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净土行人怎样才能坚固往生净土的信愿?
 
{返回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46

  居士:在您的开示中一再提到信愿的重要性,然而能发出真信切愿却非易事。学佛者往往有一时会发出真实信愿,但一回到世间或境界中,被五欲六尘熏染后,就退失道心不能保任。广钦老和尚亦曾开示,是否具有真信切愿,不是看你一天念了几万声佛号,而是是否将你的整个生命投注到这一声佛号上。请慈悲开示,净土行人怎样才能坚固往生净土的信愿?

  法师:确实,对于净土法门来说信愿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们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因为是靠阿弥陀佛的愿力来令我们带业横超、带业往生的。如果你对这个没有信心,那就很难感通佛力。确实它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那么我们怎么样有一个真信?有时候我们好像有点信心,但是是不是很真切的信心,很彻底的信心,很清净的信心呢?这就很难。信的内涵包含很多,净土法门以果地觉作因地心,你更重要的是要从阿弥陀佛的那个界面上产生信心。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有这么一个让我们思维提升的角度。你怎么产生真切的信心?其实历代祖师都提出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真为生死。思维到我们是在凡圣同居土,凡圣同居的秽土。要从凡圣同居里面出去,到方便有余土,一定要断见思惑。断见思惑在业力凡夫层面很难,我们没有办法靠自己的力量断见思惑。那是不是就永远出不去呢?接着观照净土法门。西方极乐世界也有一个凡圣同居土,它是凡圣同居净土。我们业力凡夫,可以仰靠佛力加持,到凡圣同居净土去。在凡圣同居净土又与诸上善人聚会一处,就等于说是圆生上三土。到了凡圣同居净土就等于到了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那么在我们这个世间,你在凡圣同居土就见不到方便有余土的声闻,见不到实报庄严土的菩萨,更见不到常寂光土的佛。但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能见声闻、能见菩萨、能见阿弥陀佛。说明就在凡圣同居土上就圆摄了上三土,而这就是十方世界所没有的,这就是阿弥陀佛的愿力所成就的。要通过我们从凡圣同居的秽土横超到凡圣同居的净土,来深信弥陀愿力的这种慈悲、这种威德。

  然后就是对弥陀愿力的相信。到凡圣同居土,怎么去得了?就是要执持名号,就要深信名号的功德不可思议,再进而相信我们能念的心不可思议。你首先要相信这点。相信阿弥陀佛愿力成就的凡圣同居土这种功德不可思议,相信这个名号功德不可思议,相信我们能念的心性不可思议,从这三种不可思议的相信当中,你才能发出恳切的愿,愿往生。由这个深信切愿才能够引导我们老实念佛,一门深入的行持。所以这个信也可以从一个点上去契入进去。就好像你全身都是病,你要找一个穴位,你要找到那个阿是穴,你这个病才能治好。

  所以我们常常要思维死、无常、世间的苦难,思维极乐世界的妙丽庄严,弥陀的愿力。这就是要产生正知正见。你的深信切愿建立起来了,用深信切愿去庄严这句名号,那就是用你整个的生命投注在这句名号上,那就不是泛泛悠悠的了。这样,你一天念一万声佛号,三万声佛号,乃至于十万声佛号,就是你真信切愿在行持上的表达。那信愿行就统一了。你具足这样的信愿称名,就是决定往生的资粮。


{返回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想听师父分享现今念佛时的感受,及师父念佛的心路历程。
下一篇:心是无形无相的,怎么说有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呢?
 念佛的目的是什么?
 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时候适合通读大藏经?通读大藏经有什么方法?依循什么次..
 有人说,没有儒家文化,佛家文化就没有基础,弘扬佛法首先要弘扬儒家文化?..
 念东林佛号时佛号之间的停顿时间较长,容易昏沉,如何对治?
 求生极乐世界是“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吗?极乐世界只是一个化城?..
 对于一个初学者,我应该上哪一类课程才能够多了解佛法?
 如何能专注念佛?家中多是道教信徒,对我念佛往生会有障碍吗?
 只有在娑婆世界才能成佛吗?
 本来念佛应该是越念越清静的,为什么我会越念杂念越纷飞?
 如何放下多年来的怨恨心和悔恨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财富食物链[栏目:用好你的富缘·嘎玛仁波切]
 我们来看看印祖是怎样弘法利生的[栏目:净界法师]
 见坏僧誓毁佛地[栏目: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九一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杂阿含经卷第十五(三七五)[栏目:杂阿含经]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一八一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二集]
 塔蜜卡优婆塞的故事[栏目:南传法句经的故事]
 杂阿含经卷第四(九七)[栏目:杂阿含经]
 珍惜当下,无悔人生[栏目: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唯识大乘菩萨行位(超定法师)[栏目:唯识学研究]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