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读《愚人食盐喻》有感(龙恩)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64

读《愚人食盐喻》有感
 
龙恩

  修行人不贪于享乐,享乐的人不懂去修行。《愚人食盐喻》给了我很大启发。
  《愚人食盐喻》说的是从前有一个愚人,一次到远房亲戚家里去做客,亲戚便殷勤地招待他,烧了好几道菜款待他,可是忘了放盐、味道很淡,于是愚人便说:“今天的菜很丰富,但都淡了一点,不太好吃。”主人想起忘了放盐,于是便拿了些盐放进菜里搅拌,让他再尝尝。这回菜的味道都变得美味可口了。愚人不由好奇地问主人“你放了什么,菜变得这么好吃呀?!”主人说:“放盐呀,盐是百味之源,能使每样菜都好吃。”愚人自以为盐好吃,以后每餐都吃盐好,省得烧那么多菜了。于是到街上买了一大包盐,回家急忙打开,抓了一把放进口里,哇!好苦!愚人苦着脸,以为是亲戚骗了他呢。
  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和盐一样,适当地添加,可以使生活充满趣味,但太多了就会变得苦涩。比喻贪图吃喝玩乐固然不好。但过于苦行,甚至以种种苦行加于自身也是佛陀所不赞成的。又比如有人做事淡泊名利固然无妨,但如工作、生活不负责任,他的一生将碌碌无为、一事无成,于国于民均没有任何贡献。过分地热衷于名利,也会因过分计较而造恶业,生生世世因执著不休而轮回不息,岂不是自找苦吃。
  有的弘法者为了使寺院兴旺,向信众筹集净资建设寺院,这固然也是大功德。但不顾信众们的经济能力滥收,则难免使僧众们心生不满了。如执著于功德的大小,或以助资的多少来定对待信众的热情与否,则更易使人误解:佛教是否注重于钱呢?由此而退失信心。如此造成恶劣的影响真是得不偿失了。(生活中确有部分僧众有此疑惑。佛教内部也确实存在这样的弘法者。而这种执著功德的弘法者也毕竟只是少数,我们万不能以偏概全,误解了正信的佛教。)
  佛陀慈悯众生,开示了八万四千法门,门门俱可开悟,门门俱可了生死。但现在有的人却贪多,将三藏经典拿来当作学问研究,每一样都试试,每一样都修修,到无常来临却变得措手不及,再堕轮回,可惜可怜!正所谓“贪多嚼不烂”。佛门六度中有“精进度”就是让我们专一而加紧修行。(精者专一之意,进者,进一步之意)净土法门实乃末法时期之第一方便法门,三根普被,老幼咸宜,但只一向专念,净念相继,决定往生极乐净土,不退成佛!也正如净空法师所要求的念佛应“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这才是专一,才是真正的精进。如今有的净宗学人不一心念佛,却推崇“禅净密三宗兼修”,此亦如喻中之愚人,菜加盐已变美味,却偏自以为去吃盐一样,禅密不但修不成,就连念佛功夫也拉下了,成了“二吊子”,徒增笑柄。
  佛陀于过去世修行时,闻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半句偈,便舍身求法,如获至宝,终成正觉。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听得《金刚经》数句即已大受裨益,不久到五祖座下求法终成一代祖师。可见法并不在于学得多少。而在于修了多少。若能如法受持,则所得之受用无穷无尽。若不如法修持,即使学得满腹经论,也只不过纸上谈兵而已,没有半点受用。可也有人借“没空”为理由,连念佛也懒,这样说他怎么信佛,怎么虔诚都是假话。一天二十四小时,除了吃喝拉撒,少一点妄想,少一点执著,少去自寻烦恼,那么不就有了挺多时间吗?信佛而不念佛的人,他的修行生活绝对会是像没放盐的菜一样枯躁无味,如能把万缘放下,一心专念,定会禅味无穷,法喜充满。不信?!您自己去试试。
                                
摘自《洛阳佛教》1999年第3期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墓魄太子止语净业
下一篇:为法忘躯
 持咒可治众病得灭苦益(文珠)
 罗云尊者修持安般法门(多吉)
 禅在日常茶饭间(沈柏村)
 佛教中的四大“淫女”
 发菩提心 提起正念(慧律)
 藏羚羊被掠杀(索达吉堪布)
 正在死去(性光)
 白居易的佛教信仰(陈荃)
 慧根
 佛教是科学的宗教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关于『孝道』的名言[栏目:佛教与孝道]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解 法会因由分第一[栏目:慧律法师]
 净土圣贤的传记(三)[栏目:益西彭措堪布]
 论明代佛教孝道观——以《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为例(王月秀)[栏目:佛教与孝道]
 大乘无量寿经简注易解 三辈往生 第二十四[栏目:净空法师]
 记印顺导师《印度之佛教》的特见——从声闻部派到大乘二大唯心论[栏目:悟殷法师]
 学佛后不再祭天、土地公与地基主吗?[栏目:学佛学经·净空法师问答]
 我在修窍决法的时候总是观想不清楚,这是什么原因?怎么处理呢?[栏目:圣道光辉·答疑解惑]
 近代佛学研究的重要人物概述[栏目:洪修平教授]
 福建厦门准提寺八关斋戒佛七开示[栏目:体慧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