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一二 绵树顶本生谭
〔菩萨=树神〕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调伏烦恼所作之谈话。此一事件将在水
本生谭中说明1。又佛于黄金敷成之精舍(祇园)内,见沈沦欲想之五百比丘,集
合僧团,佛言:「汝等比丘!对可怖畏者应加怖畏,不断增长之烦恼,如尼拘律树之
绕树,使人染者。如是,昔日尝住于绵树顶之树神,见有一鸟食尼拘律树之种子,
于自己所住之树枝落粪而自思:『我家此后将遭破坏。』」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再生为住于绵树顶之树神。尔时
一只金翅鸟王,现一百五十由旬之己姿,鼓翼令二分大海之水,掴住千寻长之龙尾,
龙王放弃口中所含之食物,沿森林之顶向绵树顶方向飞去,龙王自思:「须救自己之
被垂悬。」于是化作蛇身向一株尼拘律树中伸入,卷付于尼拘律树上。因金翅鸟之大
力与龙王之大躯,尼拘律树连根拔起,然龙王决不弃树,金翅鸟则将尼拘律树与龙
398 王一同捕之到达绵树之顶时,龙王横卧于树干之上,金翅鸟裂龙王之腹2,食其脂
肪后,投舍残骸于海中。尔时一鸟居于尼拘律树上,当尼拘律树被拔时,彼则高飞
落于绵树之顶,树神见而自思:「此鸟将落粪于予之树干,于是将生为尼拘律树丛林
及无花果之丛林,绵树全体将被遮蔽,而彼时予之住所将被破坏。」
树神思此,心生战栗,于是绵树由顶至根皆生震动。金翅鸟见其身震,问其理
由,唱次之二偈:
一 十百之寻长 运龙我来此
彼我巨大身 支持无震动
二 比我实为小 此处有小鸟
使君起怖畏 落于绵树顶3
如何之理由 君对彼恐怖?
此时为说明其理由,树神唱次之四偈:
三 大王!汝食龙之肉 此鸟食木实
尼拘律树种 无花果之实
优昙婆罗华 菩提树之子
落粪于树干 我树将枯死
四 树木茂生长 遮我之树干
我树被覆匿 我将为枯木
399 五 诸种他之树 张根枝茂盛
得依此种鸟 运种不使枯
六 树木生繁殖 强侵林大树
大王!为此我战栗 更来见怖畏
金翅鸟闻树神之言,唱最后之偈:
七 可恐亦可布 防护来怖畏
贤人鉴未来 观察彼此世
金翅鸟如斯云已,更复以自己之威力,将此鸟由彼树赶走。
结分 佛云:「对可怖畏者应加怖畏。」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说圣
400 谛之理竟,五百比丘等成就阿罗汉--而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金翅鸟王
是舍利弗,树神即是我。」
注1 本生谭中无Panna-jataka,依脚注当为水本生谭Paniya-jataka(459)。
3 裂腹原文为Udarassa phaletva,如以动词为他言之使役法,则Ud arassa 应为
Udaram。又动调Phaleti如系由Prakrt而来,得解为自言,即腹有裂=腹裂。然由
文脉观之为他言,故Udarassa 应正译为Udaram。
3 绵树顶原文为Koti-simbali(f),此语多译为绵树之顶,从脚注,因绵树之干及枝非常
高大,故此为树名。更住于此树之树神亦呼为绵树顶,因此,绵树顶可称之为大绵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