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十七)~H 第469经(深崄经):本经叙述大海之深险,不若生死之深险。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506
  第469经(深崄经):本经叙述大海之深险,不若生死之深险。

  佛陀对弟子们说:“大海深险者,此世间愚夫所说深险,非贤圣法、律所说深险。世间所说者,是大水积聚数耳。”在古时候海上交通运输业十分落后的条件下,人们对大海充满了敬畏感,所谓海神、海怪之类的传说十分盛行。尤其是那些从事海上贸易或到大海中采集珍宝的人来说,海上生命财产的安全成了头等大事。大海变幻莫测、波涛汹涌,暗流涌动,其喜怒无常,实在是让人捉摸不定,故而世间大多数人都说大海十分“深险”,也是合情合理。可是在于佛陀看来,大海的深险可以说不值一提,因为它们不过是“大水积聚数耳”。如果与我们众生的生死之海相比较,那就差远了,“若从身生诸受,众苦逼迫,或恼、或死,是名大生活经验极深险处”——这才是真正的“深险”。对于众生而言,我们身处于生死之海之中,“苦痛逼迫,或恼、或死、忧悲称怨,啼哭号呼,心乱发狂,长沦没溺,无止息处。”可是对于“多闻圣弟子”而言,他们虽然“身生诸受,苦痛逼迫”,可是他们去“不生忧悲、啼哭号呼”,更不会“心生狂乱”,因而他们可以做到“不沦生死,得止息处”。

  关于愚痴凡夫与多闻圣弟子的具体差别,下面我们还会讲到。

  (今段时间较为忙碌,文章写得不好,思惟未及认真梳理。)(9月17日)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十七)~I 第470经(箭经):其主要叙述:无论凡圣,皆会受苦,然而同为受苦,却有差别。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十七)~G 第466经~468经 罗睺罗尊者向佛陀请教的一些问题,佛陀及时从不同角度给予精辟的回答。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七)~E 1028经:本经主旨:如何保持正念和正..
 漫说《长阿含》(卷五)~A 一、典尊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一)~B 第561经(婆罗门经):本经重点为阐述..
 漫说《长阿含》(卷七)~C 担麻之喻
 漫说《杂阿含》(卷三)~G 第69经(其道经)
 漫说《长阿含》(卷十六)~B 坚固经
 漫说《中阿含》(卷十七)~C 关于“十一患”与“三定”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四)~F 第619经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十分有益的真..
 《长阿含经》内容综述(C)(表三)
 漫说《长阿含》(卷十六)~E 三明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寄情于山水[栏目:法云法师文集]
 去庙里拜拜,求平安健康,这算求吗?如何正确发愿?[栏目:空海(惟传)法师·答疑录]
 佛教对「应用管理」的看法[栏目:当代问题座谈纪实]
 深入体会世间苦难--老、病、死(二)[栏目:空海(惟传)法师]
 在第二届玄奘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吴立民教授做学术总结[栏目:玄奘研究]
 金刚结愿文[栏目:益西彭措堪布]
 人与自然的关系(济群法师)[栏目:佛教与环保]
 有人认为在忏悔方面,念阿弥陀佛与持金刚萨埵心咒无别,只要念佛就可以了。是这样吗?[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吉祥经》讲记(4)[栏目:明海法师]
 犹豫不决[栏目:度一切苦厄·迷悟之间]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