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遇缘则有师
 
{返回 境明·千里皆明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77

  遇缘则有师

  我很喜欢《放钵经》里的一段话,释迦牟尼佛说:

  “我今得佛,皆是文殊师利之恩也。过去无央数诸佛皆是文殊师利弟子,当来者亦是他大威神力所加被。譬如世间小儿之有父母,文殊师利者,佛道之父母也。”

  文殊师利是佛教的四大菩萨,也是最有智慧的菩萨,他在释迦成佛的时候是佛的弟子,但在释迦未成佛时却是佛的老师,他同时是无量诸佛的老师。这实在是非常奥妙的关系,有一点像我们常说的“教学相长”。

  文殊菩萨是七佛的老师,文殊的老师是谁?从前,有一位和尚就有这样的疑问,他问石头希迁禅师:“文殊是七佛师,文殊有师否?”

  禅师回答:“文殊遇缘则有师。”

  “遇缘则有师”有一点像儒家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却比三人行更高超,有时不必三人行,独行也有师,因为智慧的开启有时非从人得,有更多的时候是由缘而得。文殊是诸佛的老师,给我们一个大的启示,就是所有佛的老师都是智慧,智慧是一切宝库的钥匙,文殊师利菩萨则是开启的人。

  “文殊遇缘则有师”带给我们两个层次的思考,第一个层次是在我们生活中所遇到的事物所碰见的人,都是有意义的,可以启发我们智慧的。因为他们在那个时间那个空间与我们相遇,是一种因缘的不可思议,我们应该从因缘里得到开启,不要让因缘空过。

  第二个层次是,众生都具有佛性,众生都是未来佛,所以我们应该悯念众生、珍护众生,在菩萨玄奥的世界里,众生与佛等无差别,所以,与每一众生的每一因缘都应视同为启开佛智的因缘。在佛法所讲的三种慈悲,有一是“众生缘慈悲”,是在慈悲上不应离众生独行,同样的,在智慧上也不应离开众生,慈悲与智慧是佛道的双足,而因缘正是引导双足前进的眼睛。

  我们要学习文殊菩萨这种小自一微尘,大至一世界都能得到觉悟、启示、智慧的精神,最基础的开启是不要忽略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因缘。


{返回 境明·千里皆明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想象的城堡
下一篇:妙高台上
 山河大地是如来
 人心就是世界
 出离的日子
 百丈野狐
 低头看得破
 木鱼之眼
 日日是好日
 妙高台上
 遇缘则有师
 境明,千里皆明 推荐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柔和善顺向佛道[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The Sutta-Nipata - I. Uragavagga.[栏目:The Dhammapada and The Sutta Nipata]
 “持戒”应如何修学?[栏目: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楞严八十分义 执心身内分第四[栏目:乘一法师]
 生命的进化[栏目:传喜法师]
 不要跟畜生结冤仇[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三]
 为地球尽一分心[栏目:证严法师]
 拿荤食给别人吃或投递荤食广告也有罪过吗?[栏目:明证法师·开示问答]
 会昌灭佛后的湖州唐陀罗尼经幢——兼论武宗灭法对佛教的影响[栏目:严耀中教授]
 《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 36[栏目:印海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