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有些修行者对怨敌生起嗔恨心并且发愿舍弃他、不救度他成佛...请问这种做法有何过失?
 
{返回 上师瑜伽精要之每日一问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40

有些修行者对怨敌生起嗔恨心并且发愿舍弃他、不救度他成佛;有些修行者因为畏惧魔障而心生退缩:“唉!我实在修不了如此大的成就,还不如希求声闻缘觉、阿罗汉果位呢!”请问这种做法有何过失?

诚如弥勒菩萨所言:“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此乃菩提心之本体,即以悲心缘有情——愿一切有情远离苦因及苦果;以智慧缘正等觉——愿一切有情远离苦因及苦果而获得圆满佛果。若失坏其中任何一条,舍弃有情或舍弃遍知佛果,则已犯了根本堕罪,故行者当尤为谨慎。

舍弃有情:例如内心舍弃加害自己或亲眷的怨敌(内心对其生起嗔恨心并且发愿舍弃他、不救度他成佛),归根结底此乃自私自利及嗔心所致。舍弃一位有情,意味着舍弃一切有情,即违犯了根本堕罪。

舍弃遍知佛果:在积累资粮过程中,资粮道、加行道行者会因为畏惧魔障而心生退缩:“唉!我实在修不了如此大的成就,还不如希求声闻缘觉、阿罗汉果位呢!”如是舍弃遍知佛果的利己心念一旦生起,显宗的别解脱戒和菩萨戒一并失毁。


{返回 上师瑜伽精要之每日一问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我每天能够按照仪轨完整修习一座,但尚有零散时间也想上座修行。此时若按仪轨完整修习则时间不够,该如何行持?
下一篇:站在佛教立场,外在显现的一切众生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当今有些行者未解禅修赤裸智慧之理趣,而热衷于身做礼拜、口中念诵、放生、..
 有些修行者对怨敌生起嗔恨心并且发愿舍弃他、不救度他成佛...请问这种做..
 身口意三门之中,何者为主宰?
 简而言之,果密咒乘(密乘)在哪四个方面超胜因法相乘?
 为何要观三相圆满之身?
 我每天能够按照仪轨完整修习一座,但尚有零散时间也想上座修行。此时若按仪..
 有人看到流浪狗仅仅布施一些食物;有人有食物而未布施,仅仅内心发愿这条狗..
 观修人身难得对于修法的意义为何?
 何谓教法?何谓证法?如何在修行中做到“教证一如”?
 请简述修行的目的为何?如何达到修行目的?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教教育对人类伦理普世的意义[栏目:向学法师]
 文化冲突、文化融合与文化演进——以中国历史上的儒佛会通为例(唐明贵)[栏目:佛教与文化]
 真正的财富[栏目:人生加油站·迷悟之间]
 怎样面对痛苦[栏目:索达吉堪布]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忏悔品第六之一 自性五分法身香[栏目: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白话解]
 贫人数宝[栏目:法音集·佛教典故]
 学佛问答——传喜法师台湾开示 2011.11.3[栏目:传喜法师]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十 (13)[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温暖之家 第三章 家庭的团结精神[栏目:温暖之家]
 藏传净土法 第四十五课[栏目:藏传净土法学习讲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