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十六)~C 第416经~418经(受持经):受持四圣谛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19

  第416经~418经(受持经):

  此三经皆可称之为“受持经”。“受持”什么?自然是受持四圣谛。佛陀对四谛法门是极其重视的,并将之列为早期佛法的理论基石。在很多场合,佛陀都会询问自己的弟子们:“汝等持我所说四圣谛不?”(你们对四圣谛受持得怎么样?都按照我说的去做了吗?)弟子们都回答说:“唯然,世尊所说四圣谛,我悉受持。”可是佛陀还不放心,就进一步追问道:“汝云何受持四圣谛?”虽说弟子们的回答不尽相同,但是都把答案的要点一一罗列出来,佛陀对此表示满意。在417经中,我们见到了一位比丘如此回答:

  “世尊说苦圣谛,我悉受持。如如、不离如、不异如,真、实、审谛、不颠倒,是圣所谛,是名苦圣谛。世尊说苦集圣谛……是为世尊说四圣谛,我悉受持。”

  我们经常在后期的大乘经典中见到“如如”二字,所谓“如如不动”。什么叫如如?根据“如”的本义来讲,如即“随从、遵从”。如果用现代汉语来表述“如如”,即按自然规律办事,不违时令,以达到最高的真实。因此佛教中的“如如”,就是指一切万物真实不变的本性。这种本性并非外力所求,而是遵循着客观规律,浑然天成。当然,从俗谛上讲,一切法皆有其不同的属性,比如地有坚性,水有湿性,火有暖性,风有动性。然按照佛家的观点,这些属性并非实有,“无有自性”,而皆以空为实体,故称空性为“如”。这个“空”,就是佛法所讲的最高的真实,是诸法理体平等的究竟显现。

  从上述的一段经文中我们不难看出,佛陀将四圣谛列入“如如”,实际上就是等于说四谛法门乃是最高真实的法门,绝非用“小乘”二字所能囊括。因此,对于四谛法门,我们不仅要修习它、效法它,还要用心去观察它,审谛它,而不可存有是非妄想之心。

  而在418经中,佛陀强调道:“若沙门、婆罗门作如是说:如沙门瞿昙所说苦圣谛,我当会,更立苦圣谛者,但有言数,问已不知,增其疑惑,以非其境界故。”意思是说,那些外道沙门虽然在口头上不认可四圣谛,或者对四圣谛不以为然,实际上他们完全是口是心非,因为世间再也没有比四圣谛更加高明的法门。如果这些外道声称一定要发明出更加高妙的其他法门来,简直是痴人说梦,徒增苦恼而已。(8月29日)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十六)~D 第419、420经(疑经):此二经阐述深信三宝与深信四谛的关系。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十六)~B 第409经~415经
 漫说《中阿含》(卷二十八)~A 一、诸法本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七)~B 第457经(说经):本经叙述缘于界之上中..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B 1295经:本经叙述业与心识及生死轮回..
 漫说《杂阿含》(卷十三)~M 第335经(第一义空经)
 漫说《杂阿含》(卷三)~L 第76经(欲贪经)
 漫说《长阿含》(卷十)~D 释提桓因问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四)~I 第356经(种智经):本经叙述四十四种智..
 漫说《杂阿含》(卷八)~H 第210经(地狱经)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二)~G 912经叙述众生皆依之二边,若离二边即..
 漫说《杂阿含》(卷十六)~G 第438经(众生界经):本经叙述众生界虽..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耕云心药录——保健养生篇[栏目:耕云先生]
 天道祸淫,但不加悔罪之人[栏目:拒淫善报感应录]
 急欲见佛易著魔[栏目:佛法修行止偏法要·印光大师]
 相应177-179经 外部-无常-欲等经[栏目:相应部 35.六处相应]
 有容乃大[栏目:人生加油站·迷悟之间]
 涵芬集 第二部分 净土文集 十三、学佛随笔选[栏目:徐恒志居士]
 觉囊派第46代法王-喇嘛云登桑布[栏目:圣者传记]
 40.扬州高旻寺跑香 Walking and sitting meditation at Kao M..[栏目:虚云老和尚传]
 福报的由来 二十一、相貌丑陋的原因[栏目:福报的由来]
 净土法门是上求下化的大乘法[栏目:普陀遗珍·印光大师开示精编]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