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十六)~C 第416经~418经(受持经):受持四圣谛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53

  第416经~418经(受持经):

  此三经皆可称之为“受持经”。“受持”什么?自然是受持四圣谛。佛陀对四谛法门是极其重视的,并将之列为早期佛法的理论基石。在很多场合,佛陀都会询问自己的弟子们:“汝等持我所说四圣谛不?”(你们对四圣谛受持得怎么样?都按照我说的去做了吗?)弟子们都回答说:“唯然,世尊所说四圣谛,我悉受持。”可是佛陀还不放心,就进一步追问道:“汝云何受持四圣谛?”虽说弟子们的回答不尽相同,但是都把答案的要点一一罗列出来,佛陀对此表示满意。在417经中,我们见到了一位比丘如此回答:

  “世尊说苦圣谛,我悉受持。如如、不离如、不异如,真、实、审谛、不颠倒,是圣所谛,是名苦圣谛。世尊说苦集圣谛……是为世尊说四圣谛,我悉受持。”

  我们经常在后期的大乘经典中见到“如如”二字,所谓“如如不动”。什么叫如如?根据“如”的本义来讲,如即“随从、遵从”。如果用现代汉语来表述“如如”,即按自然规律办事,不违时令,以达到最高的真实。因此佛教中的“如如”,就是指一切万物真实不变的本性。这种本性并非外力所求,而是遵循着客观规律,浑然天成。当然,从俗谛上讲,一切法皆有其不同的属性,比如地有坚性,水有湿性,火有暖性,风有动性。然按照佛家的观点,这些属性并非实有,“无有自性”,而皆以空为实体,故称空性为“如”。这个“空”,就是佛法所讲的最高的真实,是诸法理体平等的究竟显现。

  从上述的一段经文中我们不难看出,佛陀将四圣谛列入“如如”,实际上就是等于说四谛法门乃是最高真实的法门,绝非用“小乘”二字所能囊括。因此,对于四谛法门,我们不仅要修习它、效法它,还要用心去观察它,审谛它,而不可存有是非妄想之心。

  而在418经中,佛陀强调道:“若沙门、婆罗门作如是说:如沙门瞿昙所说苦圣谛,我当会,更立苦圣谛者,但有言数,问已不知,增其疑惑,以非其境界故。”意思是说,那些外道沙门虽然在口头上不认可四圣谛,或者对四圣谛不以为然,实际上他们完全是口是心非,因为世间再也没有比四圣谛更加高明的法门。如果这些外道声称一定要发明出更加高妙的其他法门来,简直是痴人说梦,徒增苦恼而已。(8月29日)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十六)~D 第419、420经(疑经):此二经阐述深信三宝与深信四谛的关系。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十六)~B 第409经~415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六)~A 第407经、408经(思惟经):此二经教..
 漫说《杂阿含》(卷十二)~J 第296经(因缘经):本经主要叙述缘生之..
 漫说《中阿含》(卷三)~A 一、盐喻经
 漫说《杂阿含》(卷五十)~N 1347经:本经叙述舍利弗述说三昧之法味..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六)~G 686经、687经(狮子吼经):本经叙..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八)~Q 1079经与1078经有些相似,经前为..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七)~E 1028经:本经主旨:如何保持正念和正..
 漫说《杂阿含》(卷五十)~C 1327经、1328经:此二经叙述鬼神劝..
 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三)痴慧地经(199)
 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D 四、第一得经(215)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香象[栏目:佛教故事选萃]
 慧灯之光十 如何面对无明[栏目:慈诚罗珠堪布]
 二规教言论 第九节课[栏目:二规教言论学习]
 佛法基础 四、佛法的实践 3.学佛的途径[栏目:佛法基础]
 广论讲记(二)(道前基础二+下士道一)[栏目:智敏上师]
 生活禅和出世禅的取舍[栏目:法界法师]
 上师瑜伽圆融藏传佛教的全部教义[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经典禅诗 第八章 黄龙宗禅诗 六、以艳情寓禅的诗歌[栏目:吴言生教授]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一六九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意供[栏目:供佛]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