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十四)~I 第356经(种智经):本经叙述四十四种智。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96

  第356经(种智经):

  本经叙述四十四种智。根据经中所述,此四十四种智分别是以“老死智、老死集智、老死灭智、老死灭道迹智”四种智为基础,其余十智分别是:

  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识、行。

  如果将上述十支名相分别乘以四(如生智、生集智、生灭智、生灭道迹智),即为四十;再加上前述的老死智四种,共为四十四种智,这便是十二因缘中的十一支(除去无明)。无明本身就是一种无智慧的表征,故而没有什么“无明智”的说法。不过有一点需要思考:佛陀施设此四十四种智,其用意何在呢?这点需要在别的经典中找寻答案。

  第357经(无明增经):

  本经叙述七十七种智。经中对此表述是:

  “有七十七种智……云何七十七种智?生缘老死智,非余生缘老死智;过去生缘老死智,非余过去生缘老死智;未来生缘老死智,非余未来生缘老死智;及法住智,无常、有为、心所缘生、尽法、变易法、离欲法、灭法断知智。如是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识、行、无明缘行智,非余无明缘行智;过去无明缘行智,非余过去无明缘行智;未来无明缘行智,非余未来无明缘行智;及法住智,无常、有为、心所缘生、尽法、变易法、无缘法、灭法断智,是名七十七种智。”

  这段经文有点拗口,所谓“智”,就是一种对于支法的证知程度。因缘法中十二支中,每一支与前支、后支皆有一种顺、逆关系,比如说“无明缘行”,这是“顺”;而“无明灭则行灭”,则是一种“逆”。以“无明”为例,共分为七种:

  (1)无明缘行;(2)无明灭则行灭;(3)过去的“无明缘行”;(4)未来的“无明缘行”;(5)过去的“无明灭则行灭”;(6)未来的“无明灭则行灭”;(7)此种智(法住智)也会灭去(灭法断智)。

  再以“生”为例:生缘老死;生灭则老死灭;过去的“生缘老死”;未来的“生缘老死”;过去的“生灭则老死灭”;未来的“生灭则老死灭”;此种智(“法住智”)也会断灭。

  以此类推,“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处、六入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共计十一支。十一支中每一支皆有上述七种情况,综合起来,共为七十七种智。

  358经(无明增经):

  本经叙述增法与减法。增法就是随增烦之法,减法即是递减烦恼之法。

  1、增法:“云何增法?所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谓缘无明行,缘行识,乃至纯大苦聚集,是名增法。”

  2、减法:“云何减法?谓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所谓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纯大苦聚灭,是名减法。”

  从上述表述中可得知,所谓增法,即恒顺众生之法,即我们平常所说的“随波逐流”。十二因缘中的顺因缘,便是一种生生不息,烦恼只增不减的过程。所谓减法,即为逆流之法,将生死之轮彻底斩断,从其源头“无明”开始,无明一旦灭,行自然灭——这里的“行”,一般是指三善行(虽说三善行也有果报,然只为善不为恶,自然无恶报)。此一增一减,虽仅差一字,却相差千里万里。(8月2日)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十四)~J 第359~361经(思量经)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十四)~H 第252经、253经、254经(沙门婆罗门经)
 漫说《中阿含》(卷三十八)~B 二、须闲提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六)~F 1228经~1230经:本三经记述波斯..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一)~A 第559经(迦摩经):本经为迦摩尊者与..
 漫说《杂阿含》(卷十七)~K 第472经(客舍经):本经以客舍中的泊宿..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四)~J 638经:本经记述了舍利弗尊者因病涅槃..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一)~H 891经名为“毛端经”,是佛陀以毛端之..
 漫说《杂阿含》(卷四)~D 第92经(骄慢经)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一)~A 《杂阿含经》卷三十一的前三经,即861..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六)~K 1238经、1239经:此二经乃为波斯..
 漫说《长阿含》(卷十五)~B 种德师徒间的对话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告青年苾刍之还俗者[栏目:太虚法师]
 众生的别业妄见和共业妄见 False Views Associated with the Indiv..[栏目:宣化老和尚开示 Venerable Master Hsuan Hua's Talks]
 不去天涯[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放下与拿开[栏目:人生加油站·迷悟之间]
 《三论宗源流考》简评[栏目:三论宗文集]
 菩提道次第纲要(上册) 第十二讲 忏悔与对治[栏目:衮却格西]
 1739 新华严经论卷 16-20[栏目:08 新华严经论]
 弘扬律学传统 教化参悟人生(荆三隆)[栏目:律宗文集]
 《金刚经注解》三十一[栏目:涤华禅师]
 六波罗蜜[栏目:佛学名相杂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