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五)~G 第109(池譬经)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599

  第一○九(池譬经):

  本经叙述佛陀以池水之喻,阐说见真谛之人能断苦恼之多。舍利弗继而详说五受阴之非我、非异我、不相在的因由。

  这部经前半部分有关池水的譬喻比较好懂,但是后面舍利弗进行阐解的部分就不太好理解。事实上,对于佛陀教诫进行某种程度的注解或发挥隐义,应该理解为“毗昙”的范畴。佛陀住世期间,也有类似于部派佛教时期的“阿毗达磨”,但是二者的含义不尽相同。关于二者究竟有哪些不同,这在以后的相关文章中,或许会加以陈述。

  佛陀在一次开示之中,向弟子们作了一个譬喻:

  “譬如池水方五十由旬(由旬为计量单位,一由旬一般为三十至四十华里),深亦如是,其水盈满。复有士夫,以毛、以草,或以指爪,以渧(意即“蘸湿”,形容水少)彼水。诸比丘!于意云何?彼士夫水渧为多,池水为多?”

  上面这段话的大意是说,有一个蓄满水的大池子,一个人用一毛一草朝池子里蘸取些水。佛陀的问题是:究竟是池子里的水多呢,还是毛草所蘸取的水滴多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修习大乘佛法的学人们可能会冒出这样一句话:“二者是一样多!”如果你问他为什么是“一样多”,他就会搬出种种玄奥妙理来自圆其说。实际上,这是拾人牙彗、耍弄小聪明而已,根本没有老实作答。

  还是佛陀的弟子们忠厚,他们如实回答:当然是所渧之水少啦,而且少到不足言说的地步,“池水甚多,百千万倍,不可为比”,二者完全不可相提并论,悬殊太大了。

  世尊闻后,对诸比丘说:“如是,诸比丘!见谛者所断众苦,如彼池水,于未来世永不复生。”佛陀说完这句话后,没有再继续说下去,而是“入室坐禅”,唯留下诸比丘无尽的猜想。

  此时,尊者舍利弗也在听众之中。待佛陀入静室之后,他对大家说:

  “未曾所闻!世尊今日善说池譬。所以者何?圣弟子具足见谛,得无间等果,若凡俗邪见、身见、根本身见、集身见、生身见起;谓忧戚隐覆,庆吉保惜、说我、说众生、说奇特矜举。如是众邪悉皆除灭,断除根本,如折多罗树(棕梠树),于未来世更不复生。”

  这里的“见谛”,相当于“正见”,即拥有正知正见,并且能如法而行修的人。而后面的“邪见、身见、根本身见、集身见、生身见”等,都是邪见的具体表现而已。正因为我们产生这些不正确的见解(以“我见”为中心),因此才导致我们胡言乱语,自我褒奖,自我赞举(自吹自擂)。可是正因为我们的狂妄自大心理在作怪,才导致我们断送掉各自的善根慧命,从而流转于轮回,永不超生。

  舍利弗接下来对上述观点进行分别解说:

  1、“何等为见谛圣弟子断上众邪,于未来世永不复起?愚痴无闻凡夫见色是我、异我、我在色、色在我……云何见色是我?得地一切入处正受,观已,作是念:地即是我,我即是地,我及地唯一无二,不异不别。如是水、火、风、青、赤、白一切入处正受,观已,作是念……不异不别。如是于一切入处,一一计我,是名色即是我。云何见色异我?若彼见受是我,见受是我已,见色是我所,或见想、行、识即是我,见色是我所。”

  这里所讲的,就是在“我见”的基础上,众生执十处为我(十处为四大、青、黄、赤、白、空、识)。我们通过对于十处乃至一切处的观察,从而十处并非有我,而是非我、无我而已,并不实有。

  2、“云何我中见色?谓见受是我,色在我中;又见想、行、识即是我,色在我中。云何见色中我?谓见受即是我,于色中住,入于色,周遍其四体;见想、行、识是我,于色中住,周遍四体,是名色中我。云何见受即是我?谓六受身(由六根对六境生起六种触身):眼触生受,是名受即是我。云何见受异我?谓我见色是我,受是我所;谓想、行、识是我,受是我所,是名受异我。”

  无论是“我中见色”、“见色中我”、“见受即是我”,还是“见受异我”,都是以“我”中心在其中作梗而产生,也就是在“自我”指引下的分别心。我们众生的颠倒心十分严重,这个是我的,那个也是我的;这个不是我的,那个是我与他人所共有的,都分得清清楚楚,如意小算盘打得比谁都精明。可是算来算去,无论是财富、地位、名誉、美色、利养,都统统带不走,结果还是与己无关。这个道理谁都懂的,可是一旦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立马就走样儿。

  3、“云何我中见受?谓色是我,受在其中;……云何我中想?谓色是我,于想中住,周遍其四体;受、行、识是我,于想中住,周遍其四体,是名想中我。”

  4、“云何见行是我?谓六思身(六根对六境生起六种意识潜势):眼触生思,耳、鼻、舌、身意触生思。于此六思身一一见我,是名行即是我。……云何见识即是我?谓六识身(六根对六境生起的六种辨识与了别):眼识、耳、鼻、舌、身、意识身。于此六识身一一见是我,是名识即是我。云何见识异我?见色是我,谡是我所;见受、想、行是我,识是我所,是名识异我。”

  5、“云何见我中识?谓色是我,识在中住;……云何识中我?谓色是我,于识中住,周遍其四体;……是名识中我。”

  上面都是“我”与“五受阴”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的观察、抉择与了别。比如说“我中见受”、“我中想”、“见行是我”、“见识是我”、“见识异我”以及“见我中识”,都是“我见”、“身见”的具体表现,亦即“邪见”的种种现实展示。只有把这些我见、身见等邪见断灭了,才有获得证道的可能。因此舍利弗说“如是圣弟子见四真谛,得无间等果(由凡入圣是一种突破,表示已入初果,或已证四果阿罗汉),断诸邪见,于未来世永不复起”,就是要提醒我们证道要从生活的点滴细节开始,从自我做起,从最基本的毛病习气着手,这样才比较实际,见效也比较快捷,可以速证圣道。借用禅家的一句话讲,叫“活在当下”。觉得我们还得努力把现实之中的事情办好,不要过份指望于来世或者寄希望于他方世界。说句不中听的话:在这个星球上面我们都活得很糟糕,现在却一心指望另外一个十分洁净地世界里享清福,可能吗?现实吗?

  最后,舍利弗对我们说:

  “所有诸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一向积聚,作如是观:一切无常、一切苦、一切空、一切非我,不应爱乐、摄受、保持;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不应爱乐、摄受、保持,如是观。善系心住,不愚于法,复观精进,离诸懈怠,心得喜乐,身心猗息,寂静舍住。具诸道品,修行满足,永离诸恶,非不消炀、非不寂灭,灭而不起、减而不增、断而不生,不生、不取、不著,自觉涅槃: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对于这段经文,我不再作说明。如果您对原始经典已经产生(或正在产生,或一知半解,或有些须好感)纯正的信念,那么请您将舍利弗的这段经文,大声地、一丝不苟地读上三遍,我相信你一定会受用一生!所谓道:

  无我苦空宗,法身毕竟空;

  泱泱妙法义,尽在不言中!

  (2月9日)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五)~H 第110经(萨遮经):本经叙述萨遮尼乾子欲攻破佛说的五阴非我之论,然而反被佛说服之事。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五)~F 第108经(西方比丘经)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三)~E 第926经是佛陀对诜陀迦旃延的开示..
 漫说《杂阿含》(卷十八)~G 第501经(圣默然经):经中叙述目犍连将..
 漫说《杂阿含》(卷十一)~A 第273经(手声喻经)
 漫说《中阿含》(卷三十二)~B 优婆离经(二)(三)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七)~C 1244经:本经叙述烧燃法与不烧燃法。..
 漫说《长阿含》(卷八)~A 一、散陀那经
 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七)~B 二、箭毛经(下,208)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五)~J 981经与980经大体相似,只是将说法..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二)~G 第593经(给孤独生天经)
 漫说《长阿含》(卷十四)~C 六十二种颠倒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毁谤三宝罪不轻[栏目:宣化上人]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六(六六一)[栏目:杂阿含经]
 用沐浴露洗澡是否犯八关斋戒?[栏目:明证法师·开示问答]
 有许多人在电脑游戏的虚拟世界里不断的杀人,会有怎么样的果报?[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慈悲的导引[栏目:修行笔记]
 《金刚经》系列开示 1[栏目:常福法师]
 心灵十境·第五地 难胜地[栏目:证严法师]
 世上最不听话的是我们的心[栏目:看开]
 禅修时观想上师归依境,上师三处放光观不清晰,请问该怎么办?[栏目:圣道光辉·答疑解惑]
 解脱之道讲记 b31 从生死说起 二 报由业感 业从惑起[栏目:体方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