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如何把一句佛号不间断地念到专注?
 
{返回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71
(1)如何把一句佛号不间断地念到专注?

答:当我们知道阿弥陀佛功德不可思议的时候,每天系念佛号很好,但每天有妄想,杂念,烦恼,干扰这是正常的。凡夫就是有妄想杂念,没有了妄想杂念,就不是凡夫,你就是圣人了。你如果略一修行就能成为圣人,那也就不需要阿弥陀佛了。所以有烦恼是正常的,那么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发会脾气,也是免不了的。但是念佛过程当中,第一次发脾气你可能会火冒三丈,经过一段时间念佛,再发脾气的时候可能火就窜不那么高了,这得有一个过程。五浊恶世末法众生,其根机也只能这样。至于你总是希望念佛熄灭贪、瞋、痴,那么这个目标定位要调整,念佛志在求往生,至于伏断烦恼,要顺应自然,不可强求。我们要念念想到业障深重,靠阿弥陀佛赶紧让我们离开这个娑婆世界,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念念求往生哪,这才指向正确的目标。善导大师的水火二河比喻告诉我们:我们走在这条念佛往生的白道上,贪欲之水与瞋恚之火仍然存在,但并不妨碍我们走在这狭小的白道上,度过生死急流,到达极乐彼岸。贪、瞋、痴等烦恼本质是虚妄的,是空的。我不理会他,专注在这一句佛号上,那么如何能专注在这句佛号上呢?首先要生死心切,把死字放在自己的额头上,我马上就要死了,这时候你专注不专注?我须臾间就撒手人寰了,这个时候你还有什么放不下,但念无常,才能恳诚念佛求往生呀。
 
(2)一天至少念多少声佛号才有效果?有效的去妄念?

答:注意不可把念佛仅仅作为工夫去用。将横超法作竖出用,祖师常有呵斥。念佛法门首先要解决信愿,时时呼唤弥陀的救助,阿弥陀佛就在我内心,我在阿弥陀佛的内心,我是佛心中的众生,佛是我心中的佛,感应道交是当下的。念念作得生净土想,念念心生欢喜,这样念念都有效果呀!怎么妄想杂念还有呀?妄想杂念不管他嘛,只要在妄想杂念当中,有这句佛号,能够守得住,把得稳,就是我往生左券。由此获得安心安乐,不要跟自己过不去呀。有如是信愿心态后,至少一天念一万声佛号,像小学生做作业一样,你必须完成它,念不完一万声佛号就不要睡觉。万一当天极忙无法完成,也要在其他日子补上。如果持之以恒,念佛功夫得力,妄念自然稀少,此长彼消,水到渠成。
 
(3)是否能够在念佛号之前祈求阿弥陀佛佛光加持,帮助我,驱除心中的贪、瞋、痴?

答:持念“南无阿弥陀佛”信愿行具足,念念往生啊!此刻西方净土七宝莲池中,标上你的名字莲华放出光明,莲华越来越大。念佛时,即有阿弥陀佛光明加持,我们至心“南无”(全身心归命),就是真正的祈求。有了弥陀强力的加持,就能有效地驱除自己的贪瞋痴。贪瞋痴如浮云,念佛犹如智慧之风,风吹云散,性天法尔朗彻。妄念来了不要去管他,一定要转化为佛号的念头,念头转化,也要经过由生转熟的过程。现在有些人边念佛边琢磨有不有清净心,听说要清净心才能往生呀,所以就刻意观察念头,哎呀,我这一念又不清净了,这里妄想杂念又起来了。这怎么办,怎么办?完蛋了,我不能往生了,因为我没有清净心。自己给自己画地为牢,自设障碍,并无圣言量的依据,纯是自己凡夫的知见,不可依从。
 
(4)专修净土的人静坐时,吸—阿弥;呼—陀佛,还是不管呼吸,只专注在阿弥陀佛圣号上,请开示。

答:专修净土的人静坐时,可以随着呼吸来念阿弥陀佛,吸的时候,念阿弥,呼的时候念陀佛。如果是六字,那么吸的时候念南无,呼的时候念阿弥陀佛,一呼一吸,渐微渐细,然意地中亦有音声之象,用此摄心。这样心系在佛号上,这就是念佛禅,“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禅就是佛心。这句名号就是阿弥陀佛的心,我们安住在阿弥陀佛的无上的愿心上,就安住在无上深妙禅上。于此禅和净就圆融不二了。

{返回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念佛的目的是什么?
下一篇:念佛人多是老头老太太,年轻学佛人往往对禅、密感兴趣,对净土法门漠然,这是什么原因?
 带业往生,善人得往生,恶人以前所造的恶业是否可带业往生?
 净业行人如何勤修戒定慧?戒定慧有次第吗?
 阿弥陀佛摄生三愿是否是针对三种不同根机众生而发?这三愿的异同如何理解?..
 面对这缤纷的世界,如何保持内心清净?
 共修念佛分男众念,四音后停下来后接下来女众念,如此轮流,是否有间断之疑..
 信是最稀缺的资源--我们要通过不断地熏习佛言祖语,使我们的信心更加增上..
 本来念佛应该是越念越清静的,为什么我会越念杂念越纷飞?
 在诵经时读错读漏字是否要背因果?
 对于一个初学者,我应该上哪一类课程才能够多了解佛法?
 如何放下多年来的怨恨心和悔恨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老师对学生生命影响大[栏目:蔡礼旭老师]
 十二因缘[栏目: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
 本次法会的缘起[栏目:仁焕法师]
 贵贱贫富的原因是什么?[栏目:大安法师·开示问答]
 “为什么好人没好报,坏人得长久,好人短命”?[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负担 (节译)[栏目:巴利语佛经选译]
 解脱之道,要在三学,於此其中士道,详言戒学,而置定慧二学於上士道为何故?[栏目: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十五 (11)[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Pacifying the Mind: a Short Talk[栏目:Zen Buddhism]
 访虚大师询华僧抗日事[栏目:太虚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