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二)~F 第42经(七处经)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03

  第四十二经(七处经):

  四十二经又名七处经,主要由“七处善”与“三种观义”两组概念所组成。七处善是指五阴、五阴之集、灭、灭道迹、味、患、离之七处之善;三种观义是指阴(五阴)、界(十八界)、入(六入)。经中对此阐述道:

  “有七处善、三种观义。尽于此法得漏尽,得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身作证具足住: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一)七处之善

  1、如实而知色、受、想、行、识;

  2、如实而知色集、受集、想集、行集、识集;

  3、如实而知色灭、受灭、想灭、行灭、识灭;

  4、如实而知色之灭道迹、受之灭道迹、想之灭道迹、行之灭道迹、识之灭道迹。

  5、如实而知色味、受味、想味、行味、识味;

  6、如实而知色患、受患、想患、行患、识患;

  7、如实而知色离、受离、想离、行离、识离。

  我们对于集、灭、味、患、离等都比较熟悉,而所谓五阴之灭道迹,即我们平常意义上所讲的八正道。如果将上述七种都能如实知,如实行,如实修持后而加以断灭,则称之为“善”。

  (二)三种观义

  经中对此的表述为:

  “云何三种观义?比丘!若于空闲、树下、露地,观察阴、界、入,正方便思惟其义,是名比丘三种观义,是名比丘七处善、三种观义。尽于此法得漏尽,得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作证具足住……”

  从这里可以看出,所谓三种观义,就是在无人打搅的情况下,一个人静静地、深入地思惟与观察阴、界、入。所谓阴,就是五阴;界,即十八界(六根对六境产生六识);而入,即指六入(六入是六根的别名,入是涉入之义,谓根境互相涉入)。

  当然,七处之善与三种观义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我们切不可将它们看作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从修持的角度来讲,七处善与三种观义是同时进行的,甚至可以说所思惟观察的对象是完全一致的。(09.11.27)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二)~G 第43经(取著经)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二)~E 第41经(五转经)
 漫说《长阿含》后记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C 1147经:本经叙述佛陀为波斯匿王叙述..
 漫说《长阿含》(卷十六)~C 二、裸形梵志经
 漫说《中阿含》(卷四十九)~E 五、大空经(191)
 漫说《杂阿含》(卷九)~I 第242经(知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四)~A 第343经(浮弥经)
 漫说《杂阿含》(卷三)~I 第11经(有身经、罗汉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H 1117经:天众修持八支斋戒
 漫说《中阿含》(卷四十九)~B 二、阿夷那经(188)
 漫说《中阿含》(卷二十九)~B 二、龙象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三毒详解[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10年]
 心、内在动力、命运[栏目:觉真法师]
 心灵笔记簿[栏目:修行笔记]
 宗教构成之原素[栏目:太虚法师]
 执著[栏目:宽心·星云大师的人生幸福课]
 如何悟到空?[栏目:高月明居士]
 立愿戒杀愈疾记[栏目:放生感应]
 49 金鹅的毛[栏目:依空法师·人间巧喻]
 念佛身放光[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九]
 30.问曰:何等是法施?[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