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信为根本(净慧)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26

信为根本
 
◎净慧

  佛教是一种信仰,优化自身素质、和谐自他关系,都要从信仰出发。
  优化自身素质、和谐自他关系的最终目标,是要使信仰得以实现。我们的信仰要在自觉觉他、自利利他的言行中得到落实。所以我提倡“将信仰落实于生活”,提倡“优化自身素质、和谐自他关系”。我们一定要想到,做这些事情的目的,都是为了落实信仰。
  《大智度论》说:“佛法大海,信为能人,智为能度。”没有信,就不能进入佛法的大海;没有信,到了佛法的宝山,也会空手而归。
  《大智度论》里面对于信,有很多生动的譬喻。其中一个比喻就把信比喻为手。佛法是一座宝山,有了“信”,就好像人有手一样,有信的人进入佛法的宝山,就能够取宝而归;如果没有取宝的手,到了宝山也是空来一场。大家想想看,这个譬喻贴切不贴切呢?当然把信比喻为手,只是信的部分特征的描述,不能包括信的全部内涵。
  由此我们就可以知道,许多研究佛法的学者,他也懂得许多佛法的道理,甚至比我们在座的所有人,包括我在内,都要通达得多。但是他对佛法没有信仰,他是把佛法当作知识和学问来研究,而且往往是以批判的态度来研究。他以这种方法来对待神圣的解脱法门,哪怕他研究一辈子,也不能净化身心、得到受用,只好空手而归。
  学习佛法的第一步,就是要对佛法僧三宝建立起清净的信仰。
 所谓清净的信仰,就是不能有丝毫的怀疑心。有了清净的信仰,就能如法修行,就能获得佛法的受用;有了清净的信仰,就能产生无量的功德;有了清净的信仰,就能成熟一切善根。
  信仰就像是肥沃的土地,佛法的一切根苗都植根于这块土地。只有在信仰的土地上,才能够长出种种清净功德之莲花。
  “信”在许多经论上,特别是一些具有佛学概论性质的大论上,都有非常严格的定义。像《大智度论》、《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这些大部头的佛学论著,在讲到修行次第的时候,都强调要从皈依三宝、树立信仰开始。

摘自《双峰禅话》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施污垢布 得最胜福
下一篇:愿与行(月妙)
 佛教来华刍议(释法成)
 浅论佛教普世价值(宽寂)
 川西第一禅林——昭觉寺(李豫川)
 佛教对「临终关怀」有些什么见解与做法?(星云大师)
 牢狱很大(摩迦)
 粉碎自我(释妙智)
 “安祥”的价值(本源)
 师父,又要把你一个人留在这里了!(华德)
 海云禅师与临济寺(许惠利)
 漫话“吃茶去”(企愚)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摄大乘论 第131讲[栏目:韩镜清教授]
 蝇钻故纸[栏目:禅诗诠释]
 师父说要闻、要广修、要一门深入,请问如何修观音菩萨修行法门?[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十念法亦符于一向专念[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七]
 度母夜的开示 三 正确的修持之法[栏目:噶玛天津仁波切]
 相应10经 净口经[栏目:相应部 28.舍利弗相应]
 妙法莲华经 法师品第十[栏目:白话佛经]
 我太太有产后忧郁症的问题...如何面对这样找不到理由的悲伤,想轻生的情绪呢?[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佛陀的遗教是什么?What were the Buddha’s last instruction t..[栏目:一问一智慧 Buddha-Dhamma for Students]
 玄奘精神 第5节:第一章 进退由心,大德之境(4)[栏目:玄奘精神]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