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十七)~H 第469经(深崄经):本经叙述大海之深险,不若生死之深险。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28
  第469经(深崄经):本经叙述大海之深险,不若生死之深险。

  佛陀对弟子们说:“大海深险者,此世间愚夫所说深险,非贤圣法、律所说深险。世间所说者,是大水积聚数耳。”在古时候海上交通运输业十分落后的条件下,人们对大海充满了敬畏感,所谓海神、海怪之类的传说十分盛行。尤其是那些从事海上贸易或到大海中采集珍宝的人来说,海上生命财产的安全成了头等大事。大海变幻莫测、波涛汹涌,暗流涌动,其喜怒无常,实在是让人捉摸不定,故而世间大多数人都说大海十分“深险”,也是合情合理。可是在于佛陀看来,大海的深险可以说不值一提,因为它们不过是“大水积聚数耳”。如果与我们众生的生死之海相比较,那就差远了,“若从身生诸受,众苦逼迫,或恼、或死,是名大生活经验极深险处”——这才是真正的“深险”。对于众生而言,我们身处于生死之海之中,“苦痛逼迫,或恼、或死、忧悲称怨,啼哭号呼,心乱发狂,长沦没溺,无止息处。”可是对于“多闻圣弟子”而言,他们虽然“身生诸受,苦痛逼迫”,可是他们去“不生忧悲、啼哭号呼”,更不会“心生狂乱”,因而他们可以做到“不沦生死,得止息处”。

  关于愚痴凡夫与多闻圣弟子的具体差别,下面我们还会讲到。

  (今段时间较为忙碌,文章写得不好,思惟未及认真梳理。)(9月17日)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十七)~I 第470经(箭经):其主要叙述:无论凡圣,皆会受苦,然而同为受苦,却有差别。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十七)~G 第466经~468经 罗睺罗尊者向佛陀请教的一些问题,佛陀及时从不同角度给予精辟的回答。
 漫说《中阿含》(卷三十九)~B 二、须达哆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六)~C 1224经、1225经:此二经为天帝释..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二)~D 586经(利剑经)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五)~G 978经:重点阐述如何鉴别恶知识冒充善..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一)~I 1140经:本经继续讲述迦叶不说法之因..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七)~K 1045经叙述相习近法,1046经讲蛇..
 漫说《杂阿含》(卷三)~E 第65经(受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一)~I 572经:讲述的是诸比丘为根、境之间谁..
 漫说《杂阿含》(卷二)~O 第55经(阴经)
 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五)~A 一、持斋经(202)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为在家弟子略说三归五戒十善义(印光大师)[栏目:三皈五戒]
 不知我们华严弟子怎样才为开悟?[栏目:海云继梦·禅修释疑]
 蕅益大师净土选集—答问[栏目:蕅益大师]
 入菩萨行论·善解义海 第八章 静虑品(下)[栏目:入菩萨行论·善解义海]
 了解佛法的用意及意义[栏目:狮吼音·开示集]
 以佛法研究佛法 七、中国佛教与印度佛教之关系[栏目:印顺法师]
 慧灯之光之二 上师瑜伽[栏目:慈诚罗珠堪布]
 1998年 禅修营第四天[栏目:葛荣·三摩罗罗顿居士]
 如果没有我......[栏目:约翰·布列特文集]
 持明前贤修规·老顽解脱行迹——印圆双运欢喜妙音 第七十三讲[栏目:阿秋喇嘛传记·讲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