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厌离心来自智慧观照
 
{返回 大安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32

  厌离心来自智慧观照

  信、愿、行是修行净土三资粮,其中愿即——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这两种心理状态。它来自智慧的观照。

  娑婆世界的众生生活在八苦交煎里面,但往往很多意识不到。娑婆世界意为堪忍——甘于忍受贪嗔痴三毒烦恼及种种不如意的苦难现实。如果能够敏锐地透过生命的现象知道它本体上的苦的话,就有点智慧。进而了解“苦”是由贪、嗔、痴、慢、疑等烦恼所招感。了解到因烦恼感招五浊恶世的依报和陋劣身心的正报,我们自然就会升起一种厌离心。

  对现实的关照产生厌离一定要有一个新的参照系,即要有一个超然的存在——清净庄严的极乐世界。它其实也是我们清净心里面所升华出来的,通过认知、接纳、信受、神往,而后才会产生的一种心理。所以厌离和欣求正好是一体两面,由厌离激发出了欣求,由欣求一真法界的清净,又带动了厌离心,互相增上。众生有的是从厌离心开始入道,有的是从欣求心开始入道,都会产生一种相互影响、增上互动的效果。

  确实,如果净业行人对娑婆世界没有厌离心,他的愿就不恳切,就会贪生怕死。贪生怕死就是对“我”的执著,身见还没有看破,就有一种贪恋执著。就好像有的念佛人也念念佛,实际上天天想到的是他事业很繁忙;还有的人甚至说现在没有时间学佛,等退休了再来学佛等,这些都是不具备厌离心的表现。或者一段时间生意亏了,又生病了,这时候他好像有点厌离心;到身体又强壮,又忙于赚钱、当官,厌离心跑到九霄云外。如果生活非常顺利,有空调冰箱、娇妻美眷等,就认为去西方极乐世界干什么,这个世间就是我的极乐世界了。

  所以世间人一定要以苦为师,要有危机感,以此激发我们的厌离心。凡夫众生要生起厌离心,修行净业才容易成功。


{返回 大安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儒释道给力中国梦
下一篇:宇宙真相 缘起性空
 因果、轮回观念能救人
 一函遍复讲记 第三部分 修行中需要注意的十二条原则
 轻毁佛法 果报惨痛
 什么是佛慈善根力的无作妙用
 念佛治疗忧郁症
 《西方确指》为善勿贵人知、敏之四义、舍此别无胜门
 以佛解儒 下学上达
 西方净土的成立原理
 闻行法华经,往生安养刹
 末世净业行人的通病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二章 后汉的佛教 传来与容受 第五节 东西的交通[栏目:中国佛教史概说]
 佛法之真价[栏目:太虚法师]
 若发现临终人挂念世间、佛来又走,怎么办?[栏目:念佛实用问答·净宗法师]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三十 (3)[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相应36经 沙门法经第二[栏目:相应部 45.道相应]
 在一切境界里,样样都如如不动[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六]
 大悲咒句偈 27.俱卢俱卢羯蒙 JU LU LU JYE MENG[栏目:大悲咒句偈·宣化上人Great Compassion Mantra Verses]
 为什么不必舍弃烦恼,而烦恼自解脱呢?[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0三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四集]
 再次拜见您[栏目:佛子禅心·种德禅寺佛学苑学僧文选]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