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十二)~G 第292经(思量经):叙述若次序思量观察众苦生起之因,进而观照十二因缘,则可尽苦际。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60

  第292经(思量经):

  本经主要内容:叙述若次序思量观察众苦生起之因,进而观照十二因缘,则可尽苦际。

  原始佛教时期,佛教教理的核心理论自然是落在“四圣谛”上面。虽然四圣谛在中国已很少有人提及,但是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它始终是我们无法迈过去的一道“坎”。或许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只要你是佛法的修学者,无论你是否承认,无论你是师从于何门可派,你修学的范围,却始终逃不出四圣谛的掌心。可能有人说我的危言耸听,然而细细想来,佛教所谓的“解脱”,不就是围绕着苦、集、灭、道四个方面在不停地转圈么?

  曾经在很长时期内,佛教被视作“消极厌世”而遭世人非议。绝大多数的佛教徒——尤其是大乘学派的经典作家们,对此非议予以断然否认,指出佛教不是厌世,而是积极入世。然而在我看来,这样的辩白根本就是多此一举。从“三界火宅”这个基调出发,佛教的目标就是了生脱死,摆脱六道轮回的束缚。从这个最高目标上讲,佛教不是“厌世”又是什么?但是佛教并非“消极厌世”,而是“积极厌世”——倘若事事“消极”,不要说弘法利生,就是连自己起码的温饱都很成问题,更谈不上什么出离三界。此“厌世”非彼“厌世”,大家理解的角度本来就有分歧。比如说同样一座山,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究竟是“岭”对还是“峰”对?既可以说都是对的,也可以说都是错的,关键是我们看问题的角度。角度变化了,所观察的对象也自然产生变化。

  从佛教的观察角度来说,现实世界的根本特质在于一个“苦”字,所谓乐少苦多,乐是短暂而痛苦却是持久的。不仅如此,佛教将“苦”划分得很细致,有二苦三苦八苦甚至百十苦(《瑜伽师地论》中便有百十苦之分)。身为一个佛教徒,如果无法树立起“苦”的观点,便无法树立起纯正的道念信仰。如今大家都热衷于西方净土法门,称遥远的西方有一个“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的极乐净土,那里可是个好地方,比天堂还好上十倍。正是对这种“极乐”的高度神往,修持净土法门的信徒也愈见增多——这本身是好现象,无可挑剔,理应赞叹。不过我觉得,修持净土法门必须有一个前提:一定要使信众们认识到这个世界的本质是“苦”。如果净宗信徒们认识不到这一点,所谓净土“三资粮”也难以得到切实的保障。认识到“苦”,才会产生出离心,才会向往极乐世界;如果认为这个世界本身就是十分快乐的,甚至认为其他任何世界都无法和人生的快乐相比,那么持名念佛又有何益?顶多就是为求心理上的平衡与宁静罢了。

  因此佛陀在292经中,对弟子们一再地强调,对世界的“苦”要进行观察与思量。这种思量需分为几个层面:

  第一,现实世界的本质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

  第二,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人生以及现实世界的痛苦,即深究造成痛苦的根源;

  第三,既然这个世界为众苦所充满,那么我们就要誓灭痛苦,从而离苦得乐;

  第四,怎样才能离苦得乐呢?远离痛苦的具体途径有哪些?

  本经所探讨的,正是上述四个方面的问题,从而导出观察十二因缘话题。(6月20日)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十二)~H 第293经(甚深经):本经为佛为异比丘宣说因缘法,即十二因缘的顺法与逆法,此即为无上“甚深法”。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十二)~F 第291经(触经):佛陀询问弟子们对于“内触法”的理解掌握程度。在弟子不得要领的情况下,佛陀以譬明理。
 漫说《中阿含》(卷三)~F 六、伽蓝经
 漫说《中阿含》(卷四十)~D 四、阿兰那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E 1182经、1183经:此二经叙述佛陀..
 漫说《杂阿含》(卷十三)~C 第308经(不染著经):本经叙述若染著于..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七)~M 1259经~1262经:此四经主要阐述..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六)~D 661~663经(二力经):此三经主要..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一)~K 1142经:摩诃迦叶尊者长期住于阿练若..
 漫说《中阿含》(卷四十五)~B 二、浮弥经(173)
 漫说《长阿含》(卷八)~B 何谓垢秽?
 漫说《长阿含》(卷四)~A 游行经后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竭力孝亲,诵偈而逝[栏目:心念与命运·第4册]
 笨猴救月[栏目:律典故事]
 在念佛的细节方面,是不是环境要特别安静?是不是早晚都要做?...光诵一部经就好了?[栏目:法清法师·问答集]
 华藏寺4.12佛七开示[栏目:体慧法师]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九三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六道轮回是欲望变现的[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二]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四十九 (1)[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展露生命的微笑[栏目:禅林衲子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