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阿姜查《我们真正的归宿》读书会(释果灯)
 
{返回 著述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513

  阿姜查《我们真正的归宿》读书会

  释果灯/文

  阿姜查(Ajahn Chah Phothiyan, 1918-1992),是当代泰国最受尊崇的禅师之一。他在受学六年正规的寺院教育以后,便开始寻师访道的修行旅程。起初,他追随数位寮语系统的禅师,过着传统的丛林苦行生活。1948年,他参访泰国最具影响力的头陀行者阿迦曼(Ajahn Mun, 1870-1949)。阿迦曼对他说:「如果看到在内心生起的每件事物,当下便是真正的修行之道。」这句话使阿姜查茅塞顿开,得到了决定性的启发。往后几年,阿姜查经常在野兽出没的森林或坟场中修行,以便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并洞察生命的真谛。

  1954年,他受邀回故乡弘法,追随他的弟子愈来愈多,巴蓬寺及其分院就这样一座座地被建立起来。1992年,阿姜查与世长辞。他的葬礼有近百万人参加,其中包含泰王和泰后。今日,他的影响遍及全球,有两百多座分支寺院,拥有许多国际知名的杰出弟子。

  阿姜查生前所开示的法语,陆续被弟子们记录下来,首先翻为英文,随后又译成中文,在台湾流通很广。到目前为止,有关的阿姜查开示,几已全部译成中文,如:《我们真正的归宿》、《以法为赠礼》、《森林里的一棵树》、《为何我们生于此》、《静止的流水》、《宁静的森林水池》、《心灵的资粮》、《阿姜查的禅修世界──戒、定、慧》等。

  阿姜查出身泰国佛教,受过巴利语系佛教的洗礼,他的开示自然充满无常、苦、空、无我和缘起中道等典型的《阿含》教义,以及严持律法、勤习念处的南传道风。尽管如此,他所开示的法义,相当活泼开放、圆融而富于弹性,不像一般锡、缅禅师那么保守。(以上参如石法师〈阿姜查语录之止观解析与禅宗会通〉)

  阿姜查的开示语中,最经典的、最动人心旌的,往往不是长篇大论的理论分析,而是隽永的比喻,贴切易懂,又直捣凡夫最难以接受的盲点。人性的弱点,在阿姜查的法眼里,毫无躲藏的空间,偏偏又如此窘迫无奈,在阿姜查的法语开示中,一再地被「温柔」观照,说到底,看得穿,就是我们必须先彻彻底底承认凡夫身体里,充满了毒蛇、污秽,凡夫的心可笑得像只猴子,整天攀东缘西,还把东西当作宝贝!

  阿姜查的修行方法特色之一,就是看起来很简单,但是,作起来比登天还难,这是因为我们拒绝对自我残忍,不愿面对自我的真面目,天天东闪西躲,还给自我无数的理由。不过,藉由读书会的分享和同学间的互相规劝,每个人都具有阿姜查的法眼,可以互相帮助看清彼此,面对真相,面对问题的症结,如此一来,那个没有三毒(贪瞋痴)的凡夫,就无法再寄生于自我的观念,从而逐渐接受平凡,接受不圆满,接受因果的公平性,在杂染的烦恼挫折中,体会生命过程的清净甘醇。


{返回 著述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关于佛陀是全知全见者
下一篇:已经没有了
 由观根尘识体证无我(Uthondara Sayadaw)
 只管观察——访杨增善法师
 禅修与情绪(缅甸 葛荣居士)
 「初果」续言(陈慈兰)
 断烦恼与证道果
 心的三种调控之正念
 介绍阿姜力的内观要点
 内观入门(葛兰姆·甘比)
 禅修者必须明白辨别五蕴之法(摘自帕奥尊者《智慧之光》)
 由观根尘识体证无我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太虚大师与普陀山[栏目:煮云法师]
 说说善知识和恶友[栏目:雪漠]
 第二十五 脱瓦罗达耶迦品[栏目:譬喻经]
 如何建立美满婚姻 如何建立佛化家庭[栏目:法鼓山智慧随身书·生活实用]
 精进念弥陀 病愈获新生[栏目:念佛感应]
 虚空本不动 白云自往来[栏目:普寿寺僧众园地·修学体会]
 努力开发慈氏学,振兴真正佛陀教——介绍韩镜清教授[栏目:慈氏学·专题栏目]
 安般守意经 源流[栏目:安般守意经·白话文]
 Kamma is Inescapable[栏目:Dhammapada Stories]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