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明照一隅即国宝?
 
{返回 情:日本妙语和尚佛理随想集·高田好胤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49

明照一隅即国宝?

  在现今的社会中,不光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所有的人际关系都是不和悦的。一些相关的对策又难以赶上形势的发展,受其影响最深的无疑是学校。核心问题也就是所谓物质万能的观点。“以物质为荣耀导致心灵的泯灭”,这就是我们时代的面目。一个国家真正的繁荣和强大,并不只是建立在物质和金钱的基础之上,“当人们都失去了道义之心的时候,所谓繁荣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而且还会带来反效果。”

  这句话是传教大师最澄(767—822)所讲的。他又说:“所谓国宝,何物也?宝者道心也。有道心之人也,国宝也由此而得。故古人道:寸玉满目本是宝。孰为宝?明照一隅真国宝。”

  这段话出自中国古代的故事。战国时代,有一次齐王和魏王见面,两人就国宝一事颇感兴趣,随即娓娓而谈。魏王十分自得地对齐王说:“国中有直径一寸之玉十块,看似略小,但其光亮非常,可照十二辆车前行之路……你那里呢?一定也有稀世之宝吧!”

  齐王见此,便向有些洋洋得意的魏王说:“我可不如阁下,我那里根本没有这样的宝物,但我拥有好些优秀的臣僚。我认为优秀的臣僚才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那才是真正的国宝。”

  接着,齐王便将这些臣僚向魏王做了大致的介绍。某大臣防守城池,固若金汤,敌将兵无一敢来冒犯;某大臣治理内务,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民风淳朴……

  “我有很多优秀的大臣,他们无限忠于各自的职守,竭尽所能,为国出力,得以国泰民安……相比之下,他们岂止是才照亮十二辆车的前行之路,分明是能照亮万里疆土的镇国之宝。”

  能臣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岂止照亮一隅之地,分明是光耀整个国家啊!魏王听后哑口无言。有道义之心的国民是不可能用任何物质价值来衡量的。审视一下我们当今的社会,这个故事确有某种别样的暗示。这不是要人们只沉溺于相互之间没完没了的吵闹批评而无端地去消耗时力,重要的是要完成好各自的事务。对每一个人来说,就是要培养出自己的公德之心,不能盲目自信和绝对地去强调自我,要客观、明确地认识到自己的作用,生存的道理及人生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做出积极有益的贡献。这样一来,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国之瑰宝。

  所谓公德之心,也就是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交往,以此而创造出美好人际关系的一种修养。常听人说,国人欠缺公德心。例如,有关京都和奈良寺院周围的厕所问题就是一个不应该有的话题,着实让有关人员头疼。这当中,有人议论环境卫生问题,有人写匿名信反映问题,甚至还有人直接去毁坏设施等等一些低级、粗俗的行为。那些认识不到问题本质的人总是不加思考地蛮干,这就是典型的公德心问题。我曾在报纸的读者来信栏目上看到一则消息:“京都市计划修建专为外国人使用的厕所,不允许日本人进入。这算不算种族歧视?”

  后面是一则相反的观点:“此说不无道理,但在此之前又为什么要发生那么多不尽如人意的事情呢?我们自己就不能反躬自问一下?观光地的厕所搞得一塌糊涂,满目狼藉,这是不是专门做给外国人看的呢?”

  战后一段时期,民众的公共道德意识特别欠缺,这些人的心灵就连各自的一小隅都难以照亮。他们只顾自己不管他人。如此公德之心的丧失势必产生出更加可怕的公害。比起我们耳闻目睹、不堪忍受的环境公害来,让社会最为忧心的,就是在我们每个人朝夕相处的共同生活中,不断滋生的精神公害且可能泛滥成灾的当今时代。


{返回 情:日本妙语和尚佛理随想集·高田好胤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早逝的觉者涅槃
下一篇:人之常情
 人之常情
 回故乡回故乡
 人物注解
 情:日本妙语和尚佛理随想集 作者简介
 风静云散的中夜
 愿为佛做事
 去缅甸
 誓愿三千三百三十三卷
 橡胶叶和海豚
 母亲心目中的我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九十八[栏目: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三界唯心(依昱)[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从唐代佛道二教之争分析国家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宋立峰)[栏目:佛教与文化]
 慈悲与宽容体现着互为缘起的道理[栏目:洛桑陀美仁波切]
 如果说大家都修行,人说“人善被人欺”嘛,那不就自己吃亏吗?[栏目:空海(惟传)法师·答疑录]
 One Way Hospitality (Ingratitude)[栏目:Buddhist Tales For Young & Old]
 Concentrate! Persevere![栏目:The Chan Hand book]
 略论当代禅之开展[栏目:吕建福教授]
 佛国在哪里?[栏目:传喜法师·微教言]
 万法皆空,为何因果不空?[栏目:大安法师·微教言]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