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欲海回狂白话解第三卷 决疑论 婚嫁穷源类(八问八答)
 
{返回 欲海回狂白话解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801

婚嫁穷源类(八问八答)

  问:淫欲既然是万恶之首,那么古代圣王治理国家时,就应当加以禁止。可是伏羲却设立媒妁,使男女两家联姻,这是为什么呢?
  答:这正是为了避免世间人民淫乱的发生。如果不设立婚嫁的礼仪制度,不仅世上的男子女人会像禽兽一样随意苟合,生下的子女也会遭到遗弃而无人抚养。因此采取这种适宜的方法,确立为婚姻制度,使男子各有自己的妻子,女子各有自己的丈夫,父母抚育自己的儿女,成立家庭,而使整个社会安定有序。

  问:由媒人来促成男女结合,又是为什么呢?
  答:因为担心机巧诈伪的人取美弃丑,引起世间的纷争。

  问:在婚嫁的礼仪中,要有问名、纳吉、请期等礼节,又是为什么呢?
  答:因为担心后世男女之间随意结合,所以婚嫁要有一个曲折的过程。

  问:世间婚姻制度产生的原因,我已经知道了。男女之间的结合,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答:按《起世因本经》所记,劫初的时候大地重新形成,地上的众生是从光音天投生而来,每个人都是自然化生,不需经过母胎。食用自然长出的食物“地味”,时间一长,相貌开始变丑,有了筋脉骨髓,形成男女性别差异,随后就有了淫欲之情。这就是男女之间结合的开始。

  问:儒家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佛却要求弟子辞别父母出家修行,极力述说在家的危害。儒教与佛教的主张,为什么如此不同?
  答:从世间法的角度来说,虽然彼此为善的方式有所不同,但最后的结果都是为了世间的和谐安定。世人根基各有不同,有的人用佛法不能教化,用儒教却可以。有的人用儒教不能教化,用佛法却可以。所以儒、释、道三教圣人,虽然同心协力,但也不得不各自分担一个方面,各自设立一个门派,各自推行一种教化。名义虽有三个,其目的却是一致的。譬如有三位良医都想治病救人,然而病人的病情各有不同,如果三人都学一种医术,所救治的病人必然有限。又如战乱来临,有三位长者都想救人逃出城外,如果只开一道城门,所能救出的人数也必定有限。因此能遵循孔子的教导,释迦牟尼佛见了必定欢喜。能遵循释迦牟尼佛的教导,孔子见了也必定欢喜。如果听从我的教导而进步就感到高兴,不听从我的教化而进步就不高兴,那也就不能成为佛,不能成为圣人了。隋朝的李士谦说:“佛,日也。道,月也。儒,五星也。”(《隋书》)三者岂能缺少一个?后人对此议论纷纷,不过是显示自己见识短浅罢了。

  问:有人猜想历史上的伏羲等圣人都是大菩萨的化身,不知是否如此?
  答:有这种可能。《礼记·学记》上说:“擅长造弓的人家,一定会让家里的孩子先学着弯折柳条制作畚箕。善于冶炼的人家,一定会让家里的孩子先学着补缀兽皮做成裘衣。”佛教有权有实,有渐有顿。离欲出家,是实教、顿教。两姓婚配,是渐教、权教。譬如对不能吃素持斋的人,就先劝他吃三净肉。三教圣人教化众生的心是相同的,教化众生的方式也是相通的。

  问:如果世上人人绝欲,不再有男女婚配,那么过一百年以后人类就会灭绝,那该怎么办?
  答:像这样的五浊恶世,男女到了二十岁还没有嫁娶,就会互相窥望,私自相会,怎么可能人人绝欲?就连你自己恐怕也做不到,更何况其他人?渔夫一天不捕鱼,就担心船只不通,真是杞人忧天。

  问:如果真的人人绝欲,那该怎么办?
  答: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一切世间众生就会像天人一样都是化生,不再受胞胎之苦。


{返回 欲海回狂白话解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欲海回狂白话解第三卷 决疑论 忏悔往生类(七问七答)
下一篇:欲海回狂白话解第三卷 决疑论 恶道缘由类(十问十答)
 内典字义译注
 欲海回狂白话解第二卷 受持篇 解脱观
 欲海回狂白话解第一卷 法戒录 劝遇难者(共三则,二法、一戒)
 欲海回狂白话解第一卷 法戒录 劝商农工贾(附豪仆,共六则,皆戒)..
 欲海回狂白话解第三卷 决疑论 受持破惑类(十问十答)
 欲海回狂白话解第二卷 受持篇 居官门
 欲海回狂白话解第一卷 法戒录 总劝(共二则,一法、一戒)
 欲海回狂白话解第一卷 法戒录 劝求嗣者(共五则,皆法)
 欲海回狂白话解第二卷 受持篇 居家门
 欲海回狂白话解第一卷 法戒录 劝将士(共二则,一法戒、一戒)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药师佛灌顶开示 ——堪布仁津多杰[栏目:密乘之门·灌顶开示选]
 错误不能一直下去[栏目:命运靠自己2·说好做好]
 净宗五祖少康大师[栏目:净宗祖师传记]
 业处篇 第十节、平衡诸根[栏目:上座部佛教修学入门]
 如何遇佛得度[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二0五二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二十一集]
 清信士女之学佛以完成正信为要素[栏目:太虚法师]
 鲁国君子与瑚琏[栏目:论语禅]
 解读慧思大师的《受菩萨戒仪》(心皓法师)[栏目:慧思大师思想研究]
 念佛加持戒绝对到西方[栏目:体慧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