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有些修行者对怨敌生起嗔恨心并且发愿舍弃他、不救度他成佛...请问这种做法有何过失?
 
{返回 上师瑜伽精要之每日一问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07

有些修行者对怨敌生起嗔恨心并且发愿舍弃他、不救度他成佛;有些修行者因为畏惧魔障而心生退缩:“唉!我实在修不了如此大的成就,还不如希求声闻缘觉、阿罗汉果位呢!”请问这种做法有何过失?

诚如弥勒菩萨所言:“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此乃菩提心之本体,即以悲心缘有情——愿一切有情远离苦因及苦果;以智慧缘正等觉——愿一切有情远离苦因及苦果而获得圆满佛果。若失坏其中任何一条,舍弃有情或舍弃遍知佛果,则已犯了根本堕罪,故行者当尤为谨慎。

舍弃有情:例如内心舍弃加害自己或亲眷的怨敌(内心对其生起嗔恨心并且发愿舍弃他、不救度他成佛),归根结底此乃自私自利及嗔心所致。舍弃一位有情,意味着舍弃一切有情,即违犯了根本堕罪。

舍弃遍知佛果:在积累资粮过程中,资粮道、加行道行者会因为畏惧魔障而心生退缩:“唉!我实在修不了如此大的成就,还不如希求声闻缘觉、阿罗汉果位呢!”如是舍弃遍知佛果的利己心念一旦生起,显宗的别解脱戒和菩萨戒一并失毁。


{返回 上师瑜伽精要之每日一问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我每天能够按照仪轨完整修习一座,但尚有零散时间也想上座修行。此时若按仪轨完整修习则时间不够,该如何行持?
下一篇:站在佛教立场,外在显现的一切众生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往昔历代传承祖师皆依三清净而成办解脱。请问何为三清净?
 简而言之,果密咒乘(密乘)在哪四个方面超胜因法相乘?
 请问禅修中是否需要自始至终保持“舌抵上腭”?
 有者认为只有禅修方为实修正途,完全排斥身语勤作。请问您如何观待?..
 有的人一听闻某法殊胜,尚未深入理解法义即急于投入实修,请问如是做法可能..
 何谓八闲暇?
 有的人听说某部法本非常高深,就千方百计弄到手收藏。虽然看不懂,仍颇为此..
 因为念及人身难得与精进修法的重要性...我是否应该强迫自己早起?..
 请问历代传承祖师大多在何处禅修?
 请简述上师瑜伽精要之总纲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如何参学善知识[栏目:禅宗文集]
 论西藏原始祭祀习俗、仪式和艺术(刘志群)[栏目:西藏佛教·观察与研究]
 一句弥陀,是多福德,非少善根。[栏目:张秉全居士]
 古印度中观论着九种[栏目:五部大论专集·入中论·参考]
 瞻礼佛指,让中国率先统一[栏目:包容的智慧]
 学习《十善业道经》之十一[栏目:智海法师]
 《大念处经》开示(二)[栏目:玛欣德尊者]
 2010慧门禅师法语[栏目:法师法语格言]
 何谓夺舍与偷胎?[栏目:佛学名相杂集]
 圣者言教 第十三课(十七)闻思通达方便实修转变内心[栏目:圣者言教]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