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九课(三)什么是真正的功德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53
圣者言教 第九课(三)什么是真正的功德

  我们平常无论讲解什么法门,都在告诫所有的弟子们,修行要变成一种乐趣。为了将修行变成乐趣,我们首先必须知道自己修行的真正目的。

  谈到趋入佛门修行的目的,很多人都会不假思索地说,是为了从轮回苦海之中获得解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么问问自己,对西方极乐世界和解脱是如何理解的?如果认为西方极乐世界是在某一个地方,那么我们应该往这个方向行走,而不是坐在一个地方天天想着它。所以,西方极乐世界并不像某些人所想,存在于一个遥远的地方。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曾经说过:“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这就告诫我们,西方极乐世界并不在某一个地方,而在清净心之中。所以,我们要时时反观自己的内心,离西方极乐世界有多远。当自己的内心被贪嗔痴烦恼束缚的时候,即便你自认为对佛法有多么通达,修行有多么高尚,恐怕与西方极乐世界仍有十万八千里之遥。怎样才能缩短这个距离呢?唯一的方法就是调伏自己的内心。

  因此,从初次开始进入佛门乃至今天,我们从事的一切善行到底有没有功德,问问自己的内心即知。若贪嗔痴烦恼有所减少,信心和慈悲心顺缘增上,相信你的见解已达到很高的地步;若烦恼没有减少,信心慈悲心没有增长,即便你认为自己的见解有多么增上,平常的感觉有多么丰富,最终还是在轮回之中。我希望每一位修行者都能对此有深刻的领悟,并时时观待自己的内心。

  我平常在遇见不同的居士和出家人期间,也会讲解这些道理。如《功德藏》之中曰:“只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相大小。”也就是说,功德体现在贪嗔痴烦恼的减少,信心和慈悲心的增上,而不在于平常做了多少善行。如今在座的弟子们都在修无上窍诀大圆满,应该站在更高一点的立场中观待自己的见解有否增上。比如逆缘贪嗔痴烦恼是否减少,顺缘出离心、菩提心和信心是否增上,梦中是否能达到自在,座下见解是否与座上逐渐融合。对于这些道理,我们都需要多学一些。因为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时时告诫我们:“初行者修法并非主要,首当之要务乃通达如何修行。”一旦能圆满理解如何修行,相信以下所做的一切都是功德。若不知如何修学,即便你所依止的导师多么高尚,所修学的法多么深奥,但是由于不知如何修行的缘故,恐怕你所修的法已经变成非法了。

  阿底峡尊者初次进藏的时候,曾因一位在印度修学无上瑜伽部的弟子,见解落入小乘而唏嘘不已。阿底峡尊者的侍者仲顿巴不解,为何一个依止如佛般导师、修学四部瑜伽最深奥见解的修行者,见解会落入小乘?阿底峡尊者说:“一切都取决于弟子的修行。若弟子不会修学,修行正法反而可能成为一种非法。”所以,阿底峡尊者复次教诫弟子:“法不依正法而行持,法反成为堕入三恶趣之因。”我们在座的每一位修行者,在平常的修行中,都应该知道这些道理。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九课(二)什么法最为殊胜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九课(四)共同外前行必须纳入心相续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七课(十五)无记之业
 圣者言教 第五课(七)如何在止观交修中运用菩提心
 圣者言教 第三课(九)忆念父母恩德而孝养父母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三课(六)时时观想无常才能精进修法
 圣者言教 第二十课(十四)如何理解自己与上师一如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二课(十四)净信 欲信和诚信
 圣者言教 第十四课(十三)摧毁正行善根之恶缘
 圣者言教 第六课(十四)为什么要选择修学与自己根机相应的法
 圣者言教 第二十八课(八)纵使千百劫 所造业不亡
 圣者言教 第四课(二十一)愿菩提心的两个学处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系列服务[栏目:成功的理念·迷悟之间 ]
 如何对治懒惰虫和想退转的心?[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缘起——弥陀给我们一个果地觉的缘起[栏目:慈法法师]
 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学记14[栏目:广东六祖寺·大愿法师]
 做早晚课的时候总是有杂念,如何克制杂念?[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51La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