生不请之友。一般说起来,救别人,利益别人,别人请我,我就去;对方不请,我就不管了。佛不是,十方众生虽然不请,佛自动地救十 方众生。何止于不请去救他呢?甚而言之,有的众生害佛,佛还救他。譬如说魔波旬,处处时时相机害佛,佛生生世世要度他。我们在经上祇看到魔害佛,没有一本经说过,佛害魔。这是多么伟大的精神!

我们无论在家出家,既然学佛,就要跟着佛学。譬如经上说,提婆达多害佛,佛还给他授记,说在若干劫以后,提婆达多可以成就辟支佛道。甚而言之,他告诉弟子,提婆达多是我的善知识。我们望佛虽不能及,心向往之。

在世间,记住:欲无止境。如果欲求多,烦恼多。相反地,知足常乐。所以,衣,御寒足矣;食,果腹足矣。切莫纵恣口腹。这样可以不造恶业;不造恶业;就不受苦报。

或者有人说:「我以前造的恶业,怎么办呢?」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对佛忏悔。你如果能声泪俱下地忏悔,一定可以消罪业。

有人说:「持念佛名,怎么能消罪业呢?」观经上说,持念阿弥陀佛名号,念念中消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回去以后,照这个方法修行,一方面增进功德,一方面消除业障。人生短短数十年,就算是天天精进如此修行,能消多少罪业呢?你如果再懈怠,实在更可怜愍。

有人或者问:「你刚才不是说,念佛念念中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吗?你现在怎 么又说,纵然精进能消多少罪业呢?」要知道,我们的罪业太多了,无量劫来造无量罪。佛说过一句话,众生之罪业,如果有体性的话,尽虚空遍法界,容纳不下。纵然阿弥陀佛大慈大悲,如果不精进的话,八十亿劫生死之罪,相较之下,实在是太少。因为我们的罪业,尽虚空遍法界容纳不下。

「那么说起来,就不能消灭尽啦?」佛在大乘法里说得很明白,罪业由心造,还将心来灭。有一句偈贡献给大家:「罪性本空由心造,心若灭时罪亦亡,心灭罪亡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话虽如此讲,你根机不够,理忏办不到。所以你还要进行事忏,过去所造的罪业,无量劫来的罪业,对佛求哀忏悔。跪在佛前,声泪俱下,痛哭流涕,至诚忏悔。这样一定蒙佛加被。

念佛念念中消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也要至诚恳切。那怎么念佛呢?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说过,要如子忆母那么至诚恳切才行,如果飘飘浮浮、悠悠荡荡地念,就消不了你的罪业。

所以我们要如子忆母,开始念佛。 


{返回 智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七讲话 第六集 第二期 第四天 一心不乱转识成智
下一篇:佛七讲话 第六集 第二期 第二天 念佛三昧在心清净
 佛七讲话 第六集 第一期 第五天 不生我慢持名念佛求生西方
 佛七讲话 第五集 第一期 第六天 计数念佛不起妄想
 佛说幻士仁贤经讲记
 佛七讲话 第六集 第三期 第三天 孝亲有道持戒念佛
 缘起法泛谈 四、一心具随缘大用
 佛为胜光天子说王法经句解 前言
 佛藏经描仿卷中
 佛七讲话 第八集 第二期 第四天 持名念佛是大观照
 佛七讲话 第七集 第一期 第七天 改变个性对治妄想
 性缘问题之申论 三、与念佛的关系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刍论佛教公益事业的当代意义[栏目: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
 幸福的味道[栏目:看开]
 《大佛顶首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浅释[栏目:星云法师]
 佛学与医学(太虚大师)[栏目:佛教与医学]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一一一一)[栏目:杂阿含经]
 入菩萨行论 第十八讲(第5品)[栏目:入菩萨行论讲记·雪歌仁波切]
 有一个十三岁的小孩肾脏坏掉了,请问要怎么救他呢?[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漫谈以动物做譬喻的佛教成语(圆成)[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栏目:禅宗话头名言解读]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三(一一七二)[栏目:杂阿含经]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