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B 第546经(澡罐杖经):本经是梵志与迦旃延尊者之间的对话。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08

  第546经(澡罐杖经):本经是梵志与迦旃延尊者之间的对话。

  一位梵志(泛指修行者)名叫执澡罐杖,在某一天拜访摩诃迦旃延尊者,向尊者请教一些问题:“何因何缘王、王共诤,婆罗门居士、婆罗门居士共诤?”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国王与国王之间、婆罗门居士(居家婆罗门)之间的争论?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有多种答案,比如说我们可以说是见解不同,政治倾向不同,或者是出于维护各自最根本的利益等等。我想这些答案都可以成立,然而佛教作为一门侧重于解决人类心理问题的宗教,显然不能从政治学、社会学或者历史学的角度来回答这些,否则便失去了其应有的特色。摩诃迦旃延作为佛陀出色的大弟子之一,他的回答着眼于人类的贪欲:“贪欲系著因缘故,王、王共诤,婆罗门居士、婆罗门居士共诤。”

  梵志复问:“何因何缘出家、出家而复共诤?”——出家人之间是出于何种原因而争论不休呢?难道也是因为贪欲吗?摩诃迦旃延对此的回答是:“以见欲系著故,出家、出家而复共诤。”这里的“见欲”,是执著于各自的见解。比如说,有的教派主张有我、有常、有断、有灭,而另一教派则主张无我、无常、无有断无有灭。大家谁也不愿意放弃自己的见解(信仰),故而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此时的争论,已经超越了物质层面,也就是与一般意义上的“贪欲”是不同的——一般的“贪欲”主要指物质利养方面。相比之下,一个人可以做到淡泊名利、粗茶淡饭,可以放弃荣华富贵、锦衣玉食而过着平常人的日子,但是如果让他放弃自己的见解,抛弃自己的信仰,则是相当困难的。为何?信仰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如果一旦丧失了信仰(或者说理想),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极其平庸的人。人类如果失去信仰(或没有理想报负),其结果必然是兽性的增益而人性的减损。从进化论的角度看,人类若是恢复了兽性而失去了人性,什么坏事干不出来?如果我们贪求于物欲感官的享受,而忽视了理想与信仰的诉求,其结果不仅仅是诤讼纷起,更是天下永无宁日了。更进一步说,若世人皆能离此“贪欲系著”与“见欲系著”,而同归于佛法大道,自然是天下泰平,满街皆为祖师,遍地同是圣人。(11月6日)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二十)~C 第547经(宿士经):本经叙述何为真正的“宿士”。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二十)~A 第537~545经:此九经皆叙述四念处,故一并叙述。
 漫说《杂阿含》(卷十)~I 第267经(无知经)
 漫说《中阿含》(卷二十九)~C 三、说处经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六)~A 第993经叙述佛教诗人婆耆舍尊者的赞佛..
 漫说《长阿含》(卷二)~F 难题
 漫说《长阿含》(卷八)~B 何谓垢秽?
 漫说《长阿含》(卷十)~B 二、不思经
 漫说《杂阿含》(卷三)~C 第62经(分别经)
 漫说《中阿含》(卷二十六)~C 三、愿经
 漫说《杂阿含》(卷五十)~O 1348经、1351经:此二经叙述比丘因..
 漫说《长阿含》(卷十四)~B 关于“六十二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教中有“如来藏”的观念。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又是怎样的呢?[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