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一)~A 无常经:叙述观察五阴为无常,为空,为非我,则能灭尽喜贪,而解决生死难题。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35

  漫说《杂阿含》(卷一)

  一、无常经

  说法地点:祇园精舍

  参加人员:诸比丘

  经中大意:叙述观察五阴为无常,为空,为非我,则能灭尽喜贪,而解决生死难题。

  坦率地说,从上个月中旬我将《漫说中阿含》初稿完成以来,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我基本上没有动过笔墨。我对《漫说四阿含》的写作安排是:先长阿含,次中阿含,再次杂阿含,最后是增一阿含。在四部阿含经中,可以说我对《杂阿含经》是有所偏爱的。我是出于主观臆断,认为在四阿含中,只有《杂阿含经》是最接近佛陀原始教导的。我的理由很简单,在杂阿含的五分诵、五十卷计1362个小经之中,这些小经都是比较短小而散乱的——它很朴实,几乎没有经过文人们的修饰润色——而这正是难能可贵之处,是值得珍视之处。它就好像一块没有经过雕琢的玉石,表面上虽说有些粗糙,然而它却是那样的朴实、自然,让人情不自禁地生起喜爱之情。

  《杂阿含经》共分为五诵,第一诵的重点内容是“五阴诵”。所谓五阴,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色、受、想、行、识”。佛教教导弟子们,所谓五阴者,其实并不实有,而是为空的,为因缘假合的,为无常、无我的。如果树立起五阴为无常、无我的观点,那么对一切色想、感受、念头都不会过于执著。因此在经中,佛陀对弟子们说,如果比丘们能够做到“观色无常”,则为正观。当然,如果我们一旦“观色为恒常”,那么即为非正观,即为颠倒之观念,需要对治。在这里,正观的重要内容,即是“无常观”。树立无常观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即“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

  在这里,佛陀对我们交待得非常明白。我们不要动不动就妄谈什么“解脱”、“看破”。实际上我们离“解脱”和“看破”还差得很远。我们首先需要作深刻的自我反省:我们对于物质、色相、金钱、名誉、地位等等自然的、社会的种种“色”,有没有做到“厌离”呢?如果“出家人不爱财,多多益善”的话,那么就谈不上厌离。当然,有人会站出来狡辩,说出家人当然不贪财,他们不贪小财,不为自己贪财,而是为寺院而贪,为常住而贪,为大众而贪,甚至为普天之下的芸芸众生而贪。这种观点表面上看似乎冠冕堂皇,振振有词。但若细细推敲,却是漏洞百出,荒谬绝伦,甚至有点恬不知耻。因此解脱的第一步,就要做到“厌离”,而不是贪著。

  其次,如果单单做到了“厌离”,当然还是很不够的——他只是修行的最基础的阶段而已,我们还要做到“喜贪尽”。这里的“喜贪尽”,它超越了物质的层面,已经进入到了精神的层面——确切地讲,已经进入到了禅定的层面。我们时常讲“禅乐”,即是说当习禅进入到一定层次后,可以享受到无穷无尽的快乐。有的人修行产生了懈怠,便耽于禅乐(喜贪),不愿再继续向上修习,结果逆水行舟,最后仍要落入退转,而轮转于生死洪流。

  我们不仅做到了“厌离”,也做到了“喜贪尽”,那么最后的层面便是“心解脱”(当然还有“慧解脱”)。关于什么叫“心解脱”,前面的相关文章中已经有所涉及,后面的文章中肯定会反复提及。当我们完全做到了“心解脱”之后,便可以大功告成——“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办),自知不受后有”,即不再受轮回的束缚,从此自由自在,畅游人生。

  因此,我们修行要从“五阴”入手,须观五阴为“无常、苦、空、非我”。这便是修行的最基础的阶段,如果这个基础打不牢,我们的修行之路便很容易出问题。因此,修行当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要幻想来个“顿悟”,一步登天。

  一句话:修行需要真功夫,切忌漫天吹牛皮!(09.11.14.)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一)~B 正思惟经:叙述正确的观察五阴的无常、苦、空、非我,由之而可得自由自在。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之《杂阿含经》内容综述
 漫说《杂阿含》(卷十四)~C 第345经(集生经):本经为佛陀用偈问舍..
 漫说《长阿含》(卷八)~D 二、众集经
 漫说《中阿含》(卷五十)~B 二、牟犁破群那经(193)
 漫说《杂阿含》(卷三)~E 第65经(受经)
 漫说《中阿含《(卷十)~D 四、惭愧经(上)五、惭愧经(下)
 漫说《杂阿含》(卷七)~G 177经:“头衣烧然尚可暂忘,无常盛火应尽..
 漫说《中阿含》(卷六)~C 三、教化病经
 《长阿含经》内容综述(A)(表一)
 漫说《中阿含》(卷三十三)~A 附录:《漫说长阿含·释提桓因问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一)~E 第565经(婆头经):本经叙述戒、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五百罗汉 155、摩帝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殿堂尊相 四、观音殿(又称大悲殿)[栏目:丛林基本知识]
 《入菩萨行论》讲记(二十七)[栏目:入菩萨行论讲记·达真堪布]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八讲之: 概说“止、观”以对治为加行[栏目:入中论讲记·110]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栏目:当代问题座谈纪实]
 不要让物欲埋没心灵[栏目: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论建立国际合众国[栏目:太虚法师]
 三十棒[栏目:圣严说禅]
 拒绝三次[栏目:心灵对话]
 放下与拿起[栏目:印良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