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心是生命无尽的积累
 
{返回 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291

  心是生命无尽的积累

  ——本四班:释广秉

  在我眼里,佛法给我的感觉是这样的:所谓生命,它就是一场无尽的积累过程。

  我们所有的言行乃至于起心动念,即使已经成为了过去,也会在内心留下痕迹,形成相应的心理力量。用佛教的话来说,就是“功不唐捐”。在客观上,所有事情都会成为过去,甚至被逐渐遗忘,但在内心留下的烙印,在生命品质中形成的记录却不会自动消失,并会积聚为影响未来生命走向的力量。从小到大,我们的兴趣、能力、习惯就是这样不断养成的。

  其中有些是先天因素,来自往昔的习气,有些却是后天培养的,在成长过程中逐渐积累而成,在形成过程中,还会受到不同的思想观念,周边环境及生活方式的影响。

  其中,又以观念的影响力为主。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心态,形成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当观念发生错误,就会导致不良心态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人死如灯灭的观念,会导致及时行乐或消极厌世的心态。在这两种极端心态之下,生活质量就可想而知了。

  很多人都知道,佛教强调因果,往往局限于现象,局限于具体事件,事实上,意识活动也离不开因果,我称之为“心灵因果”。在每个人的生活中,这种因果时时都在发生,只是我们未加关注而已,当我们不断重复某种想法时,会使其力量不断增强,久而久之,成为重要的心里因素,进而固定为习惯,性格乃至人格特征。这就是由因感果的过程。

  在我们的内心,每天会出现各种心理,但能够得到重复乃至不断重复的,都是我们最在意的事。因为我们对内心缺乏关照,所以,这种重复往往是被动的,是不自觉地被串习推动了。我们看到喜欢的人,不由自主的就高兴了;看到讨厌的人,不由自主的就起嗔心。但从来不去想一想,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绪?这种情绪是否健康?是否会使心陷入贪著或对立中?如果不加观察,这些情绪就会随串习自动复制。就像电脑中了善于复制的病毒一样,最后发展到难以控制的地步。

  佛法以为,心是无常的、刹那刹那间的迁流变化,这一特征,决定了我们可以对心进行改造。在生活中遭人排挤,若嗔心较重,不但当时会生气,事后还会越来越生气。因为这种得到重视的嗔心不会轻易善罢甘休,而会继续搜索出种种“值得”生气的理由,为怒火不断地添加燃料,古德云:“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嗔心的危害不论对修学,还是身体等方面都会造成相当的危害,嗔心越重,危害就越大,轻则伤及身体,重则累及生命。嗔心一起,轻则坐立不安,烦躁头晕,重则怒发冲冠,甚至挺刃而起,铸成大错。如果在逆境现前时保有智慧观照,怒火就不会被点燃,如果在怒火点燃后还有一点智慧的观照,就不会继续火上加油,使内心完全燃烧起来。由此可知,用智慧的三昧水,熄灭嗔火最吉祥!

  因此,我们在慎言慎行的同时,应着重培养智慧观照,这样才会避免错误行为的发生和扩大,避免负面心理的重复和增强。


{返回 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春天里给自己的心田播下永恒的道种
下一篇:结夏安居由始及意义
 小黄
 阿罗汉不执着
 学会宽容与忍耐
 学会布施
 法门寺的钟声
 修学《瑜伽师地论》想到的感悟
 丝丝细雨洗心尘
 只见他非 不见己过
 月季花开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你不要怪他 Do not blame others[栏目:初步参禅的方法 Basic of Chan]
 信愿念佛[栏目:普寿寺僧众园地·修学体会]
 如果(果幻)[栏目:福建佛学院·学僧园地]
 学完法律学佛法[栏目:禅林衲子心]
 华雨集第二册 中编「大乘佛法」第一章 泛论普及而又深入的大乘[栏目:印顺法师]
 归依时要注意哪些问题?[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二五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宁玛派圣湖——巴松措[栏目:宁玛]
 是邪是正[栏目:禅话禅画]
 62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妙境)[栏目:04 经注]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