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十二)~D 第288经(芦经)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74

  第288经(芦经):

  所谓“芦经”,是以“芦”为喻。我们知道,一根“芦”是无法站立的,两根“芦”也无法站立,可是三根“芦”却可以相互倚靠而站立。佛陀常以“束芦”之喻来教导弟子,从而说明事物的相依性,即共生共灭的因缘关系。而本经是以舍利弗与摩诃拘絺罗二尊者的相互酬答,来阐述十二因缘各支的相互为因为缘。

  舍利弗与摩诃拘絺罗,二位关系很不错。有一天舍利弗到摩诃拘絺罗之处去造访,问了几个问题。当然,这些问题似乎司空见惯,然而正是这些看似很平常的问题,反倒值得我们去细细品读。

  舍利弗问:“有老不?”大拘絺罗答:“有。”

  舍利弗继问:“有死不?”回答:“有。”

  老死是一种自然现象,有生必有死,这是举世公认;既然有死亡的存在,原因是有“生”的存在。如果无生,便无死;若想无“死”,只好无“生”。这个道理很浅显,大家并不陌生。

  舍利弗继续问:“老死自作耶?为他作耶?为自他作耶?为非自非他无因作耶?”舍利弗的这句问话,便是有点深刻了。“老死”是受自力的作用?他力的作用?还是自力与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还是非自非他的无因而作呢?

  大拘絺罗回答说:“老死非自作、非他作、非自他作,亦非非自他作无因作,然彼生缘故有老死。”从这里回答便可知道,“老死”非自力而作,非他力而作,也非无因作,而是接受因缘所生法的支配。有老便有死,它不接受任何外力的作用。

  从摩诃拘絺罗的这番话,我们可以推而广之,即“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以及一切“识”,既非自作他作,亦非非自他作无因作,而是相互缘取而生。

  为了说明此十二支的相互关系(因缘),摩诃拘絺罗作出一譬:“譬如三芦立于空地,展转相依,而得竖立。若去其一,二亦不立;若去其二,一亦不立;展转相依,而得竖立。”

  这便是佛教史上著名的“束芦喻”。摩诃拘絺罗以此譬喻:“识缘名色亦复如是,展转相依,而得生长。”

  舍利弗对此回答表示出相当满意,称摩诃拘絺罗为“法师”。那么“法师”的标准是哪些?

  第一,能“说老死厌患、离欲、灭尽,是名法师;”

  第二,“说有……名色、识,厌患、离欲、灭尽,是名法师”;

  第三,“于老死厌患、离欲、灭尽,不起诸漏,心善解脱,是名法师。”

  如果以此三条为“法师”的标准,那么当今能有几人堪称为“法师”?

  摩诃拘絺罗对舍利弗也大加赞叹,所谓“于世尊声闻中,智慧明达,善调无畏,见甘露法,以甘露法具足身作证者,谓尊者舍利弗,能作如是种种甚深正智之间,犹如世间无价宝珠,人皆顶戴”。而舍利弗呢,可以说是“普为一切诸梵行者之所顶戴、恭敬、奉事。”

  由这段相互问答及赞叹的言语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道友之间浓浓的那分情谊。(6·17)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十二)~E 第289经、290经(无闻经)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十二)~C 第286经(取经)、第287经(城邑经):本经叙述“心”若被缚着的话,便如火上加薪,生老病死便会越烧越旺,乃至相续不断。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七)~G 1250经:佛陀在本经中教导弟子们不应..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N 1288经:本经阐说如法布施的福报功德..
 漫说《杂阿含》(卷二)~H 第44经(系著经)
 漫说《杂阿含》(卷七)~A 第139经(忧恼生起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六)~L 1240经:本经以波斯匿王之念,而叙述..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五)~D 1212经至1221经共十经之中,都有..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一)~C 873经叙述四种调伏众,分别为比丘、比..
 漫说《中阿含》(卷十九)~A 一、梵天请佛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二)~J 第296经(因缘经):本经主要叙述缘生之..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二)~F 第591经:本经叙述有一位优婆塞于大会..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一一八集[栏目:金刚般若研习报告·净空法师]
 禅偈中的春天(释然)[栏目:禅宗文集]
 无条件的给你智慧,让你往生极乐世界[栏目:传喜法师·微教言]
 四念处 十、正道足迹[栏目:四念处]
 月溪法师辩证语录[栏目:月溪法师]
 中国净土理论的开山者昙鸾(宋立道)[栏目:净土宗文集]
 袈裟功德[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10年]
 方便与智慧[栏目:吉祥荟萃·冈波巴大师全集]
 佛法,不是谋略权术[栏目:本性法师·禅思录]
 念佛圆通章讲话之五[栏目:达照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