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五)~F 第108经(西方比丘经)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23

  第一○八经(西方比丘经):

  本经我将之简称为“西方比丘经”,实际上并不太准确,只是说舍利弗为西方比丘作重要开示,“舍利弗”应为主角,而“西方比丘”只能处于配角的位置。这里所说的“西方”,是针对于佛陀此时居止的“释氏天现聚落”(即天臂城)而言。对于天臂城,我想大家不会过于陌生,据说罗睺罗的母亲——耶输陀罗便是天臂城主的女儿;而耶输陀罗的母亲,很可能便是净饭王的妹妹(或堂妹、表妹),而摩耶夫人据说又是天臂城主的妹妹。据此有人便考证说悉达多太子与耶输陀罗是“兄妹关系”(实际上为表兄妹)。而天臂城主(善觉王)是个性格不太好的“老顽固”。有一次释迦佛在天臂城游行乞食,便遭到了城主的无端指责——此段因缘在阿含经中有所记载,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可以查阅一下。

  天臂城与释迦国(迦毗罗卫)同处于北印度,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本经中所谓的“西方”,很可能指的是靠近摩揭陀国毗邻的某一个国家。由于当时佛陀居止于天臂城,很多人便不远千里赶往亲近闻法。过了一段时间,大家都要归还本土进行夏安居,于是众人一齐诣佛所,合掌白佛言:“世尊!我西方众多比丘欲还西方安居,今请奉辞。”也就是向佛陀作别,相当于现今的“告假”词义。

  佛陀听了后也挺高兴,说你们在这里也为时不久了,应该回去安居。佛陀临别时还特意问道:“汝(等)辞舍利弗末?”你们向舍利弗尊者告假了吗?

  众人回答说:“未辞。”

  佛对大家说:“舍利弗淳修梵行,汝当奉辞,能令汝等以义饶益,长夜安乐!”

  佛陀这句话看似不起眼,实则很有意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佛陀对舍利弗是多么的器重,舍利弗在佛陀心中是处于何等重要的地位!在佛陀的弟子中,代佛说法的可谓寥若晨星,舍利弗便是这晨星之中最为璀灿的一颗。

  大家听后说对呀,我们怎么把“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忘记了呢?于是大家辞别佛陀,向居于佛陀不远处的舍利弗顶礼问讯。大家对舍利弗十分恭敬,说“我等欲还西方安居,故来奉辞。”

  舍利弗尊者真的很有智慧,他对导师很是尊重,便问道:“汝等辞世尊末?”言下之意是,你们先要向佛陀告假,然后才能到我这里来道别——从佛陀与舍利弗的一番话语中,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佛陀器重舍利弗、舍利弗尊崇礼敬佛陀的一幕动人的师生情谊。

  众人答言:“已辞。”

  舍利弗闻后,对众人说:

  “汝等还西方,处处异国,种种异众,必当问汝。汝等今于世尊所,闻善说法,当善受、善持、善观、善入,足能为彼具足宣说,不毁佛耶?不令彼众难问、诘责、堕负处耶?”

  舍利弗所讲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你们大家参礼佛陀后返回本土,必然有人会向你们问询:你们从佛陀之处来,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东西啦(指思想财富)?你们能够确保把佛陀的教导,能准确无误地传达给当地的奉佛者,而不堕于毁损佛陀的教导,或者不堪别人一问,便一下子就败下阵来吗?

  众人一听,顿时心里没底。因为他们虽然闻法无数,内心很受启发,但是要把佛陀的教法准确无误地弘扬开来,对他们来说的确是较大的考验。于是他们便向舍利弗请教:“我等为闻法故,来诣尊者,惟愿尊者具为我说,哀愍故!”

  舍利弗接下来阐述了三个大问题:

  1、汝彼大师云何说法?以何教汝?于何法中调伏欲贪?

  答:大师唯说调伏欲贪,以此教授。大师唯说于彼色阴调伏欲贪,于受、想、行、识阴调伏欲贪,我大师如是说法。

  2、欲贪有何过患故,大师于色(受、想、行、识五阴)调伏欲贪?

  答:若于色(五阴)欲不断、贪不断、爱不断、念不断、渴不断者,彼色(五阴)若变、若异,则生忧、悲、恼苦。见欲贪有如是过故,于色(五阴)调伏欲贪。

  3、今断欲贪,有何福利故,大师说于色(五阴)调伏欲贪?

  答:若于色(五阴)断欲、断贪、断念、断爱、断渴,彼色(五阴)若变、若异,不起忧、悲、恼苦。

  继而,舍利弗在上述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修善法与不修善法:

  “诸尊!若受诸不善法因缘故,今得现法乐住,不苦、不碍、不恼、不热,身坏命终生于善处者,世尊终不说言:当断诸不善法,亦不教人于佛法中修诸梵行,得尽苦边。以受诸不善法因缘故,今现法苦住,障碍烦恼,身坏命终,堕恶道中,是故世尊说言:当断不善法因缘,于佛法中修诸梵行,平等尽苦,究竟苦边。若受诸善法因缘,现法苦住,障碍热恼,身坏命终堕恶道中者,世尊终不说受持善法,于佛法中,修诸梵行,平等尽苦,究竟苦边。受持善法,现法乐住,不苦、不碍、不恼、不热,身坏命终,生于善处。是故世尊赞叹、教人受诸善法,于佛法中,修诸梵行,平等尽苦,究竟苦边。”

  我们知道,佛陀说法是“对机而说”,讲究说法因缘。如果无有机缘,佛陀一般是保持“默然”,不会作任何表态。有时候,沉默是上佳的选择,它远比口若悬河高明一百倍。舍利弗在此作了两个假设:

  第一,如果世人“受诸不善法”却能获得“现法乐住”,那佛陀何必苦口婆心地让大家去修行断除欲贪呢?因为世人受诸不善之法,命终之后要堕入恶道,因此世尊才教导世人要修善法,断恶法,舍弃欲贪恶念恶行。

  第二,如果世人“受诸善法因缘”后,却“现法苦住”,死后堕入恶道,那么世尊也同样没有必要教导大家要做善行,口身意三业保持清净。

  通过这两个假设,舍利弗在告诫我们,弘扬佛法的根本使命是什么?并不是保佑别人能够升官发财,更不是怂恿别人去干些损人利己(甚至损人不利己)的事情,也不完全是让人家保持愉快的心情投入到经济建设中去(当然,这有时候是必需的)。弘扬佛陀的终极宗旨,是让所有人都明白我们要舍弃短暂的世间之乐(更何况世间的本质是“苦”的),而去追求永恒的涅槃之乐,从而达到“平等尽苦,究竟苦边”。这就是弘扬佛法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决不能忘却的崇高使命。当前的一些讲经法师,他们(她们)的讲经水平很高,也很有技巧(权巧),很有人气,滔滔不绝,不带讲稿讲个三、五个小时那是小菜一碟(天台宗的智者大师单讲一个“妙”字,就需要九十天,则另当别论),几乎可以达到天花乱坠、“舌灿莲花”的高妙境界了。一味地迎合听众的味口(美其名曰“善巧方便”),如果把握得不好,就会落入庸俗化、市侩的怪圈。无论讲经,还是弘道,都要立足于“四圣谛”、“八正道”以及“三法印”为宗趣的缘起观。倘若离开了这些根本,则只会引世人误入歧途,最终误人害己,有意无意地播撒出恶道因缘的种子。(2月8日)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五)~G 第109(池譬经)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五)~E 第107经(长者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H 1117经:天众修持八支斋戒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三)~L 1175经(紧兽喻经):本经以紧兽为喻..
 漫说《中阿含》(卷十二)~A 一、鞞婆陵耆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七)~E 第464经(同法经):本经阿难诣诸上座以..
 漫说《杂阿含》(卷五十)~G 1332经~1335经:此五经叙述天神警..
 漫说《杂阿含》(卷十三)~N 第336经~342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七)~O 1264经:本经主题为:“知恩报恩”。..
 漫说《长阿含》(卷六)~C 二、转轮圣王修行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八)~A 第490经、491经(阎浮车经):经中叙..
 漫说《中阿含》(卷四十)~B 二、头那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中国近现代佛教的融和精神及其特[栏目:楼宇烈教授]
 僧宝论25、当生成就的密勒日巴尊者 (第五章 法门龙象 人天师表 之四)[栏目:僧宝论·明贤法师]
 情欲问题[栏目:慈法法师]
 回向功德(创古仁波切)[栏目:回向]
 玄奘与印度佛学——从玄奘在印所著的三论说起(吕澄)[栏目:玄奘研究]
 相应1经 自身内无常经[栏目:相应部 35.六处相应]
 四六 庵婆天宫[栏目:天宫事经 四 深红品]
 有修有证才能度众生[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2年]
 厌离娑婆就什么都不用干了吗?如何消除阴暗负面情绪?[栏目:大安法师·开示问答]
 大悲咒句解 41、呼嚧呼嚧摩啰[栏目:大悲咒句解]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